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當前,學點貨幣理論 易憲容(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發(fā)展室主任,北京) 莫瑞·羅斯巴德作為現(xiàn)代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旗手,盡管沒有摘取到世俗所認為的現(xiàn)代經濟學皇冠上的明珠,即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他開創(chuàng)的恢弘的經濟思想體系將成為經濟學思想不斷的泉源。他作為當代經濟學家中一個通才型的學者,從現(xiàn)實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從行為的基本公理推演出了他的整個經濟體系,表現(xiàn)出了經濟學思想的永恒魅力及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正是羅斯巴德經濟學生命之樹常青的原因所在。 羅斯巴德的著作甚豐,有《人、經濟與國家》、《美國大蕭條》、《銀行業(yè)的神話》等,這些著作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道出了一個個深奧的經濟問題。而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書就是羅斯巴德著作中充滿創(chuàng)造性思想的一本杰作。這本書從1963年首次出版發(fā)行后,連續(xù)多次再版,并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對廣大讀者來說,這本書是一本標準的貨幣理論啟蒙讀物。它以最淺顯的語言、最鮮明的觀點,把最抽象的貨幣理論的概念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所有的抽象概念都具象化,讓讀者感覺到原來如此抽象的貨幣問題就發(fā)生在你我之間,就發(fā)生在人們日常的經濟交往中。 但是,具象化的貨幣并非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錢”,也并非只是一張張我們手中持有的紙幣,更并非只是由政府來印制的鈔票。通貨膨脹也不只是物價的上漲,它不僅有其前因后果,還包含誰能夠獲利,誰又在通貨膨脹中利益受損;誰喜歡通貨膨脹,誰又不喜歡通貨膨脹等問題。還有,貨幣一定是政府提供的嗎?如果政府不提供貨幣,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產生貨幣?如果政府來提供貨幣,它對金融市場會有什么影響?再就是,現(xiàn)代金融市場建立以來,為什么金融危機不斷,其原因又何在?人類能夠找到一條減少或避免這種金融危機不斷發(fā)生的方式嗎?等等。這些金融學上深奧的問題通過羅斯巴德的筆娓娓道來,即使從來不接觸金融學的人,也會對金融學與貨幣理論的知識豁然領悟。 在羅斯巴德看來,在一個自由市場中,貨幣并不是什么組織或政府安排的,而是源于自由市場選擇作為交換媒介的某種有用商品,其關鍵在于一般商品的“不可分割性”和“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假如一個人想用犁換幾樣不同的東西,像雞蛋、面包和一套衣服,那么他該怎么做呢?他如何把犁大卸八塊,將其中一部分交給農夫,剩下的給裁縫?就算東西可以分割,也不太可能讓想交換的人同時找到對方,假設A想賣雞蛋,B有一雙鞋,如果A想要的是衣服,怎么可以硬是把兩人湊到一起來交換呢?也就是說,由于具體商品交易的不可分割性及交易者交易的愿望,也就有了出現(xiàn)間接交易的需要。 這種間接交易,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大幅擴充了經濟的途徑,成為現(xiàn)代經濟文明發(fā)展的基礎。因為在間接交換的機制下,你把東西賣掉后,換來的并非直接所需,將它賣掉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這樣,貨幣就在這種間接交換中產生了。這種對貨幣產生的解釋具體、實在,交易者都可觸、可摸、可感、可知,這樣,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貨幣理論就容易理解了?梢哉f,在本書中,羅斯巴德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把貨幣起源、貨幣性質、貨幣單位、貨幣功能等方面討論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本書對通貨膨脹的解釋并沒有放在通貨膨脹的產生、類型及治理上,而是放在通貨膨脹對廣大人民利益的影響上。在羅斯巴德看來,通貨膨脹好比賽跑,看誰最先拿到新錢。先拿到錢者是那些與政治權力較近的人。因此,通貨膨脹是政府的一種意愿,往往同政府權力的遠近有關。離政府的權力越近,拿到新錢就越早,那么這些早入者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就越小。而因為通貨膨脹慘遭損失的后知后覺者,顯然比其他人晚取得新錢,受害最大。這些人不僅與政府權力遠,而且都是依賴固定合約獲得收益,而這些合約是在價格因通貨膨脹而上漲前就簽訂的。因此,當通貨膨脹出現(xiàn)時,這些人的利益首先受到損害,受到的傷害也最大。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通貨膨脹表面上創(chuàng)造了經濟的繁榮,但實際上則損害了廣大人民的生活。同時,通貨膨脹不僅改變了整個市場的經濟預期,也成了掠奪廣大民眾財富的工具。而在這個過程中,與政治權力密切相關的利益集團獲利最大,從而從根本上證明了通貨膨脹對社會的危害性、對廣大居民財富的掠奪性。正如羅斯巴德所言,通貨膨脹(貨幣替代品增加,而沒有相應金屬貨幣存量的增加)從來對社會沒有好處,只是犧牲一群人的利益來造福另一群人。通貨膨脹是用欺詐的方式侵犯他人財產,在自由市場中是不會發(fā)生的,這就是現(xiàn)代社會通貨膨脹的實質所在。 本書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為結尾,并且預言未來還將出現(xiàn)匯率的持續(xù)波動、債務的急劇增加、通貨膨脹、危機、救市,以及對貨幣和信貸進行更集中控制的政治方面的沖動。事實上,近幾年國際金融市場所發(fā)生的事情表明,國際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無不是各國政府對金融市場過度干預和管制的結果。在各國國家政府對國際金融無所不能的管制過程中,不同的利益集團就會以不同的利益金融管制方式不完全地攫取或掠奪他人的利益,從而造成整個國際金融市場一個又一個的利益不平衡,而這種利益不平衡正是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與危機的結果。 還有,羅斯巴德秉承奧地利學派的基本精神,一直保持著對政府干預市場的警惕。在他看來,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不僅根本不能保護貨幣,而且反而會威脅到貨幣體系本身的完整性。政府的干預導致更多的弊端和更加嚴重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政府的貨幣政策在貨幣體系中起到的作用是負面的,它只是為與政府組織緊密相關的利益集團對我們的社會采取集權控制打開了方便之門,這也是導致現(xiàn)代經濟危機、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本書中,羅斯巴德用西方世界出現(xiàn)的貨幣崩潰的簡短歷史作為例證,對此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總之,這是一本絕大多數人都能輕松讀下去的通俗的貨幣理論普及讀物,但它并不是簡單性的知識介紹,而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把最深奧的貨幣理論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讀者對一般的貨幣理論可觸、可感、可知,并從個體的日常生活中體悟到現(xiàn)代金融理論的真諦。 ——轉自《南方都市報》(日期:[2008年10月12日] 版次:[GB22] 版名:[閱讀周刊 社科])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8-10/12/content_595281.htm
作者簡介: 莫瑞·羅斯巴德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生前主要擔任內華達大學經濟學S. J. Hall講座杰出教授。他曾任米塞斯研究院(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學術事務副會長,也曾任《奧地利經濟學評論》(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的編輯。羅斯巴德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師承約瑟夫?朵夫曼(Joseph Dorfman)。他也長期參與紐約大學舉辦的米塞斯研討會達十多年。 主要著作 * 《1819年大恐慌》(The Panic of 1819) * 《人、經濟與國家》(Man, Economy, and State) * 《美國大蕭條》(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 * 《權力與市場》(Power and Market) * 《金融體系的秘密》(The Mystery of Banking) * 《自由的道德》(The Ethics of Liberty) * 《在自由中孕育》(Conceived in Liberty)共四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