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舞蹈的皺褶


作者:馮秋子     整理日期:2021-12-26 04:22:11


  20世紀90年代初,文慧就傾心現(xiàn)代舞了,在國內(nèi)比較早從事現(xiàn)代舞的實踐。我覺得她選擇現(xiàn)代舞跟她的心性有比較大的關系,她是個愿意傾聽別人的女子,經(jīng)常想著別人的麻煩事情,在適當?shù)臅r候,送上她的問候。大部分時間比較講求情趣,有時候也為一點事情犯難,深陷進去,一籌莫展。情緒化、發(fā)怕發(fā)渾,是年紀大了以后,舞蹈劇場越做越有聲望,她壓力越來越大,撐不住就釋放一下。更多時候,文慧自覺自愿、自動發(fā)光,既和煦又溫暖。2001年春節(jié)前,跟我們一起排演《生育報告》的一個女孩回云南老家過節(jié)去了,我們聚會,她缺席,文慧打電話叫女孩的二哥過來,他在北京打工,一個人孤孤單單,生活很清苦。這種情況,她非常果斷。她的溫良和熱乎心腸,使她門清事理,雖說是感性的人,她看人能往里看,往深處看,懂得分享他人的歡喜,撫慰他人的悲苦。在乎別人,是因為懂別人更多?總之,她在意人的狀態(tài),重視人的生存境遇;排練的時候,她著意強調(diào):“別忽略此時此刻的感受!蔽覀冊谶@樣的方向里,做了大量練習。作為編導,她花費時間讓大家交流,而專業(yè)舞蹈演員他們之前幾乎沒有這樣做過,不習慣做這樣的練習,不習慣長時間坐下來討論、探究、研磨。肢體動作,是他們的長項;用語言、用思想、用情感、用心靈,交流借鑒,相互切磋、啟發(fā)、鼓勵、協(xié)助、給予,以致發(fā)現(xiàn)和找尋觸及人靈魂的肢體語言和表達,是不常經(jīng)歷的,也沒有要求確認實踐、哪怕實驗一回的系統(tǒng)或者渠道。另如,練習在一尺左右的距離對視,舞蹈員們平視對方,安靜”體察方的內(nèi)容,領會人和人之間也許遺忘已久、也許諱莫如深的東西,在相互凝視的過程中,產(chǎn)生疑似了解,甚至是理解那樣的元素,艱難的心地有一點松動,人們互相有了更多珍惜和信任。然后,肢體訓練————這時,充分利用肢體,傳達人的內(nèi)心。在此過程里,她講求開放式訓練和訓練中人體的開放質(zhì)量。幾年來,她把很小、很生動的生活細節(jié)做進了自己的現(xiàn)代舞,已有《裙子》《現(xiàn)場————裙子和錄像》《100個動詞》《同居生活》《與大地一起呼吸》《餐桌上的九七》《臉》等作品,以及1999年進行了一年,于當年底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的《生育報告》。其實,北京、廣州,兩大城市的現(xiàn)代舞團,及團體外專業(yè)人士到目前為止總共不到百人,即使加上文慧的非舞蹈者兵馬,如我,喜歡并愿意身體力行者,現(xiàn)代舞追隨者的總量也未能有一百的突破,比起這個國家十二三億人口,幾十人的現(xiàn)代舞隊伍,真如滄海一粟。但它畢竟存在了,成為偌大一塊高粱地里的一桿槍。
  現(xiàn)代舞對人、對舞者自身的關注,是它一在文慧的言談中、在北京內(nèi)部或者公開的舞臺上出現(xiàn),就吸引我的地方,那時我和文慧經(jīng)常在一起玩兒,想來已有八九個年頭。文慧的思維急促,閃爍跳躍特別厲害,一句話還沒說完,就跳到另一句,從一個話題突然跑到另一個話題,從一個詞語跑到另一個詞語,自己渾然不覺。
  P6-P7
