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之道》是作者所創(chuàng)“伏羲學”的首部專著。 作者研究中華道術三十余年,“由莊溯老,由老溯易”,繼《莊學三書》、《老莊之道》以后,追溯老莊之道的上古源頭,系統(tǒng)抉發(fā)、還原、梳理、論證了上古華夏區(qū)域的“華夏古道”——伏羲-神農(nóng)族的天文歷法之道,簡稱“天道”。 全書分為緒論和三編。 緒論“伏羲學發(fā)凡”,運用遺傳學、考古學、文獻學“三重證據(jù)法”,論證了華夏智人的兩支四族:西支伏羲-神農(nóng)族,是唯一的彩陶族;東部一支三族,黃帝族、東夷族、南蠻族,均為玉器族。 上編“陶器之道,開天辟地”,抉發(fā)了上古四千年(前6000-前2000)伏羲-神農(nóng)族的兩大歷法:伏羲連山歷(太陽歷),神農(nóng)歸藏歷(陰陽合歷)。 中編“伏羲布卦,分卦值日”,復原了伏羲六十四卦的初始卦序,還原了伏羲連山歷升級為神農(nóng)歸藏歷的詳盡過程,論證了伏羲太極圖是伏羲六十四卦的卦象集合,證實了伏羲六十四卦配伏羲太極圖是中國最早的陰陽合歷,證明其為夏商周陰陽合歷的源頭。 下編“伏羲卦序探索史”,梳理了春秋孔子以降,歷代先賢通過“伏羲象數(shù)易”探索伏羲初始卦序及其歷法初義的詳盡過程,辨析了《周易》以外七種卦序的功過得失。證明只有上古實物的大量出土,才有可能揭開上古“伏羲之道”的全部秘密。
目錄:
目錄 前言 由莊溯老,由老溯伏 緒論 伏羲學發(fā)凡 ——百年中國考古,奠定伏羲學基礎 弁言、立伏羲學,求伏羲道 一、百年考古前兩件大事:甲骨文、仰韶-龍山文化 二、百年考古后兩件大事:甘肅大地灣、山西陶寺 三、遺傳學厘清線路:華夏先民,一源兩支 四、考古證實地域,文獻落實族群:華夏區(qū)域,兩支四族 五、陶器高于玉器:西支燒制彩陶,東支打磨玉器 上編 陶器之道,開天辟地 第一章 伏羲連山歷(前6000-前3000,先仰韶-仰韶) ——上古四千年伏羲族天文歷法史(上) 一、伏羲連山歷起源:甘肅大地灣(前6000,先仰韶早) 1、伏羲連山歷原理 2、連山歷考古實證:河南鄭州大河村(前3000,仰韶末) 3、連山歷起源時地:大地灣一期(前6000,先仰韶) 4、四千年(前6000-前2000)連山紋舉要 二、連山歷東傳1:陜西寶雞北首嶺(前5200,先仰韶晚) ——東西七山,龍鳳河圖 三、連山歷東傳2:陜西西安半坡(前5000,仰韶初) ——四時八節(jié),以爻計歷 四、連山歷東傳3:河南舞陽賈湖(前5000,仰韶初) ——七孔笛,陰陽各七,十四成組 五、連山歷東傳4:河南濮陽西水坡(前4500,仰韶早) 1、東蒼龍七宿,西白虎七宿,北斗七星 2、伏羲族創(chuàng)造的中國“龍”源于蒼龍七宿 六、連山歷東傳5:河南洛陽、鄭州(前4000,仰韶中) ——春夏秋冬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物候 七、連山歷東傳6:江蘇邳縣大墩子(前3500,仰韶晚) ——東西南北二十八宿,伏羲族、東夷族相遇 八、伏羲連山歷的天文學基礎:渾天說 1、大地灣一至四期的蚌殼、石球 2、大地灣二期的女媧瓶 3、姜寨二孔塤、天球模型 第二章 神農(nóng)歸藏歷(前3000-前2000,龍山期) ——上古四千年伏羲族天文歷法史(下) 一、山東莒縣陵陽河(前3500-前3000,仰韶-龍山) ——山東太昊氏、少昊氏為東擴伏羲支族 1、“三皇”族譜:女媧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 2、山東太昊氏族徽,證明其為東擴伏羲支族 3、山東少昊氏族徽,證明其為東擴伏羲支族 二、安徽含山凌家灘(前3000,龍山初):東夷族改造連山歷 ——“渾天說”退化為“蓋天說”,“八圭”轉化為“八卦” 三、甘肅、青海(前2500,龍山中):伏羲六十四卦完成 1、大地灣一期(前6000):連山紋化出陰陽爻 2、龍山中期(前2500):甘肅六爻卦,青海三爻卦 四、河南淮陽平糧臺(前2500,龍山中):太昊氏東都 ——“伏羲神話”是伏羲信史 五、連山歷河圖轉換為歸藏歷太極圖(前2500,龍山中) 1、連山歷河圖:逆時針旋轉 2、歸藏歷太極圖:順時針旋轉 六、山西襄汾陶寺(前2200,龍山晚):太極臺“渾夕之山” 七、山西襄汾陶寺(前2100,龍山末):陰陰合歷“肥遺盤” 八、炎黃之戰(zhàn)(前2000,龍山終):黃帝族南下入主中原 尾聲、黃帝族平毀太極臺:蓋天說取代渾天說、渾夕說 結語、炎黃同族,天下一家;陰陽互補,太極圓滿 中編 伏羲布卦,分卦值日 第三章 太陽歷布卦:伏羲氏創(chuàng)制陰陽合歷前半程 ——伏羲連山歷升級為神農(nóng)歸藏歷(上) 弁言、神農(nóng)歸藏歷,終極圖像歷 一、伏羲畫卦,一畫開天 二、伏羲布卦,分卦值日 三、伏羲象數(shù)的文獻鉤沉 四、陽儀32卦密合太極陽魚,分卦值日上半年太陽歷 五、陰儀32卦密合太極陰魚,分卦值日下半年太陽歷 六、伏羲卦序爻動全貌 第四章 太陰歷布卦:伏羲氏創(chuàng)制陰陽合歷后半程 ——伏羲連山歷升級為神農(nóng)歸藏歷(下) 一、從人面魚到太極圖:太陰歷早期探索 二、從囫圇紋到日月易:日月為易 三、太陽歷計算圖:“十二地支”分名值月 四、太陰歷換算圖:“先天八卦”分卦值節(jié) 五、太陰歷表象圖:“一年四象”分卦值季 六、從太極臺到肥遺盤:神農(nóng)歸藏歷誕生 七、從渾天說到渾夕說:太極原理誕生 八、神農(nóng)歸藏歷的文獻鉤沉 九、布卦伏羲氏,鎖定共工倕 十、上古圖像歷,中古卜人運 結語、伏羲之道是中華文明的永恒基因 下編 伏羲卦序探索史 第五章 伏羲卦序探索史 弁言、伏羲象數(shù)古易,三大歷史背景 一、晚年孔子治易,始悟歷法初義 二、帛書屬性八宮,初探伏羲卦序 三、孟喜雙圈卦序,符合雙圈卦數(shù) 四、京房倫理八宮,耽溺卜筮人運 五、邵雍先天八宮,中斷卦序探索 六、朱熹后天八宮,重排京房八宮 結語、復原伏羲初義,始于現(xiàn)代考古 附錄1、圖表目錄 附錄2、參考文獻 后記 開筆廿載,敬謝德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