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的秘密》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秘密》奇跡”,并對此分析。出版業(yè)的專家、文化評論家和記者們都參與了討論:電影、圖書和“秘密”這一理念為什么會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這與當前的社會和政治氛圍有何關系? 第二部分嘗試發(fā)掘歷史、科學、神學方面的證據。據《秘密》的作者朗達·拜恩說,這些證據已經佐證:吸引力法則有效。我跟在《秘密》中登場亮相的幾位人士作過交談,他們當中有思想開明的神學家、量子物理學家、腦科學家、心理學家;我還跟另一些學者做過交流,這些人并未在電影和書中露面,但同樣回復了我的電話和電郵,并同意接受采訪。令我驚訝的是,許多流行文化、美學、電影學教授拒絕采訪,理由竟是他們從未聽說過《秘密》,僅管這是他們的專業(yè)領域。 第三部分對《秘密》中提到的13位歷史人物作了審視!睹孛堋氛J為這些偉人都運用過“吸引力法則”——他們是:貝多芬、莎士比亞、愛迪生、卡內基等——哪怕他們本人并不確切知曉這一法則。(“那些將財富吸引到他們生命中來的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了‘秘密’。”引自《秘密》)我考察了這些人物的人生哲學、信條和宗教信仰,并考證出:吸引力法則是否在他們的事業(yè)和人生中發(fā)揮了效用。事實令人驚訝——貝多芬的書架上確實擺著一些接近《吸引力法則》的書。這些書和他所獲得的成功是否有關,則另當別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