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唐代社會的結構變遷、政局變化與某些士人群體中儒學新取向的關系。這是對唐代文士的精神世界與唐宋思想轉型過程做出通盤考察的一部力作。對中國學術史,作者研究有夙,因而可以憑借對儒家文化淵源和歷代演變的全面了解,梳理隋唐五代不同士人群體的儒學取向、個人之間的大同和分殊,以及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互動關系。全書涉及前賢沒有關注的許多領域,達到了論學而有宗旨的境界。在考據(jù)方面,作者大多在正文,有時也在注腳,縝密核查史事,給予卓有洞見的闡釋,展現(xiàn)了作者治學功力。在表述方面,作者盡可能完備地舉證史料,納入周延的論敘架構,綱目清晰、次第謹嚴。本書拓展讀者視野,激發(fā)讀者就前賢未曾認真探討的領域做進一步思考。 本書從多個角度考察唐代思想的演進和唐宋思想劇變的起源,希望重建一個動態(tài)、立體的歷史過程。作者精研唐代思想史,這是他多年研究心得的薈萃,內容涉及:中古心靈的基調,六、七世紀的思想狀態(tài),安史亂后的文人意識,中晚唐古文運動與儒家復興,以及唐代思想變化的社會文化背景。本書涵蓋佛教、道教、儒家學說、文學思想,是隋代至唐末五代思想史點與面兼顧的探索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