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玉(以下簡稱李):首先,我們來談談社會老齡化的問題,F(xiàn)在全世界活得最久的人瑞年紀高達150歲,隨著醫(yī)學越來越發(fā)達,百歲人瑞也越來越多。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標準,60歲開始稱為年輕老人,85歲以上就是老老人了。大師今年77歲(2004年)了,活得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但是好多人很怕老,“老”真的有那么可怕嗎?星云大師(以下簡稱大師):所謂的“老人”,應該不是從年齡上去定義,要肌氓上去看。有的人二十多歲就像個小老人了'有的人活到七八十歲,不但身體好,心靈也很年輕,完全像個青年人。李:大師是用什么樣的方法,讓自己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感覺老態(tài)龍鐘呢? 大師:就像孔老夫子學不厭、教不倦,不知老之將至。一個人在生活里面應該要歡喜自在,把好的因緣與人共享,不要天天只想到自己,患得患失的。你越不計較年齡,越不會感覺老,應該把自己的人生擴大。一個人的年齡是可以與宇宙同在、與萬物同生的。 李:由于社會的變遷,過去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已不再流行,很多人就把父母親送到養(yǎng)老院,甚至發(fā)生過虐待父母的情形。一些被遺棄的獨居老人,連歸西了都沒有人知道。這些老人家已經(jīng)喪失照顧自己的能力,該怎么辦才好? 大師: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把老了以后的事情安排好。比方要存點養(yǎng)老金、要跟社會結好因緣等等。老了的時候要懂得看書、要有宗教的信仰,一方面可以消磨時間,另一方面心里也有個寄托,比較實在。老年人平時可以借著散步、種花、澆水、下棋,來排遣自己。還有,平時應該跟子女結緣、跟朋友結緣,老了之后他們就會孝順你、幫助你,平時若倚老賣老的話,他們就不喜歡你了。我自己也是一個老人,但是我不會孤獨,很多人歡喜和我在一起,因為我有佛法,我能教育別人,所以老人家最好要擁有一些對人有用的資源。至于社會老化的問題,政府也要關心。政府對老人的福利,不應該只是發(fā)放一點養(yǎng)老金,還要讓他生活得愉快、與社會有聯(lián)結、設立養(yǎng)老的場所、興建老人娛樂設備,甚至能安排社工人員和他們聊天等等。 李:在美國,老人家就通常不是靠孩子來養(yǎng)老,他們是自己存好養(yǎng)老金,然后去找一個老人社區(qū)住,大家彼此幫助,甚至還會去尋找第二春。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常常看到一些所謂的“黃金女郎”老太太,每天打扮得很漂亮,還會精心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認為老人家應該跟家人住在一起。大師,您覺得老人應該和其他老人住在一起比較好,還是跟家庭成員一起生活呢? 大師:老人要不要和家人住在一起,要看個人的性格。你若放不下,老是噦嗦,子女也會不高興,所以要知趣一點。到了空巢期的老人,雖然原本巢里的小鳥都飛出去了,你還是要想方法,能有朋友之間的來往與聯(lián)系交誼,并且保持活力,這個很要緊。一個人如果老了之后,朋友也不來往,社會又不關懷,只有自己一個人,確實會苦不堪言。李:但是現(xiàn)今很多為人子女者,到某個階段時,就會放棄照顧父母。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父母對待孩子是無條件的;當孩子年幼、沒有生存能力的時候,父母親是怎么樣在照顧孩子?但是孩子長大后對父母親的態(tài)度似乎不是如此無怨無悔。 大師:有人說:“人生如球!痹谛号男哪恐,父母如“籃球”,籃球比賽的時候,兩隊球員莫不紛紛爭著搶球,大家都說那是“my ball”(我的球);隨著父母年齡漸漸老了'兒女開始為了孝養(yǎng)父母的責任而推卸,二哥說應該是大哥的責任,大哥說應該由小弟奉養(yǎng),小弟說應該平均分擔,于是在兒女的安排下,父母只好這里住一個月,那邊停兩個月,可除的父母這時就像“排球”一樣,被兒女們推過來又推過去;等父母老病的時候,兒女們忙著事業(yè)、忙著賺錢,覺得年老的父母實在是一個拖累,父母這時就如“足球”,恨不得踢得越遠越好。 其實,父母也不一定是排球、是足球,只要父母自己本身有道德、有學問、有儲蓄,那個時候父母就像“鉛球”一樣,怎么推也推不遠,甚至兒女還會把你當“橄欖球”一樣緊緊地抱著,不肯放松呢!所以,身體的老化雖是不饒人,但是自己的智慧、心情、結緣、動力,可以再加強。 李:談到社會問題,除了老人之外,我們再來關心有“世紀黑死病”之稱的艾滋病問題。艾滋病的全名為后天免疫不全癥候群(Acqu_redl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簡寫AIDs),是由艾滋病毒(HlV)所引發(fā)的。在感染HIV后,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逐步遭到破壞,體外的各類病毒便在人體毫無防備下入侵。這種20世紀的黑死病,至今仍無徹底有效的解決良方。