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與蓮師、紫柏、藕益三位大師,宗說兼通,解行并應(yīng),宏宗演教,著作等身,其時為明末清初,相去不遠(yuǎn),故后人尊為明清四大高僧也。 憨山德清(1546-1623),宇澄印,號憨山老人,19歲出家。萬歷十一年住持東海牢山海印寺,曾往曹溪寶林寺振興禪宗,主張禪、華嚴(yán)教義融合,兼弘凈土,融通三教。 大師早年在五臺山龍門坐禪開悟,后來前往山東興修寺宇、賑濟(jì)百姓,卻被人誣陷為侵吞國家?guī)煦y。大師臨行時,城中的百姓都含淚送行。大師被貶流放雷州充軍時,依然不忘弘法利生,當(dāng)時的雷州因干早而鬧饑荒,瘟疫橫行,尸橫遍野,民不聊生。大師在當(dāng)?shù)貫榘傩兆鳚?jì)度道場,并感得天降大雨解除了厲氣,成為當(dāng)?shù)匕傩招哪恐械膽?yīng)世菩薩的化身。憨山大師一生為中興曹溪道場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被后人尊為曹溪的中興祖師。 憨山大師解行并重,主張各宗并進(jìn),禪凈雙修。大師對坐禪有精辟的論述:"所云坐禪,而禪亦不屬坐。若以坐為禪,則行住四儀又是何事?殊不知禪乃心之異名,若了心體寂滅,本自不動,又何行住之可拘?茍不達(dá)自心,雖坐亦剩法耳。定亦非可入,若有可入,則非大定。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又何出入之有?" 憨山大師著有《道德經(jīng)解》,在《觀老莊影響論》中極力主張三教調(diào)和,強(qiáng)調(diào):"為學(xué)有三要: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大師的著述被弟子匯編其遺文,題為《憨山老人夢游集》。 作者簡介 憨山大師與蓮師、紫柏、藕益三位大師,宗說兼通,解行并應(yīng),宏宗演教,著作等身,其時為明末清初,相去不遠(yuǎn),故后人尊為明清四大高僧也。19歲出家。萬歷十一年住持東海牢山海印寺,曾往曹溪寶林寺振興禪宗,主張禪、華嚴(yán)教義融合,兼弘凈土,融通三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