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一個人從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欲望,為了實(shí)現(xiàn)這些欲望,常常會想盡各種辦法,動用種種可以利用的手段。可是,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當(dāng)一種愿望實(shí)現(xiàn)以后,還會絞盡腦汁去追求另外的目標(biāo)。其實(shí),當(dāng)這些整天為了自己的欲望奔忙的人,停下來反觀自心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人活著何必一定要追求轟轟烈烈呢?平淡是一種享受。在人生旅途中行走了幾十年,以一顆平常心經(jīng)營自己的生活,平平淡淡地對待一切,即使過得很平常,其實(shí)會很愜意,很舒心。 佛教中有一則掃地和尚的故事,說的是在一座縣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早上天蒙蒙亮的時候,就開始掃地,從寺內(nèi)掃到寺外,從大街掃到城外,一直掃到離城二三里遠(yuǎn)。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輕人,從小就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老和尚雖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樹,不見它再抽枝發(fā)芽,可也不見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團(tuán)上,安然圓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誰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歲月。過了若干年,一位長者走過城外的一座小橋,見橋上鐫著字,字跡大都磨損,長者仔細(xì)辨認(rèn),才知道石上鐫著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傳記。根據(jù)老和尚遺留的戒牒推算,他活了137歲。 老和尚曾說過一道詩: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 人人都把心地掃,世上無處不凈地。 從中使人悟出,平淡對人心清凈的重要。 現(xiàn)代人也許會譏笑這位老和尚除了掃地、掃地,還是掃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太沒出息。其實(shí),這位老和尚就是在這平淡中,給小城掃出了一片凈土,為自己掃出了心中的清凈,掃出了137歲的高壽,誰能說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煉? 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之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jìn)社會發(fā)展和自我實(shí)現(xiàn)的動力?墒牵菬o止境的,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物欲更具誘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隨心所欲,就必然會帶來痛苦和不幸。 一個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隨心所欲,而在于能時時順心盡意。精神的自由比行為的自由更重要。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節(jié)緣,自甘平淡,保持一種寧靜超然的心境,做事會不慌不忙、不躁不亂、井然有序,面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暴不惱,而在物質(zhì)的利誘面前也心不動、手不癢。沒有小肚雞腸帶來的煩惱,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活得輕松,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里睡覺安寧,走路感覺踏實(shí),驀然回首時也沒有遺憾。心靈常處于一種穩(wěn)定、平衡、有規(guī)律的正常狀態(tài),這是心靈的最大舒展。 清凈自在的心才是最珍貴的 人對自己的一生往往是無限地追求,學(xué)位、工作、名望、財富、家庭,是一條沒有終點(diǎn)的追求之路,一個階段接著下一個階段,滿足了嗎?沒有!反而墜入下一個追求的目標(biāo),永無止盡。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回顧1年、5年、10年前的自己,是不是就像南柯一夢?究竟你是隨波逐流,還是找到了生命中真正的目標(biāo)? 有一則公案,印度禪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羅曾到某個國家弘法,國王十分虔誠,供養(yǎng)尊者相當(dāng)名貴的寶珠,而尊者臨行前問了三個太子一個問題,他問:“世間有沒有比寶珠更珍貴的東西?”大太子回答說,最好的寶珠已經(jīng)供養(yǎng)給尊者了,已經(jīng)沒有比這更珍貴的物品了;二太子也答了相同的答案;三太子則表示:這的確是最珍貴的寶珠,因?yàn)椤爸椴恢椋瑢毑恢獙殹,它的價值是相對的,當(dāng)人不覺得它珍奇,那就是垃圾了。這位三太子就是后來的達(dá)摩祖師,他釋義了這寶物的價值。 昔日六祖惠能禪師,聽五祖弘忍禪師講《金剛經(jīng)》,至“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即說:“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自在、快樂、智慧何處尋?真正的自性,近在咫尺,不從外得。每個人手里皆有把通往天堂之路及開啟地獄之門的鑰匙,想開哪一道門?往往就在這念心中。人心若向外企求,便充滿錯覺及顛倒,這念心始終遷流不停。保持當(dāng)下清凈的心、不打妄想、清楚明白,人自在了,即能處處作主,享受生命真正的自由。P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