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國現(xiàn)代名家經(jīng)典書系”叢書中的一本,精選胡適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散文40篇,共分5個部分:“隨筆雜談”部分選取的是各個時期胡適弘揚新文化,反思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心靈自述”部分多為胡適的自述文字,從中可窺見其心路歷程;“人物隨想”部分收錄胡適對朋友的回憶文章;“文學小品”部分選取的多為游記;“講演錄”部分記錄的是各時期的演講。每篇文章之后都有較為詳細的注釋,并有簡短的導讀,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并理解胡適的散文。 作者簡介: 張秀楓,吉林長春人。民進成員。1961年畢業(yè)于長春師范?茖W校中文系。歷任長春市化工學校及第七十中學教師、教研組長,吉林人民出版社編輯,時代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總編輯,編審。吉林省第六、七、八屆政協(xié)委員。1961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中短篇小說集《雪白的連衣裙》,雜文集《藍天下的思索》,散文集《孤獨的石頭》,中短篇小說集《走過從前》,歷史人物傳記《中國謀略家全書》等!对u〈知曙集〉》獲1989年吉林省社科成果獎,《春天的背影》獲1988年東北三省散文創(chuàng)作二等獎,《五十二張照片》獲1988年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一等獎。《讓我們再看你一眼》被收入全國中學語文教材。 目錄: 導論 隨筆雜談 文學改良芻議 歸國雜感 易卜生主義 貞操問題 不朽――我的宗教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新思潮的意義 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tài)度 名教 人權(quán)與約法 信心與反省 寫在孔子誕辰紀念之后 讀經(jīng)平議導論 隨筆雜談 文學改良芻議 歸國雜感 易卜生主義 貞操問題 不朽――我的宗教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新思潮的意義 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tài)度 名教 人權(quán)與約法 信心與反省 寫在孔子誕辰紀念之后 讀經(jīng)平議心靈自述 我的歧路 九年的家鄉(xiāng)教育 介紹我自己的思想 我的信仰 逼上梁山 ——文學革命的開始 人物隨想 中國愛國女杰王昭君傳 許怡蓀傳 李超傳 追想胡明復 追悼志摩 記辜鴻銘 丁在君這個人 高夢旦先生小傳 文學小品 一個問題 差不多先生傳 漫游的感想 廬山游記(節(jié)選) 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 南游雜憶 平綏路旅行小記 講演錄 少年中國之精神 五四運動紀念 科學的人生觀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yè)生 眼前世界文化的趨向 自由主義 中學生的修養(yǎng)與擇業(yè) 中國文藝復興運動 胡適年表差不多先生傳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時候,他媽教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俊彼f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彼f:“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后來他在一個錢鋪里作伙計;他會寫字,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柜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墒腔疖嚬疚疵馓J真了。8:30分開,同8:32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總不明白為什么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趕快教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yī)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牛醫(y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于是這位牛醫(y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y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xù)續(xù)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他死后,大家都很稱贊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他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后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shù)無數(shù)的人都學他的榜樣。于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為一個懶人國了。 [原載于1924年6月28日《申報?平民周刊》第1期,署名胡適。后收入1987年9月香港三聯(lián)書店版《胡適》(易竹賢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