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鮮卑王子


作者:尹萬和     整理日期:2021-12-26 04:52:34


  拓跋力微在盛樂祭天后,又智斬了白部大人,對白部進行了整編。自此,拓跋力微大王的威望得到了加強,遠近率服,莫敢違背。
  拓跋力微從戰(zhàn)略角度出發(fā),并結合拓跋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對中原魏國和好的政策,以利拓跋鮮卑的發(fā)展和鞏固剛剛建立起來的盛樂根據(jù)地。
  拓跋力微召開了部落首腦大會,共同商議對魏國的外交政策,會上諸部大人眾說紛紜,各抒己見,有主張和好的;有主張依據(jù)老辦法,能打就打,能搶就搶,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反正我們鮮卑現(xiàn)在兵強馬壯,誰怕誰呀?
  拓跋力微高瞻遠矚,他對諸部大人談了自己對目前形勢和對魏國應采取的外交政策的想法:“我仔細研究了漠南漠北的各代匈奴大王,如塌頓之流,茍財貪利,抄掠邊民,雖有所得,而其自身傷亡損失也很大,有時真的是很不合算,經(jīng)濟賬沒法算就不說了,更重要的是總這么搶搶殺殺,與中原朝廷和民眾都結下了仇恨,仇恨越結越深。所以一旦中原朝廷有了足夠的力量,就會傾力相攻,匈奴的失敗,滅亡就足以說明了這種靠搶掠,打仗掠虜獲利的辦法,絕對不是長久的辦法,我們鮮卑看似強大,其實同魏國相比,還是相當弱小的,不堪魏國一擊,要想得到足夠的生存空間,要想逐步強大起來,現(xiàn)在我們只能與魏國通好,取得魏國對我拓跋鮮卑的扶持,希望大家能夠同意我的想法,拓跋鮮卑與魏國和好,不再與魏國打仗!
  其實誰都不愿意去打仗、去流血、去犧牲,大家都愿意過和平安定的日子。能夠不用打仗而解決各種生活物資,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于是拓跋鮮卑自此開始了與魏國友好往來,這一政策的制定對拓跋鮮卑的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了久遠的影響。
  拓跋鮮卑自此不再派出兵馬前去魏國邊境城鎮(zhèn)騷擾搶掠,而是互市開展貿(mào)易,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易,以拓跋鮮卑人生產(chǎn)的牛、羊、馬、毛氈、毛皮等換取中原生產(chǎn)的糧、棉、帛、麻等各種生活用品。
  遵中原王朝為正統(tǒng),與中原王朝和睦相處的正確政策,使得拓跋鮮卑能夠休養(yǎng)生息,繁衍部族,發(fā)展自己。
  拓跋鮮卑這一有益于雙方邊境和平的對魏國友好政策得到了長期的貫徹執(zhí)行,直至百余年后,拓跋鮮卑部在代北地區(qū)得以成長壯大,到拓跋珪時趁中原八王之亂,十六國紛爭,依靠所據(jù)盛樂有利地理之勢,率鮮卑鐵騎東征西討,南伐北戰(zhàn),在公元398年遷都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建立了又一個魏國(為區(qū)別于曹操的兒子曹丕建立的魏國,史稱其為北魏)。
  這是后話,不在這里多敘。
  魏景元二年(公元261年)拓跋鮮卑大王拓跋力微親自帶領大王子拓跋沙漠汗和手下幾位大人帶上貂皮、裘狐、瑪瑙、北珠、牛、羊、駱駝、馬匹等貢品前往魏國洛陽。
  從盛樂城到洛陽,那時的道路很不好走,高山峻嶺擋路,道路崎嶇險阻,去往洛陽要先向東南,再經(jīng)由并州,過陘嶺再南下。
  拓跋力微一行人馬一路艱辛,風餐露宿,歷經(jīng)月余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魏國都城,天下聞名的古城————洛陽。
  自從踏上中原大地的那一天起,中原城市的規(guī)模和壯麗,各地的風土習俗,田園稼禾都讓拓跋力微,拓跋沙漠汗和隨行人員驚嘆不已,這些來自荒漠草原的游牧民的內(nèi)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們雖然都曾歷經(jīng)百戰(zhàn),可所經(jīng)歷過的地方除了崇山峻嶺,高山密林之外就是浩瀚草原,無垠戈壁,入居盛樂后也仍然是氈帳,牛車,馬車圍成的古列延(居住地),也依然是沿襲千百年來的逐水草而居的習俗。
