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閑話濟南菜


作者:韓韜     整理日期:2022-01-08 02:56:38


  底線,鮮
  如今一提咱們濟南菜,多數(shù)人的刻板印象是咸。家父講說:“過去生活困難時,好多人家來了客,還要用個茶碗借醬油炒菜!备母镩_放后,生活好了,不少人拼命放醬油,結果養(yǎng)成了咸的口味。祖父還在時,我常常觀察他的口味,老人家用鹽、用醬都是適可而止,做出來的飯菜并嘗不出特別咸,但是總有鮮味。
  濟南菜的底線是“鮮”。菜一端上來,只咸不鮮的是次貨,請不要買賬。做菜要做到鮮味突出,方法很多:或說靠高湯調(diào)味,有道理,“廚師的湯,唱戲的腔”;或說靠火候把握,也沒錯,一道“老爆三樣”,火大一點、小一點,時間長一點、短一點,里脊、豬肚、豬肝的那股子脆甜勁兒出不來,鮮味也一定被憋回去;或說靠食材,更正確,“奶湯蒲菜”若是沒有足夠嫩的蒲菜,湯愈濃就愈俗氣,怎么會鮮?
  好菜,一定鮮美。至于用什么方法,悉聽尊便,所謂“一有多種,二無兩般”,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照足傳統(tǒng)講話,那么濟南菜擅長用湯,口味咸鮮,以咸定調(diào),突出鮮美。鮮這個字很難做到,做得到,就是第一。如果忘記烹出鮮味,只一味的咸,就不及格。
  咸鮮,是一個人的下半身與上半身。在濟南菜里,永遠不能被分開。做到了咸而鮮,就是真正的濟南菜;做不到,也不管是不是濟南人炒的,這盤菜就是冒牌貨————永遠沒有中間那條路。
  所以,鮮,是濟南菜的唯一底線,再沒有其它了。
  清湯,濟南菜的魂
  制湯、用湯,做濟南菜的廚師,沒有這兩把刷子,請趁早轉(zhuǎn)行。由于制湯耗費頗多,故此也是對從業(yè)者良心的考驗,錢狠子們一定做不來的,也請趕快放棄。
  清湯,是傳統(tǒng)濟南菜必需之物。十斤湯,用豬肘肉三斤,二斤重的肥雞三只,四斤重的水鴨一只,捶碎又烤過的牛、羊骨若干。熬湯前,剔下雞的腿肉與胸肉,剁蓉,一謂紅俏,一謂白俏,備用。凈水熬湯,足夠火候,先下紅俏,掃勻,待雜質(zhì)浮起,撈凈。再濾過,又燒至將沸,下白俏,再掃再濾,至湯色清明,就有六十分,及格。
  同樣是制清湯,味道高低有差,“清”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最頂級的,如開水一樣,味卻極鮮。如今許多食肆早已不用湯調(diào)味了,湯菜也不下那么多工夫,自然很少見到好清湯。紅、白俏掃過的湯,雜質(zhì)沒了,但是染了黃色,到底是肥雞身上剔下的緣故。為使清湯更清,那就要用剁細的豬里脊肉蓉再提掃一遍。如此,九十分,優(yōu)秀。
  要滿分,再取蛋清一大碗,最后時刻傾入,用手勺沿著湯鍋邊,輕柔地推若干周,待所有渣滓浮起,一網(wǎng)打盡。一百分的清湯,是濟南菜的魂。
  崔義清老先生還不糊涂時,燕喜堂二次倒手,當時的新東家想請老爺子重出江湖。崔老說,后廚要制湯,用湯,答應這一條,就出山。東家一合計成本,算了!兩下里干凈。不久,燕喜堂倒閉,崔義清魯菜館紅紅火火。直到2013年,我再去崔義清魯菜館吃飯,一嘗奶湯全家福,完了。打那兒以后,就再沒去過。如今提筆,甚是掛念崔老。
  沒有這個湯,濟南菜就沒有靈魂。因為鮮味發(fā)不出來,即使是用味精、雞精,猛得鮮掉舌頭,那舌頭掉了就再也接不回去了。制湯的過程就決定了用湯比用味精鮮得更有層次。好比是一首交響樂,用湯就是全場樂器齊上陣,用味精,就是只剩下一架大鼓,最多再加上一塊三角鐵。
  火候看“全爆”,用心是法門
  有句老話,叫做“食在中國,火在山東”。濟南菜講究對火候的把握,不同食材,要同樣精準。其中,爆,是最擅長的技法,用這一技法制作的菜,鮮、嫩、香、脆,好下酒,回味長。基礎的有水爆與油爆,獨樹一幟的是醬爆和芫爆。吃爆的菜,有一道最痛快,叫做“全爆”,是濟南老聚豐德飯莊的招牌菜。豬肚頭、豬黃管、豬腰、雞胗、雞牙子、草魚背、青蝦仁、魷魚,盡在一盤,另摻冬筍、荸薺與青豆,可殺美酒數(shù)碗。
  看著是噼里啪啦,一鍋炒出來了事。一入口,每樣都要僅熟,整盤汪油包汁,吃完盤底干凈。不是夠火候就能做到,要夠準才行。如果將濟南菜比作拳腳功夫,那么火候就是這套拳腳的功架,不夠準,混不過關的。
  濟南菜,吃脆口或軟口的不少,即便是年歲大一些的人,只要愛吃,總能吃下肚。這就對廚師提出了要求,得會拿捏火候才行,尤其是以“爆”字名之的菜,火候掌握不好,一定失敗,反之,就是佳肴,沒有半好半壞一說。像爆炒腰花,皮脆里軟,嫩滑味厚,連筍片也觸牙即斷,要做到這么優(yōu)秀,用心,再用心,是不二法門。
  P4-10





上一本:英國的左圖右史 下一本:詩經(jīng)彩圖館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閑話濟南菜的作者是韓韜,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