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零壓力每一天
作者:汪君艷,李摶印 整理日期:2021-12-27 05:07:01
生死問題,既無解,又有無數(shù)的解。 說它無解,是因為生與死乃自然規(guī)律,沒有人可以超脫。從某種意義上說,滾滾紅塵里,人分三六九,有喜有悲,但生與死對每個人絕對是公平的,它不認你是否高低貴賤,不辨你是否貧窮富貴。古往今來,人們可以用盡手段追求功名利祿,享受榮華富貴,但從來沒有人找到超越生死的秘方。 同時,生與死又是一道多解題,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理解,從而有了不同的態(tài)度。儒家先哲清楚地認識到人的生死乃不得不然的現(xiàn)象,他們主張對待生死應該超脫一些。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路“死事如何”的提問時說:“未知生,焉知死?”強調(diào)不要過多追問死后之事,而應該多關(guān)心生而不必想到死,求知生而不必求知死。 與儒家相比,道家對生死看得很灑脫、很飄逸,“不以生累形,不以死累心”。 《莊子·至樂》中載有這么一個故事。 惠子(惠施)聽說莊子的妻子死了,心里很難過。他和莊子也算是多年的朋友了,于是便急急忙忙向莊家趕去,想對莊子表示一下哀悼之情。可是當他到達莊家的時候,眼前的情景卻讓他大為驚訝。 只見莊子岔開兩腿,像個簸箕似的坐在地上,手里拿著一根木棍,面前放著一只瓦盆,有節(jié)奏地一邊敲著瓦盆,一邊唱著歌。 惠子先是呆住了,繼而漸漸心生不滿,最后簡直憤憤不平了。他怒氣沖沖地走到莊子面前,可莊子略略抬頭看了他一眼,依舊敲盆、唱歌。 惠子罵到:“莊周!尊夫人跟你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為你養(yǎng)育子女,操持家務(wù),F(xiàn)在她不幸去世,你不難過、不傷心、不流淚倒也罷了,竟然還要敲著瓦盆唱歌,你不覺得這樣太過分嗎?!” 莊子緩緩起身;葑舆@時也覺得自己剛才一番話有點過火,怎么能說莊子一點也不傷悲呢?可以看出,莊子的臉上籠罩著像薄霧一樣的悲切之情,眼圈也紅了;葑影蛋祰@了口氣:“這個莊周,對什么都是淡淡的,什么情緒都不寫在臉上,總讓人捉摸不透! 莊子說:“惠兄,感謝您大老遠地跑來吊唁。其實,當妻子剛剛?cè)ナ赖臅r候,我何嘗不難過得流淚!只是細細想來,她最初本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而且也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而且也沒有氣息。在若有若無、恍恍惚惚之間,那最原始的東西經(jīng)過變化而產(chǎn)生氣息,又經(jīng)過變化而產(chǎn)生形體,又經(jīng)過變化而產(chǎn)生生命。如今又變化為死,回到了沒有生命的境界。這種變化,就像春夏秋冬那樣運行不止,F(xiàn)在她靜靜地安息在天地之間,而我卻還要哭哭啼啼,這不是太不通命了嗎?所以我不需要哭泣! 在道家看來,宇宙問的一切皆為“元氣”演化而來,“人”作為萬物中的一物,當然也不例外。這種叫做“人”的動物,開始也無生命,亦無形體,后來是“元氣”的變化逐漸使它有了生命和形體,最后演變?yōu)橐粋活著的人。而“死”是什么呢?它就是這個人又開始往回變化,先沒有了生命,又沒有了形體,最后復返“元氣”。 這樣一個過程,就像春夏秋冬的變化一樣,是自然而然、無法人為控制的過程。我們既然不會為寒暑的季節(jié)更替而驚訝、痛苦和悲泣,當然也就不應該企圖去改變自然的這種必然變化,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去為生者之“死”而哭呢?莊子的這種思考和行為無疑奉獻給世人一種豁達的心胸與深邃的智慧,使人們能夠直面親友的死亡,并以坦然的心態(tài)接受嚴酷的現(xiàn)實。 因此,道家所說的“通乎命”,也就是明白生死之理。 在常人眼中 “生”是活著,有“生”之欲望與追求,有“生”之快樂與享受;“死”是亡故,有“死”之虛無與空滅,有“死”之痛苦與恐懼。這種對生死之理的體認必然派生出貪生怕死的心理,從而執(zhí)著于“生”,悲泣于“死”,這是世人對生死普遍的態(tài)度。 人們對死亡的恐懼與傷悲,無疑會使人的生活常常處于痛苦之中,因為“死”為每個人或遲或早的必然結(jié)局,如朋友之死、親人之逝及相識者之亡等隨時出現(xiàn)。正因為人生有這些無法逃脫的“悲”,所以人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至樂”。 人生一世,總會目睹許多死亡事件,所謂物傷其類,即便是看到一些陌生人的死亡也會讓人感慨生命之無常。比如,5·12汶川大地震,讓全國人民都陷入對數(shù)萬死者的悲慟和哀悼中;面對親朋好友的死亡,必然會產(chǎn)生悲泣萬分和撕心裂肺的心痛;若是碰到“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f年輕的子女早于父母過世),或是熱戀者的生離死別,人們更是痛不欲生,甚至會產(chǎn)生不如一死的想法或行為,如此等等,人生之大苦莫過于此。 在以上情形下,莊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莊子對于生與死的態(tài)度是一種人生智慧,我們也應該從根本上思索一下人是從哪里來的?又會到哪里去?人之生命、形體誕生之前是什么狀態(tài)?生命、形體消解之后又是什么狀態(tài)?把人之“生”、“死”視為自然而然的變化和發(fā)展,就可以不為“死”而悲傷,不因“死”而累“生”。只有透悟“死”之本質(zhì)并消解掉巨大的人生痛苦,才能獲得坦然平和的心境。 P16-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