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叩響命運的門:人生必讀的一百零二篇人文素養(yǎng)經典


作者:馬小平     整理日期:2014-08-06 12:03:18

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并沒有帶來精神的高揚,卻陷入了物質主義、實利主義、消費主義、虛無主義、犬儒主義的泥坑,造成了精神的危機。中國社會已患上“人類文明缺乏癥,人文素養(yǎng)缺乏癥,公民素養(yǎng)缺乏癥”。人們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公民素養(yǎng),該從哪里入手?當從閱讀開始。本書精選了古今中外最為著名的人文素養(yǎng)經典文本88篇。這些篇章充滿生命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對經典的閱讀,我們可以和無緣謀面的歷史巨人或不相識的朋友進行精神的對話,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文化意義的交流與傳承。人在精神上得到修養(yǎng),并能從中體會到生命的歡樂和自由。
  作者簡介:
  馬小平,男,1956年生,1982年師范大學畢業(yè)。先后供職湘潭、東莞、深圳等市重點中學,為重點骨干教師、王牌語文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弟子最喜聞樂道的恩師。專事教育,遷流不改。主張中學語文課堂,應為幸福場所,親躬踐行迄今。思無邪、行無狎,端謹之持身,高潔之心性,見者無不嘆為今世之一異數。著名教育家錢理群教授深為感動,專門撰文《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能夠走多遠》,就《馬小平教育思想札記和對話》,相與切磋砥礪。專為本書作序推薦。目錄:
  序言我們缺失了什么,我們如何面對寫在前面的話第一章人的屬性人是尋求意義的生物人的三種狀態(tài)生命的意義人生我為什么生活第二章論教育教育永恒的支柱:歷史和文學人文素養(yǎng)比數理能力更基礎反思道德教育政治人的人文素養(yǎng)第三章底線倫理公民誕生的條件角色意識與主體性丑陋的中國人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第四章人是會思想的蘆葦思想的誕生思想和思想者警惕“真理”精神的故鄉(xiāng)我的精神家園第五章什么是民主?羅伯特議事規(guī)則民主概念與基本條件自由的精神法民主是法的理想論法短文兩篇三則故事第六章論四大自由自由與恐懼歐洲人的權利意識人權的性質世界人權宣言全球倫理普世宣言第七章美國的“希望工程”帕爾梅墓前的沉思濟窮之道不在“施舍”短文三篇第八章全球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危機魯迅雜文《熱風》選讀尊重誰的文化差異第九章孔孟黑暗王國里的殘燭(節(jié)選)傳統(tǒng)文化的更新與再生漢語的人心漢語、英語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機能第十章我們的憂慮人類的困境生態(tài)災難,也是文化災難談談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保與公民責任我不認為我征服了沙漠拯救地球第十一章假如沒有馬克思這一代以及那一代的理想戰(zhàn)爭爐邊談話大屠殺:日本冷臉歐洲熱淚第十二章巨人之死睦鄰友好的新起點一個人和一個民族的復興用靈魂的力量抵御暴力讓種族隔離制度在世界絕跡英雄的完成:踏上回家的路將世人的悲慘背在身上第十三章科學與人生科學主義與科學精神科學要遵循人道的規(guī)律我的世界觀科學家要求廢止戰(zhàn)爭公眾的科學觀想起霍金第十四章給我未來的孩子給兒子的信給女兒的信有溫度的詞匯智慧的美麗保姆愛是世上最偉大的第十五章審美需要真誠和自信“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慢慢走,欣賞啊!”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最美好的時刻精神明亮的人當她十八歲的時候第十六章青春你就是一道風景致加西亞的信醒醒吧,睡著的心靈巨人《巨人三傳》初版序把握你自己看靈魂第十七章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節(jié)選)成功者的心理品質達成心理健康的練習建立自信    看到這一點,我們會得到怎樣的啟示呢?顯然,人類渴望了解自己,而渴望了解自己,不斷尋求自身存在的意義,這,又正是人所特有的一種本性。我們對人的研究,何不就此開始呢?我們知道,山石草木、風花雪月存在著,運動著,但是它們并不自知自己的存在,更不會追求存在的意義。蟲魚鳥獸也存在著,活動著,但是它們也不自思自己的存在,不去尋求存在的意義。它們彼此之間傳遞著各種信息,但這些信息還不是意義。唯有人有所不同。人不但存在著,而且不斷尋求著存在的意義,創(chuàng)造著存在的意義。對存在的意義的不同理解,還會導致人的不同的存在。人尋求自身的意義,也尋求一切事物的意義。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不妨說,人是尋求意義的生物。尋求意義,是人所特有的一種本陛。這種本性,體現在前面所列出的各種本性中,同時,還可以使那些本性得到統(tǒng)一的說明。例如,人是會說話的動物,但是,如果人的語言沒有意義,便會與鸚鵡學舌無異。不錯,人是有理性的動物,而有理性的標志便是能夠理解意義。動物停留于感官感知的水平,只能接受和反映感官感知的感性刺激;唯有人才能突破感性的局限,把握到對象的意義,理性對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價值的追求,就是對意義的尋求。是的,人會制造工具,會勞動,能創(chuàng)造,而這些都以人知道自身活動的意義為前提。沒有意義的活動,不能稱之為人的活動;意義出現錯誤,活動將難以成功。人一旦發(fā)現活動的意義與原有的期望相反,人也可能反過來,放棄或反對這種活動。