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UNAIDS)宣稱,目前(2004年)全球已有4200萬人感染了HIV,其中約3000萬人是在非洲。全世界至今已有2500萬人死于艾滋病。聯(lián)合國預測,如果艾滋病保持目前的擴散速度,到2010年前全世界將增加4500萬名HIV感染者,而到2020年前會有7000萬人死于該病。 由于感染艾滋病與施打海洛因、性行為、性病等有密切關系,使得道德重整派人士大肆撻伐,也使得經(jīng)由輸血等途徑成為HIV的帶原者也被排斥與歧視。大師,您對這種病的看法是什么? 大師:要傳染此病,原則上一定要有血液或體液的接觸,如性行為、輸血或母子垂直傳染等。有很多人是經(jīng)由輸血被感染的,但是社會上的人也會用一種不屑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所以他們的心理就受了很大的傷害。對于這些可憐的人,我們先要鼓勵他們找回對自我的尊重與自信。另外,社會上許多政治人物,假如能把精神力氣,用來關心這些苦難的同胞,例如艾滋病的防治的話,應該會得到全民更多的掌聲。 李:事實上,艾滋病毒不會透過食物、水、擁抱或握手而傳染,所以如果你有艾滋病患的朋友的話,是可以去親近他們的。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一些艾滋病患會產(chǎn)生報復的心理,像是曾經(jīng)傳出西門叮有人拿舍艾滋病毒的針頭傷人,還有一個美國的通緝犯,因為被_個妓女傳染得了艾滋病,結果他就去強暴各地的妓女報復。這種惡性循環(huán),大師您覺得該怎么辦?P3-6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益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性,若有什么稱贊,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四章八節(jié)) “與大師心靈對話”嚴格來講并不是一個佛教節(jié)目,而是一個談話性的類宗教節(jié)目。主持人是一位基督徒,受訪者是一位生命經(jīng)歷奇特豐富、體悟深刻而有卓越影響力的大師。當人間衛(wèi)視邀我主持這個節(jié)目的時候,心中的確有過疑慮。佛教徒會怎么看?基督徒會怎么看?但是就一個專業(yè)新聞人而言,面對社會價值的紛亂,行為的脫序,及其衍生的慘痛代價,我也很期待聽聽星云大師的看法和解讀。 在錄影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星云大師不太談深奧玄妙的理論學說,也不一定以傳統(tǒng)佛教的角度來解釋事件發(fā)生的應然與必然。星云多半從心出發(fā),他關心、用心,有慈心;以尊重生命的態(tài)度,用智慧為人治療憂傷,用和氣扭轉暴戾之氣。星云勇于不同,在爭議的話題如安樂死和墮胎等議題上,他有和一般傳統(tǒng)佛教徒不同的立論;星云提倡環(huán)保,不只是地球環(huán)保還有心靈環(huán)保;星云重視教育,可以扭轉生命成為向善的奇跡,是以愛心鼓勵代替羞辱懲罰;星云講究家庭和諧幸福,孝養(yǎng)父母,長幼各有其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如何皈依佛門的過程,一個小小的10歲孩子,在兵荒馬亂的戰(zhàn)亂當中饑寒交迫尋找父親,一個路過的法師問他要不要出家,小孩一句不經(jīng)意的承諾,成就了今日的星云。過程中當然有著大家想不到的苦和難,但在訪談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是星云的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zhì)和圓融,讓他今天有如此的影響力。 他把每一件事都當成是“獨一無二”“美好的體會”,真正做到吃苦當吃補,不抱怨不啰嗦,能做趕快做,能改趕快改。他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不分年齡性別職業(yè)貴賤,也溫柔看待別人與他的不同,出言造就,要不寧可不說。他精力旺盛帶頭沖鋒陷陣,善用時間,實事求是。其實我們的錄影,都是兩方在非常忙碌的情形下擠出來的時間。他總不遲到,精神奕奕,充滿笑容,充滿鼓勵。像是一個老朋友,看到他會很開心,即使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或有不同,他也會很舒服地讓你明白他為什么會這么想,這么做。為什么會有百萬人受他影響?大師所言所想所為,說明了一切。 這個世界有許多領袖,但真正能感動人心,造成正面改變的并無幾人。從耶穌基督以降,不管是金思博士、泰瑞莎修女或是甘地,他們留下來或被傳頌的,是誠信、正直、友善、誠懇、犧牲、奉獻等崇高的特質(zhì)。 甘地在絕食前有這樣的信念,他說:“必須表現(xiàn)出勇氣,愿意去承擔一己甚至數(shù)己,表示你既不會還手也不會轉頭走。當你這樣做的時候,那會觸動人性的某處,減低其仇恨和提高其尊重,我認為基督掌握到那一點,而我也曾經(jīng)看見他行得通!边@個社會需要的是以身作則懂得反省的領袖,帶領群眾脫離黑暗的領袖,化解紛爭彌平暴戾的領袖,創(chuàng)造和平擁抱夢想的領袖。 期待和更多真正的領袖對話,也期盼您,能從中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