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阿圖爾·叔本華二十四年來對自己的唯意志主義哲學和悲觀主義人生觀的繼續(xù)思考和補充。文章包括《觀念論和實在論簡史》《論大學的哲學》《論見到鬼魂及與此相關的東西》《人生的智慧》等。 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xiàn)代悲觀主義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對近代的學術(shù)界、思想文化界影響極深。 大叔出生于德意志但澤(今波蘭格坦斯克)一個顯赫的富商之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逝世后留下了一筆不菲的遺產(chǎn),保證了他一生衣食無憂。盡管如此,大叔的一生卻很不得志:他曾有過幾次愛戀,但卻終生未婚,也沒有子女,只有一條卷毛狗伴其左右,并就此孤獨終老;他雖然有很好的物質(zhì)條件專心從事著述,但卻一直過著隱居生活,與他同時代的哲學家都出奇一致地對他的思想絕口不提,以致其學術(shù)思想直到他去世的前幾年才獲得承認。換言之,如大叔般睿智之人,也忍受了長達六十多年的沉寂,才得以奠定自己的名聲——因為他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天賦使命。 與其他哲學家相比,大叔的不同之處在于——早在青年時期便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體系。他說:“真理是我唯一的指路星辰。”他只寫出他認定為真理的東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大叔也是一個強烈意識到自己使命的人,他曾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早歲之時,便隨時把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并整理成著作。1813年,大叔發(fā)表著作《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迄今仍是認識論的名篇,年方25歲。1818年,大叔發(fā)表了核心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時年才30歲。該書層層深入、首尾呼應地系統(tǒng)論述了認識論、自然哲學、美學和倫理學,構(gòu)成了其哲學思想的核心,也直接奠定了哲學大廈之基。但很不幸的是,首版印刷的500冊幾乎無人問津。接下來,毫不氣餒的大叔陸續(xù)發(fā)表《論自然中的意志》(1836年)、《論意志的自由》(1839年)、《論道德的基礎》(1840年)等著作,從而完成了對其哲學大廈的局部擴充和裝修之功。毫無意外地,這些著作出版后也都一一遇冷,沒有引起什么回應。在這之后,大叔又花了六年時間,把之前積累的散論文稿進行了梳理和增刪,并冠以《附錄和補遺》之名,于1851年出版,時年已63歲。鑒于之前那些作品的滯銷,出版商對大叔這部封筆之作只印了區(qū)區(qū)750冊,且只支付10冊贈書,稿酬為零。然而,正是這部著作得到了英國評論家約翰·奧森弗德的贊賞,大叔的哲學才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從此一舉成名,并給他帶來了世界性聲譽——大叔的話也終于得以應驗:“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為它長久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