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布朗肖》圍繞布朗肖的四大主題展開:文學、死亡、倫理學和政治。第1章和第2章討論布朗肖的文學研究進路。第3章和第4章討論死亡主題在其作品里的核心性。第5章討論倫理關系及其與文學的關聯(lián)。第6章至第8章討論布朗肖的政治思想。必須指出的是,這樣的劃分是作者自己而非布朗肖本人的安排。所以,在布朗肖的作品里,并沒有專門論述死亡或政治的章節(jié);他也沒有用概括的方式總結(jié)自己,讓自己的立場區(qū)別于其他理論家;更別提他會有那么一本單獨論述某個主題的書了。布朗肖的作品的顯著特征在于,它固執(zhí)地抓住“文學的可能性”問題,拒不松手。因此,即便有人說他的后期作品更關注政治和倫理學,但這些話題也都是在“文學的可能性”問題這個大背景下得到思考的。布朗肖這種透過某位作者或某部作品來整體地思考文學的方式,是他留給批評理論zui重要的遺產(chǎn)。如果一位讀者想要完整地體驗布朗肖文學批評的整體視野,那么他可以從《火焰之作》(1949)、《文學空間》(1955)和《災異的書寫》(1980)這三本書開始。本書只意在對布朗肖的作品及其與批評理論的關聯(lián)做一些介紹,因此作者做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將焦點放在布朗肖的理論性文本上,只在有助于說明理論性文本時才參考他的文學作品。本書結(jié)尾部分提供的進階閱讀書目也參照了上述決定。 如果沒有莫里斯·布朗肖,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文學理論將是不可想象的。雅克·德里達、保羅·德曼、米歇爾·福柯、羅蘭·巴特、吉爾·德勒茲:這些關鍵性的理論家都受到了布朗肖作品的深刻影響。這本淺顯易懂的導讀:·“一個觀念接一個觀念”地介紹布朗肖的作品,并將它們錨定在具體的歷史和知識語境之中;·考察布朗肖對文學、死亡、倫理學和政治的理解,考察這些主題之間的關系;·甚至把布朗肖zui復雜的觀點也清楚明白地闡釋給初學者;·概述布朗肖的作品對批評理論所產(chǎn)生的持久影響。對于那些想要把握當代文學理論和現(xiàn)代法國思想的讀者,zui好的建議當然是從頭開始:從布朗肖開始,從這本導讀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