  頭一回見馮秋子是在哪一年已經(jīng)忘了,在樓肇明老師家————月壇北街一北京有沒有這條街我也忘了。在座有止庵、葦岸、老愚、林燕、我和我妻子。樓老師之顏面一如既往地紅潤,白發(fā)四立。他拿起一本書放下,又拿起一本書?傊冀K拿著書,快速評說這些書的內(nèi)容。止庵笑容里帶著贊賞,好像樓老師說的是相聲。葦岸低頭思索。馮秋子自始至終沒說話,笑容像瓦罐里的清水。她雙手放在一起。對蒙古人來講,這是尊重主人的儀態(tài)。她衣著樸素,質(zhì)地色調(diào)卻考究。
  之后,我不止一次對妻子說,馮秋子多像牧區(qū)的女人。這話好像說了十來年。她的臉龐有瓷器的氣質(zhì),有笑意(有人帶笑容缺笑意),寧靜,仿佛久遠,也有點像陶器或玉器。為什么是牧區(qū)的女人呢?跟非蒙古人說不清這件事。牧區(qū)的女人寧靜(不只是賢惠),謙卑(不止于勞碌),仁慈,對苦難以及生命敏感,總之馮秋子像一個牧區(qū)女人。這個印象跟沒文化、蒙古袍、擠牛奶沒關系,指血統(tǒng)因緣。
  跟她見第一面之后,我揣測她不可能僅僅是這樣的人。就像愛睡覺的動物一般比較強悍,它的特點不是睡覺,而在奔跑搏擊。膽小的動物都不愛睡覺。馮秋子安靜的另一面應該和大的力量關聯(lián)。
  果不其然,2001年,我讀到她的散文集《寸斷柔腸》,這個書名不怎么好,書好。這本書怎么說呢?我想用批評家的語言描述,有困難,粗淺說一下吧。她的寫作好像用石匠鑿子對準人的太陽穴敲擊,我讀的時候會有戰(zhàn)粟的感受。她寫作,我猜想她的靈魂從科特迪瓦木雕式的頭顱中沖逸而出,鞭撻天地,帶著刀劍與鐐銬的寒音。她追慕英雄,視專制如屠戮。她寫曠野無際,寫罡風莫測,寫見不到血痕的痛苦。馮秋子像一個剛剛經(jīng)歷海難的女人,遠視大海。
  這樣,我看到她靜穆平和的另一面,就像老唱片的A面與B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AB面,或ABCDEFG面。有人貌似富貴,另一面貧賤;有人裝大文化,另一面機會主義。馮秋子在作品里扭住一個(幾個)東西不放松。什么東西?那些踐踏人之尊嚴后想從歷史視線溜走的鬧劇,被掩蓋的老百姓的悲傷。她詛咒謊言和假隆重,她護衛(wèi)傷口,不讓別人在上面堆放油氈紙或MTV。她的寧靜實際在表達自己的堅持————樸素、勞動、信仰。
  這是一篇印象記,我接續(xù)寫印象。有一年(她兒子巴頓剛上小學),我去和平里她的家里做客,筒子間,我們坐在地毯上談音樂。后來,馮秋子到走廊那一邊的共用廚房炒菜,我在邊上說話。巴頓大聲談論世界足壇的一切事情壓倒我們的聲音。馮秋子幾度呵斥,用鏟子敲擊裝滿蒜薹的馬勺。巴頓眼里帶著淚光,哽咽道:“我不讓你倆說話!彼任覀冞委屈,真誠的淚水在眼眶里搖搖欲墜,真是可愛。
  今年,我們在普蘭店又見一面。舞廳里,她與何玉茹拉手跳一支堅定的舞,像女童,也像模仿火車輪子。后來她跳獨舞,她跳舞跳得好,并不悲傷。
  林賢治說馮秋子“更像一個詩人、鋼琴家、大提琴手、夜行者、洗衣婦、迷幻的占星者”。順這些喻體說,她還像在草地上找到一根針的人、鏤刻圣器的工匠、露天電影放映師、擦拭銀器的女工、褲腳被露水打濕的牧婦。馮秋子內(nèi)心里與寬廣干凈的事物相依為命,信仰如群星在她頭頂閃爍,故而,她的話越來越少。
  她言語凝重,說出的話仿佛克服了許多困難才送達我們耳邊。但不刺耳,發(fā)聲用氣息,而非嗓子。她邊說邊想,于是聽她說出上一句之后,我想下一句她會說什么呢?有時,她廢止話語,笑起來,長眼睛像一條線,像牧區(qū)的女人。





上一本:今夕何隙文三街188號 下一本:我的美國表姑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舞蹈的皺褶的作者是馮秋子,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