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美國立國之初,幽默已經(jīng)是美國生活的一部分。幽默的觀念使人不必把每件事情都看得太嚴肅,對個人或國家,這也許算是比較健康的方式,能夠化解許多不必要的爭端。早期殖民地時期的幽默,是承繼英國傳統(tǒng).而富蘭克林算是第一個寫美國式幽默的人,他一七七二年在哥哥發(fā)行的報紙上寫的書信體的故事,很受讀者歡迎,而他編選的《農(nóng)民歷》家家必備,其中的格言警句也以幽默為考量,而一個世紀之后,華盛頓·歐文用類似的文體寫幽默,算是一脈相承,他的《李伯大夢》寫的是鄰家小人物的困頓和幻想,也是合乎美國人幽默胃口。 在獨立革命時期。更有些詩人模仿英國詩人亞歷山大·鮑勃的風(fēng)格寫打油詩,連他們采用的進行曲都十分幽默有趣,多少表現(xiàn)了美國一開始立國就有那么一點喜劇的精神;喜歡笑話和幽默,即使在打獨立戰(zhàn)爭的時候也不例外。 而在開拓西部時期,又把幽默發(fā)揮在另一方面,大家聚在一起吹牛、打諢、念順口溜,各種幽默故事代代相傳。把鄉(xiāng)土的粗獷和幽默融合,更把這種格調(diào)帶進政治和日常生活而受到歡迎,像馬克·吐溫是典型的代表,再來是威爾羅杰,他善于用幽默來表達意見,“假如一個人偷了一百元,就把他送進監(jiān)牢里面,如果他偷了一百萬,就把他送進國會。”這一類的半揭露事實半玩笑的話,最能搔到美國人的癢處。 也因為美國是民族的大熔爐,各國移民帶來了各種笑話:猶太的自嘲本領(lǐng),法裔的詼諧個性,愛爾蘭的夸大說詞,各種語言變化的雙關(guān)語,都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加入幽默的素材。他們喜歡接近生活的玩笑,在笑聲之后是冷靜的思考,一面笑一面期待有所改善成了一種傳統(tǒng)。 美國是一個泛幽默國家,幽默處處有,和美國人談話的時候,他們不必特別告訴你,“我現(xiàn)在要講一個笑話了”,才開始他的幽默,而是隨興隨意隨時隨地就幽默起來了,其生活中幽默俯拾可得。 每天打開報紙,幽默漫畫占了很大的篇幅。里根當(dāng)總統(tǒng)的時候.記者曾經(jīng)問他,早上看報的時候,最先看哪一版?是世界局勢還是國內(nèi)大事?他倒是很坦白地說是漫畫。先用幽默把自己一早的心情調(diào)養(yǎng)好,下面要日理萬機面對的橫逆困頓繁瑣都會好過一些。 上班途中,開車無聊的時候,看看前面車子的橫桿貼紙,也有提神解頤的作用:“別老是跟著我,我也迷路了。”“我需要錢.撞上來吧!薄皠e看我這車,又老又舊,我的貸款可是付完了! 街上招牌廣告也不乏用上幽默巧思的。經(jīng)濟不景氣的時候飯店門口貼著:“請進來吃一頓飯,我們彼此都可以免于餓死!狈b店的告示說:“本店征求顧客,免經(jīng)驗!被橐鰠f(xié)談顧問辦公室窗上的便條:“十分鐘后我就回來,不要吵架! 扭開電視搞笑滑稽的喜劇和脫口秀占了很高的比例,連廣告也得用幽默來吸引顧客,最近各種版本的牛奶廣告非常有意思。美國人對于一般人了解幽默的層次倒是十分信任,孩子小的時候,我整天陪他們看兒童節(jié)目《芝麻街》,似乎不在乎孩子看懂多少,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從來不少幽默,所以我這個大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生日卡片還特別有幽默的一類,越來越受歡迎,把人際關(guān)系調(diào)侃得非常有趣。 美國人對幽默感的喜愛可以說是老少不分,貧富貴賤都能靠幽默來化解生活的網(wǎng)頓,算是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 美國人很以自己能夠面對問題和困境時,還能幽默一番為傲,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松弛的人生態(tài)度,痛苦與緊張在一笑間灰飛煙滅,他們自稱是最會享受幽默的民族。 似乎越是壞的環(huán)境,越能產(chǎn)生妙趣的幽默。三十年代的股票崩盤經(jīng)濟大恐慌,生存都有問題,老實說沒有什么好笑,但有關(guān)那時的笑話卻層出不窮.接著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災(zāi)難一點都不好玩,但也因此有耐人尋味的幽默,就靠著這一點精神支柱,美國人度過了重重難關(guān)。 就著這層因緣,把日常生活里各種危機化解,好的幽默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卻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可以不鉆牛角尖,有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尤其生活在現(xiàn)今這種緊張的社會,壓力幾乎成為過日子的一部分,沮喪也變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培養(yǎng)健康成熟的幽默感有其絕對的必要。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