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對公共理性問題非常關注,突出了公共價值和公共倫理的建構。其公共價值思想承嗣了古圣先賢的理念原則,但又突出了自身的獨立思維,即以人性本善為核心,以道德形而上學為基礎建立了以仁義為本、以賢能為務和以黎民安居為中心的公共價值體系,公共價值論既有對古人的繼承又有新的創(chuàng)立。其公共倫理思想是對公共價值思想的推進和演化,將公共價值進行演生實現(xiàn)理性向倫理的轉化,這種轉化體現(xiàn)為:以善達道而道德生成,以道成倫而建構倫理,以倫規(guī)范而禮義形成,公共倫理建構為:個人修身養(yǎng)性、家庭長幼有序、社會差等和諧和國家德政太平。孟子公共理性思想在當代社會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促成當代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和公共理性的進步。 李長泰編著的《孟子公共理性思想研究》以孟子公共理性思想的內在邏輯為主線,主要解決孟子的公共價值思想如何向公共倫理思想轉化的問題,包括公共價值論和公共倫理論。 李長泰編著的《孟子公共理性思想研究》以孟子公共理性思想的內在邏輯為主線,主要解決孟子的公共價值思想如何向公共倫理思想轉化的問題,包括公共價值論和公共倫理論!睹献庸怖硇运枷胙芯俊肥紫忍接懝矁r值可能的形而上學基礎,包括人性本善、天道有誠和王道人心三個方面。接著探討公共價值可能的現(xiàn)實根據論,包括繼承了古圣先賢的思想、主體本身具有自覺性、國家政治利害關系。孟子公共價值觀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國君重視公共導向,國家重視賢能人才,政治需要關注和提高黎民百姓的生活條件。孟子闡明了公共價值向公共倫理的轉化問題:為善達道、以道成倫、人倫規(guī)范。孟子思想中的公共倫理結構主要包括:通過言行禮義踐行倫理的規(guī)范,通過人倫有序實現(xiàn)社會差等和諧,國君通過仁政實現(xiàn)政治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