這時,制造工具的人也會破壞工具,勞動創(chuàng)造者也可以去從事破壞乃至毀滅性活動。因為人的各種活動,都應該以對這些活動的意義的理解為前提。人具有社會性和政治性,而社會性和政治性的形成,則依賴于人和人之間的意義的交往。離開這一點,單從生物的種群聚合和種群調節(jié)本能上去說明,則很難成功。經濟活動、生產關系之所以能成為社會發(fā)展和政治活動的基礎,也需要以人對這些東西的意義的理解為中介?ㄎ鳡栒J為,人是進行符號活動的動物,而符號這種東西,正如卡西爾自己所說,“是人類的意義世界之一部分”(卡西爾:《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正是由于有了意義,一個通常的物質對象,對象的一個性質或過程才成為一個符號。符號必須有意義,沒有意義的符號便不能稱其為符號。意義的表達依賴于符號,但是,意義本身不能被歸納于符號。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列維一施特勞斯認為人是“意指性生物”(SignifyingCkeature),當人用名稱稱呼一個事物時,就是把它置于一個連接系統(tǒng)中,通過系統(tǒng)的內在關系來確定它的意義。因此,概念的意義不是來自對象,而是作為一個咨詢,其意義是由它所在的系統(tǒng)中的結構地位決定的。結構主義看重結構在人的意義活動中的作用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這里隱含的前提,便是承認人要尋求意義。如果我們有興趣,還可以發(fā)現許多關于人本性的各種見解都與對意義問題的認識相關聯。比如說,當尼采盛贊人對自身的超越本性,把人看作一根系于動物和超人之間的繩索,認識人的偉大之處在于人是一座橋梁而非一個目的時,他首先認為,世界原本沒有意義,是人給了大地以意義和價值,所以人有權利改變它們,變革一切舊價值,創(chuàng)造新價值。當薩特宣稱人就是自由,人不是一片青苔,一堆垃圾或一朵花,沒有什么東西對人的命運進行了預先的安排或規(guī)定,人只是循自己的計劃而成的東西,只是他自己的行為的總和時,他是以現象學的意義理論為基礎的。他認為,那些有價值或有意義的、可利用的客體,都具有一種與人這種意向性的存在物相關的存在方式。因此,正是通過人,世界才有其意義。當人們向外在世界尋求意義和價值陷入煩惱時,關于存在的心理分析是想讓人們在煩惱中發(fā)現自己是價值和意義的唯一源泉。一下子把這么多關于人本性的觀念拿來討論,很容易使人頭痛,好像是想把尋求意義的問題作為理解所有人本性問題的阿基米德點。其實不然。這里想強調的,只是這樣一點:在討論人的問題時,不要忽略了人有一種尋求意義的本性。其實,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被發(fā)現。人在世界上生活著,奮斗著,追求著,表面上看,和動物一樣,也在同各種各樣的物質打交道,然而,實質上是不同的。動物所需要的,只是各種物廚性東西本身;人所追求的,則往往是這物質性東西所具有的意義。以動物的眼光來看人,一定覺得很滑稽:人為什么會放著一大堆球不動,十來個人去爭奪一個球,而且還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圍坐在高臺上目不轉睛地觀看著,并且一陣鋪天蓋地的歡呼之后,那個球反而被扔在一邊,沒人理沒人要了?人們追求物質,往往是追求它所具有的意義。因此,意義的改變,常常引起人們對它的態(tài)度的轉變。一則外國幽默描述了一位深諳人類這種本性的劇院經理:劇院中的女士們不肯摘下她們用來表示闊綽高雅、身份不凡的大檐帽,害得后面的觀眾看不到舞臺,經理是機一動,宣布說:“請女士們脫帽,有病者或年老者可以例外。”這樣一來,帽子就全不見了。劇院里戴帽子不再是身份不凡的表示,反而成了有病或年老的標志,那么還有誰不愿意脫下它呢?有時,人們?yōu)榱藦娬{人的物質性,常常把人和外物的關系簡單地歸納為物質和物質的關系。這種還原論的觀點,實際上是把人只看作了物,抹煞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一只貓,生下來就是一只貓,不需要再學習怎樣做貓,本能就可以支配它追求什么,回避什么。而人則不然。人生下來并不就是一個人,它需要學習怎樣做人才能成人。他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應該追求什么,回避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惡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饑餓的動物看見食物只知道吃,而人則需弄清食物的意義,所謂“廉者不受嗟來之食”,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人與事物之間,是通過意義而發(fā)生聯系的。人追求事物的意義,在對意義的追求中實現自己,因而人在生物學上可以被看作一個未完成的生物,他必須在后天的文化環(huán)境中通過意義的引導,表現出人的主體l生行為。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一切事物都有意義。一只貓活著可以捉老鼠,可以供人玩耍,它的各種叫聲可以表達不同狀況與要求,熟悉自己所養(yǎng)的貓的主人,可以從貓的一舉一動中分辨出各種不同的意義。然而這一切其實都是貓的存在本身所具有的東西,不是它利用自己的存在所追求和創(chuàng)造的意義。人的生存與此不同。人不能單純地滿足于活著,也就是不能單純地滿足于活著所具有的各種自然意義。所謂人不肯白白地活著,就是說人總要利用活著這個前提,創(chuàng)造出與單純地活著不同的東西。人活著,就像擁有一定數量的顏料或墨汁,而生活,就是要利用這些東西涂寫成圖畫或文字。當生命的顏料耗盡之時,只有有意義的畫面才是圖畫,無意義的畫面仍不過是一堆顏料而已。P19-22





上一本:守望的距離:散文精粹本 下一本:三毛:萬水千山走遍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叩響命運的門:人生必讀的一百零二篇人文素養(yǎng)經典的作者是馬小平,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