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老莊道家學說研究繁榮,各類著作非常豐富,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高潮。此書即是當時的代表作。作者從莊子所倡“逍遙”人手,批駁了此前的誤讀,揭發(fā)了“逍遙”的真諦,說明知識和道德乃是通向逍遙境界的兩條人路,揭示在莊子“逍遙”的背后,有著正大嚴肅的主題。 二千三百余年前,在中國東南部的蒙縣地方,產(chǎn)生了一位曠世的天才。他想像豐富,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至;他口才犀利,冷嘲熱諷,罵盡天下英雄,卻沒有一個人對他不心服口服;他思想尖銳,能言人之所欲言,也能言人之所不能言。尤其他那縱橫馳說、予奪自如的文字,更穿透了漫長歲月的阻隔,在今天,仍然是那么得新,那么得動人,那么得具有沖擊力。他就是莊子。他就是道家的第二座高峰。他就是金圣嘆所批六才子書的第一本————《南華經(jīng)》的作者。本書從莊子所倡“逍遙”人手,批駁了此前的誤讀,揭發(fā)了“逍遙”的真諦,說明知識和道德乃是通向逍遙境界的兩條人路,揭示在莊子“逍遙”的背后,有著正大嚴肅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