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洪漢鼎先生以答學生問的形式而寫的學術(shù)自述性文字,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個人從年少時代至今的種種經(jīng)歷,包括無錫輔仁中學、北京大學求學、反右斗爭中誤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發(fā)配至大西北、改革開放后重回北京、德國進修深造、臺灣十余年講學等,整個經(jīng)歷充滿悲歡離合,是幸與不幸、禍與福的交集;第二部分作者透過個人經(jīng)歷回憶了我國哲學界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情況,其中有師門的作風、師友的關(guān)系、文人的特性、國際的交往,以及作者個人的哲學觀點,不乏一些不為人知的哲壇趣事;第三部分是作者過去所寫的回憶馮友蘭、賀麟、洪謙、苗力田諸老師,以及拜訪伽達默爾的文章的匯集。
作者簡介 洪漢鼎,生于1938年,我國著名斯賓諾莎哲學、當代德國哲學和詮釋學專家,現(xiàn)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杜塞爾多夫大學哲學院客座教授,成功大學文學院客座講座教授。20世紀50年代在北京大學受教于賀麟教授和洪謙教授,70年代末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擔任賀麟教授助手,1992年被評為享受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1年后在臺灣多所大學任教。德文專著有《斯賓諾莎與德國哲學》、《中國哲學基礎(chǔ)》、《中國哲學辭典》(三卷本,中德文對照),中文專著有《斯賓諾莎哲學研究》、《詮釋學——它的歷史和當代發(fā)展》、《重新回到現(xiàn)象學的原點》、《當代西方哲學兩大思潮》(上、下冊)等,譯著有《真理與方法》、《批評的西方哲學史》、《知識論導論》、《詮釋學真理?》等。
目錄: 第一部苦難與奮斗 第一講家庭和中學時代 第二講北大記事 第三講反右斗爭 第四講陜西十五春秋 第五講重回北京 第六講德國之行 第七講臺灣講學 第二部哲壇與問學 第一講賀門子弟 第二講學問經(jīng)世 第三講格義與詮釋 第四講中西詮釋比較 第五講哲學建構(gòu) 第六講學術(shù)事業(yè)與期望 第三部附錄 春蠶到死絲方盡——記馮友蘭老師 賀師與斯賓諾莎 回憶洪謙教授 我和苗公的斯賓諾莎緣 我和商務(wù)印書館 我和維特根斯坦 世紀哲人寄望東方——伽達默爾訪問記 學生訪記——2013年上學期末我們訪問了洪漢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