  進入洛陽,洛陽建筑的宏偉和壯麗,經(jīng)濟的繁榮,文化的高度發(fā)達和文明的程度等等,都讓這些赫衣、免冠、髡首的草原游牧騎士們感到驚異,對中原充滿了敬佩和神秘感。而洛陽的市民對來自草原騎士的裝束也感到了詫異,紛紛駐足相觀,因為在中原,髡頭是處罰,給犯罪的人剃去頭發(fā)讓人人都知道,這個人犯罪了。當時理念認為,頭發(fā)是父母所生所賜,不可失去。如魏武帝曹操就有因馬受驚嚇踩踏青苗而獲斬首之罪,因為他是首領,就以“斷發(fā)代首”懲罰自己的故事。
  魏國時,中原男子都戴帽子或頭巾,帽子掉落或發(fā)鬢外露是要受人嘲笑的,只有因犯罪受刑或沒為奴仆后才不能戴冠的,昔日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就有寧可掉頭也不可免冠的故事。
  人們所戴的帽子也是等級分明,文臣武將各有表明級別身份官職的冠戴,不能亂戴。向人認錯時要把帽子摘掉,“免冠謝罪”是一種極為誠懇的謝罪方式,而平時無故不戴帽子也被認為是無禮的表現(xiàn)。“晏子春秋”書中曾記載:齊國時景公喝醉了酒,丟掉了象征國王身份的冠帽,披散著頭發(fā),摟著美女,乘馬車出宮門時,守門人見國君如此形象,不但不讓馬車出宮門,而且說:這樣的人怎么能當國君呢?大膽!小小的守門人竟敢當面批評國君,風險好大!幸虧齊景公比較賢明,他沒有責難小小的守門人,而自己卻感到了羞愧,由此可見衣冠齊整在中原禮儀之邦中的重要性。
  拓跋力微一行數(shù)人,在暈頭轉(zhuǎn)向,眼花繚亂中被人領進了一座大殿,受到了魏國皇帝和大將軍司馬昭的接見。拓跋力微呈上了貢品清單,誠惶誠恐地表達了對魏國的崇敬和臣服魏國的愿望,表示拓跋鮮卑部要永遠當大魏國的藩屬,為大魏國駐守北部邊疆,愿意把大王子拓跋沙漠汗送來洛陽當質(zhì)子。
  貢品中包括牛200頭,羊500只,駱駝100匹,漠北戰(zhàn)馬100匹(這些已在并州交付)。另有北珠100顆,瑪瑙若干,貂皮100領,狐衾100件,再有就是獻給皇帝的拓跋婢女20名,另送司馬昭大將軍的10名婢女送到大將軍府上,當然沒寫在貢品清單上。
  魏國隆重地接待了來自漠南的拓跋鮮卑部拓跋力微大王等人,并賞賜回贈了錦、綢,緞、帛各五百匹,稷,黎,谷等糧食五十車,還給來洛人員每人都賞賜了兩套中原服裝。賜拓跋部50套兩當甲,特給拓跋力微和沙漠汗各賞一套明光鎧。(兩當甲:是由前胸和后背兩組甲片組成的護具。明光鎧:是在兩當甲的基礎上,在身體前后增加了兩塊圓形的鐵護心甲片,復雜一些的明光鎧還裝有護肩和護膝)。
  拓跋力微一行人馬住在洛陽的驛館里,衣食起居有人服伺,受到了高規(guī)格接待。在洛陽參觀瀏覽了市容,古跡,品嘗了中原各種名吃,喝遍了中原名酒,人人都有些留戀難返了。半個月后,拓跋力微滿載賞賜物品,高高興興率眾返回漠南盛樂去了。而拓跋沙漠汗則根據(jù)魏國對待臣服部族的慣例留在了洛陽,從此開始了他十多年的質(zhì)子生活。
  在洛陽這一魏晉統(tǒng)治中心十多年的生活中,拓跋沙漠汗耳熏目染了中原的富庶,高度文明,悠久的歷史,博深的文化以及統(tǒng)治集團斗爭的殘酷,他的人生在這里進行了轉(zhuǎn)折。
  拓跋鮮卑質(zhì)子拓跋沙漠汗將軍在洛陽驛館居住月余,這天大將軍派人宣召:皇帝將在建始殿召見拓跋鮮卑質(zhì)子沙漠汗將軍,原來大將軍司馬昭為了籠絡北地正在強盛起來的鮮卑拓跋部,特奏請魏帝曹奐,欲仿效漢帝胡漢和親之例,請將一名宮女收為公主賜給拓跋沙漠汗為妻,另為鮮卑王子在洛陽城南擇地建一座鮮卑王子府。
  魏帝曹奐準大將軍司馬昭所奏,把宮女牡丹收為公主賜予鮮卑王子。P12-15





上一本:長大的彼得·潘 下一本:1\7生還游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鮮卑王子的作者是尹萬和,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