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自我吞噬的視野


作者:李為學     整理日期:2017-02-19 10:11:31


  本書主要梳理了德里達“延異”概念出現(xiàn)的文本歷史,并通過逐段分析《延異》文確定了“延異”一詞的語法位置,由此我們便可清楚地看到德里達的思想工作在當代西方哲學版圖中的地位。在此位置上,他與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等哲人發(fā)生了精彩的交鋒。
  德里達的運思方式使他成為海德格爾與維特根斯坦之間的中間者,同時也將哲學在自身限度內(nèi)推向了極致。在此,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契機來觀審:作為西方文明基礎的哲學,其未來的出路在哪兒?同時,德里達的哲學品質(zhì)并非簡單地源自于現(xiàn)代性哲學,其不斷自我吞噬的視野,以及這種現(xiàn)代性品質(zhì)作為哲學之哲學性終究來自于古希臘。對于正在尋找文明主體性的中國人來說,認識到現(xiàn)代哲人的復雜譜系、現(xiàn)代性的古希臘根源,以及在古典傳統(tǒng)中的多重思想面相,這些僅僅是思考我們自身思想道路的基本準備,而在古今中西之變的焦慮中,我們除了進一步厘清西學源流與中華古學的古典傳統(tǒng)之外,沒有其他捷徑可走。 作者簡介
  李為學,男,1979年生于山東鄒平。1997年進入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系學習哲學,隨后攻讀中國哲學碩士學位。2007-11年于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攻讀法國哲學博士學位。先后就職于蘭州大學、重慶大學。2008-2009年為美國范德堡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目前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古典道學、西方哲學與佛學。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延異的出場
  第一節(jié) 文學建制、殘酷戲劇與延異
  一、作為建制的文學
  二、殘酷戲劇
  三、拒斥形而上學之后的形而上學與延異
  第二節(jié) 延異的準備:德里達與現(xiàn)象學方法
  一、現(xiàn)象學這種方法
  二、德里達與現(xiàn)象學
  三、《聲音與現(xiàn)象》中延異的出場;符號和在場的關系問題的提出
  第二章 延異本文:結構厘清以及開敞出的問題領域
  第一節(jié) 延異一詞的造詞法
  第二節(jié) 第一個主導問題:時間化-空間化如何聯(lián)結在一起的?
  第三節(jié) 在場與痕跡
  第四節(jié) 第二個主導問題:什么差異?誰差異?什么是延異?
  第五節(jié) 比存在論差異與存在真理更古老的“痕跡”
  第六節(jié) 第三個主導問題:在場者是什么?
  第三章 延異道路的行止:德里達與海德格爾的交鋒
  第一節(jié) 海德格爾中期關于語言、語詞的思考
  一、海德格爾1933-1934的兩個講座中關于語言與真理的思考
  二、《哲學論稿》與《沉思》中關于語言與存在的表述
  三、在《論語言的本質(zhì)》中的進一步思考:標記(Merkal)
  第二節(jié) 海德格爾的存在-歷史性考察與語言難題
  第三節(jié) 德里達對于海德格爾的批評、延異立場的充實
  一、海德格爾的語言難題以及延異的接應
  二、延異立場的充實
  第四章 與延異相異的兩條道路:符號問題的進一步研究
  第一節(jié) 中觀論派中關于名言的一些論述
  一、自證的問題
  二、境的問題
  第二節(jié) 維特根斯坦的私人語言問題
  一、哲學作為描述
  二、私人語言論證
  結語:思考的超越性要求與克制
  參考文獻





上一本:黑格爾新釋 下一本:海德格爾自述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自我吞噬的視野的作者是李為學,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