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荷蘭裔美國作家房龍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已是一個十分熟悉的名字。郁達夫就曾說:“房龍的筆,有一種魔力……是將文學家的手法,拿來用以講述科學……無論大人小孩,讀他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 自本世紀20年代以來,房龍發(fā)表了一系列用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的通俗歷史著作,大多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房龍多才多藝,精通十種文字,拉得一手優(yōu)美的小提琴,這一切都注定房龍會是一個“人民”的作家,將對廣大讀者產生深刻的啟迪和影響。 圣經是一部偉大的文學遺產,它對歐洲文化及人類文化都有著無可比擬的貢獻。本書以簡潔優(yōu)美的筆觸,解讀了這部偉大作品,同時,也勾勒出了一幅猶太人的歷史畫卷。紛繁的人物,深奧的教義,頻繁的戰(zhàn)爭,在房龍的娓娓敘述之下變得清晰而迷人。 “《圣經》著于何時,我無法回答。” “我能告訴你的是,《圣經》是由不同的人用兩種以上的語言寫成的! “我不是在說教、辯護,或是攻擊……” 《圣經》不僅僅是一本宗教讀物,其中融合了歷史、文化、政治、經濟,長期以來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一本書。它與希臘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文化。 房龍講述的圣經,有歷史的眼光和人文的關懷,無疑是充滿睿見的,沒有一臉的凝重,沒有艱深和晦澀。讀者獲得的,更多的是故事之外的意味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