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修行生活,妙文細(xì)說解脫;僧侶世界行走,趣解眾生自由。出家人作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的階層,對我們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他們的戶口檔案是怎么樣的呢?他們?yōu)槭裁匆运厥碁橹髂?禪機又有什么奧秘呢?……本書以風(fēng)趣的文筆和詳實的圖文,向我們描繪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 出家人作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的階層,對我們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該書卻以風(fēng)趣的文筆和詳實的圖文,向我們描繪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們樸素、簡約和體現(xiàn)著人性本真的生存觀念,無疑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
作者簡介: 陳琛,1962年生,長春人。長期研究佛學(xué),現(xiàn)居北京。2004年皈依藏傳佛教,法名喜熱嘉木錯。 精彩書摘: 佛門美食 中國人歷來喜歡美食,即使出家當(dāng)了和尚,即使吃不到半點葷腥,還是想在有限的能力范圍內(nèi)吃到美味佳肴。僧人們比較多的是時間,可以一門心思鉆研如何做菜。這就是齋菜的由來。而今天,“齋菜”、“素菜”已經(jīng)大成氣候,甚至可與八大菜系并列。 齋菜,原為道家、佛家烹任的以三菇六耳、瓜果蔬茹及豆制品為主的素食菜肴,故又稱“寺院菜”、“素菜”。齋菜的最大特點是不使用動物性原料。就連某些植物性原料,如大蒜、坡芹、咸菜等也在禁用之列,近年來,由于素菜具有養(yǎng)生功效和獨特口味,進(jìn)入飲食市場,大受消費者歡迎。 齋菜的制作往往要先熬高湯。俗家菜的高湯都用的是葷料,比如豬骨、母雞、鴨架、蝦仁等等。而齋菜的高湯都用的是素菜,主料是豆制品,還有黃豆芽、草菇等。經(jīng)過反復(fù)熬制,一樣能做成極為鮮美的湯。利用高湯調(diào)味,用各種菌類、豆制品及瓜果蔬菜為材料,就可做成清爽可口的素菜。許多名菜由此產(chǎn)生,比如“鼎湖上素”、“羅漢齋”等。最絕的是和尚們可以把素菜做成各種葷菜的樣子,如素雞、素鴨、素排骨、素魚等等,其色香味都和原來的葷菜沒有分別。如“香菇素魚”、“豆皮雞”、“蓮花鴨羹”等,都幾可亂真。而從和尚們苦心追求把素菜做成葷菜樣子之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對世俗生活的向往。這于佛教的戒律可是大大不相容。 當(dāng)然,這些美味的素菜不是給一般和尚享用的。許多寺院專門設(shè)膳堂,招待前來進(jìn)香禮佛的王公貴族、慷慨募捐的施主及講法的高僧等。后來,許多膳堂對外營業(yè),成為了寺院的“第三產(chǎn)業(yè)”。 有遵守清規(guī)戒律的和尚,自然也有不那么規(guī)矩的和尚。有的和尚把素菜做成葷菜樣子來解饞,也有和尚偷吃或偷著做葷菜。而一本中國菜譜,不少名菜就是這些“酒肉和尚”發(fā)明的。 有個小和尚,想吃肉想得要命,下山買了塊白灼豬蹄一路狂啃。誰知路上聽到了師傅的聲音,不得已,只能把啃了一半的豬蹄順手一丟。過了兩天,又想起了那塊豬蹄的美味,跑回去找,結(jié)果在一道山泉里撈回了那一半。咬了一口,不但沒壞,反而鮮滑可口,爽脆萬分。從此粵菜添了道佳肴:白云豬手。 傳說江南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也好此道,有天他正準(zhǔn)備改善生活,忽聞小沙彌報蘇大胡子來了,趕忙把剛上好佐料的五花肉藏于一小瓦壇中,隨手?jǐn)[在了蠟燭架子上。那蘇大胡子乃有名的才子,談禪論道,竟然3日不去,回去后還寫了一首詩教人送給佛印,詩云: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佛印陪了他3天,正心疼那壇子豬肉?丛姴唤笈,拿筆批了兩個字:放屁。蘇大胡子一看受不了,怒氣沖沖地上門問罪。誰知進(jìn)門就聞到了一股異香,順味而去,找到了那個壇子,于是罪也不問了,挾肉而逃!跋惴e廚”中的一手絕招也從此流傳后世。那就是:洗盡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蘇大胡子吃的醉飽之余,又摸著肚子哼哼出下面幾句: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個后世俗人所說的“東坡肉”,就是佛門美食中的“蠟頭燉肉”。后人有好事者也以詩贊曰:八風(fēng)吹不動,一屁打過江。忽聞蠟頭肉,黃州始聞名。 傳說在清朝隆年間,揚州瘦西湖法海寺有一和尚名叫蓮性,燒制的豬頭很好吃,游客頗喜品嘗。當(dāng)時民間流傳一首歌謠:綠楊城,法海僧,不吃葷,燒豬頭,是專門,價錢銀,值二尊,瘦西湖上有名聲,秘訣從來不告人。有一廚師與蓮性和尚關(guān)系密切,得其真?zhèn)鳎谑窍烫疬m中,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扒燒整豬頭”就流傳開了,成為揚州一大名菜。而它與“揚州獅子頭”、“拆燴魚頭”,合稱“揚州三頭”,由它們組成的揚州“三頭宴”曾盛行淮揚地區(qū)。 要說最最有名的佛門美食,當(dāng)屬天下無雙佛跳墻。小和尚難得把師傅師兄吃剩下的豬蹄膀海參扇貝等等之類的下腳物收集在一起,燉了一大壇子,稱為“燕子歸巢”(此菜和尚目前仍多享用,時間為盛大節(jié)日過后的兩三天里),卻給黑心的飯店老板搶了去,著急去奪,又被世人誤會是攔路打劫,所以美其名曰:佛跳墻。 當(dāng)然,這些故事多屬傳說,其真實性值得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山門掩不住人們對塵世生活的向往。而與那些高僧相比,這些不守清規(guī)的和尚似乎更加親切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