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其人,歷來褒貶者均有之。伏爾泰在本書中敘述了路易十五在位時期,即法國封建王朝由盛轉(zhuǎn)衰時期的情況,涉及當時法國的宗教、法律、思想方面等。這也是伏爾泰治史及為人傳記的特點,一反羅馬、希臘史家的以政治、軍事為主,兼論當時帝王將相的寫法,而是把人物置于時代范圍內(nèi)加以評述,寫時兼及財貿(mào)、宗教、文化等領(lǐng)域。 本書以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歷史為框架,緊緊圍繞這段歷史中的法國王位傳承和朝代更替這根主軸,敘述巴黎高等法院的源起、發(fā)展、演變和消亡。在這個歷史時期,在法蘭西的國家大舞臺上,或先后,或同時上演了治亂交替、興衰起伏、王位爭奪、宮廷變故、內(nèi)戰(zhàn)外戰(zhàn)、政教斗爭、金融丑聞……等劇目。伏爾泰(Voltaire,1694年-1778年),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十八世紀法國資產(chǎn)階級啟蒙運動公認的領(lǐng)袖和導師,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父”。他一生著作頗豐,涉獵廣泛,在哲學和文學上造詣頗深,代表作有《哲學辭典》《查第格》和《老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