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首例變性人的情感歷程


作者:首例變性人的情感歷程     整理日期:2013-06-02 11:30:33


  
  首例變性人的情感歷程
  一,風雨之夜,她帶著傷痛逃亡
  張克莎1962年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高干家庭,從小倍受父母寵愛。進入中學階段,個子蹦到1 米76的他竟然身材苗條,皮膚白晰,舉手投足,蹙眉言笑活脫脫像個純真女孩。同學們把他當成一個假小子,他自己也以女生自居,雖有不少麻煩,但也無憂慮,自得其樂。
  1979年12月,張克莎中斷高中學業(yè),穿上了令當時少男少女們羨慕的綠軍裝,在廣東某部衛(wèi)生所當了一名衛(wèi)生兵。當他這個年齡段的小伙子悄悄萌發(fā)愛情的時候,他卻為自己是個男孩而深深苦惱。為了阻止雄性激素的分泌,他偷偷給自己注射雌性荷爾蒙,結(jié)果被人發(fā)現(xiàn)并告發(fā)。出于一片好心,部隊醫(yī)生瞞著他給他注射了雄性荷爾蒙。幾針下去,張克莎便現(xiàn)出了男兒身:體毛多了,喉結(jié)大了,說話粗聲粗氣。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當,痛苦不堪的他索性留起了長發(fā),穿上了女兒裝。
  部隊首長一再做他工作,并以保送他上?茖W校為優(yōu)惠條件,勸他改弦更張,配合醫(yī)院治療。執(zhí)意要做女人的張克莎什么話也聽不進去,仍然我行我素。1982年4月,他提前退伍回到了老家長沙,并以女姓身份重新登記戶口。然而,他一次次申辯,一次次登門求告,均無結(jié)果。原因很簡單,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還不知易性癖為何病,都把他當成心理不正常的人。戶口沒上成,工作也無法安排,更要命的是,當時城市人賴以生存的許多票證也沒有得不到。為了生計,張克莎只得南下,到廣東東莞一家港商辦的玩具廠打工,成了一個名不副實的“打工妹”。
  因為不知底細,外表天生麗質(zhì)的他很快成了一些男人傾慕、追逐的目標,其中就有他的老板――一個50多歲的離異男子趙先生。雖然常常春心萌動,但張克莎不敢越雷池半步。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錯位帶給他的痛苦與日俱增,他幾次產(chǎn)生了自殘的念頭。就在他快要絕望的時候,一篇介紹易性癖的醫(yī)學文章讓他看到了一線希望,他當天就寫給文章的作者――北京某醫(yī)院一位老專家寫信,傾訴自己的身心痛苦。那位專家回信告訴他,治療易性癖的惟一辦法就是做變性手術。張克莎喜出望外,決定通過手術改變上帝的錯誤,盡管當時國內(nèi)還沒有這個先例。
  1982年底,在張克莎一再抗爭、堅持下,疼愛自己孩子的父母終于默許。次年1月,經(jīng)精神科專家楊華渝教授出具診斷書,著名外科專家王大玫教授主刀,張克莎在北京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成功完成了變性手術,成為中國首例變性人。
  一夜之間成了“貨真價實”的女人,張克莎欣喜若狂。當年,她拿著醫(yī)院出具的證明,回到長沙順利地,改了性別,上了戶口,并被分配在長沙一家商場當售貨員。人生的坦途和美景似乎從此鋪開,但她萬沒料到,世間險惡和種種打擊接踵而來。
  沒有不透風的墻,張克莎變性的事被個別知情人透露,并傳了開來。幾乎每天都有人到商店來圍觀這個稀奇人物,人多的時候甚至把柜臺擠得水泄不通,即使下班回家,她也常常被圍堵,被迫回答一些令她難堪的問題。剛剛擺脫易性痛苦的張克莎仿佛被暴露在熾熱的陽光底下,無處躲藏。就在這時,一個叫陳平的英俊小伙子被她的美貌和高貴氣質(zhì)打動,憐香惜玉,每天扮演護花使者,護送她回家,擋開了一些非善意的糾纏。在他的關愛之下,張克莎總算度過那段煩惱的日子,感激之情漸漸上升為對男性的依戀。
  這樁的奇特戀情自然遭到了男方家長的強烈反對。陳平是父母惟一的男孩,他們決不容許自己的兒子“斷子絕孫”。一往情深的陳平根本不聽勸阻,甚至提出要和戀人私奔。陳母跑到張克莎的單位大吵大鬧,懇求她和兒子斷絕關系。張克莎的父母得知這一情況,也反對他們繼續(xù)來往。一時間,來自于多方的壓力讓她陷入極度的煩惱。
  1984年夏天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張克莎給陳平留下一封長信,乘上南下的火車,悄悄離開了她的傷心之地――長沙。為了不再傷害他人,她決定結(jié)束這段傷心的戀情。
  最愛她的人為她撐起一片綠蔭
  東莞的太陽比長沙更為熾熱,但張克莎一下火車就頓感全身輕快。兩年前,她以假女人身份在這里打工,如今她作為真正的女人回來了。
  身材魁梧的趙先生已等候多時,見到姍姍而來的張克莎,他興奮得像個返老還童的年輕人。雖然年逾50,但他仍然顯得氣質(zhì)不凡,精神十足。離異20年、兒子早已長大成人,他早就想在內(nèi)地找到一個紅顏知己,相伴到老。張克莎在他的工廠打工那幾個月,他曾像父親一樣關照過她,并委婉地向她表示過愛意。雖然遭到了拒絕,但他仍然一往情深:“如果在內(nèi)地不好呆去,你隨時可以回來,我們歡迎你!”
  在東莞,覺得自己走投無路的張克莎猶豫再三,向趙先生提出了求助:“我答應和你結(jié)婚,你把我?guī)У较愀廴,好嗎?”當時,張克莎只想早日擺脫困境,到一個陌生地方,和不知道自己身世的男人過平平安安的日子。
  趙先生喜出望外,隨后鄭重其事地說:“這是你的終身大事,你還是回家征得父母同意后才作決定吧。至于我,你也知道,絕對沒問題!”
  回到長沙,張克莎向父母匯報了自己的打算。曾受過“海外關系”牽累的的父親一聽就皺了眉頭:“莎莎,其他先不說,你想過沒有,我們這種家庭再沾上海外關系,不妥!”
  張克莎不以為然地說:“爸爸,現(xiàn)在都什么年代了,您還擔心這個!趙先生是個愛國企業(yè)家,人也好。和他結(jié)婚,我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鞭植贿^孩子的倔強,父親考慮再三后,終于同意他們的婚事,但條件是她必須把戶口從家里遷出去。
  1984年9 月,張克莎與趙先生終于走上了紅地毯。為了不讓父母為難,她決定把簡樸的婚禮安排在長沙一家賓館舉行。那天上午,接新郎的專車即將出發(fā),年邁的父親走出房間,語氣平和地對張克莎說:“你把趙先生接到家里來吧!”張克莎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父親終于接納了自己的丈夫。
  舉行完婚禮后,父親把女兒單獨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既然你選擇了趙先生,不管將來發(fā)生了什么事,你都不要嫌棄他,更不要拋棄他離!”張克莎忽然覺得心頭沉甸甸的,她知道自己并不愛趙先生,但聽了父親的話,她暗暗祈求:但愿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新婚之夜平安度過。第二天早上,張克莎泛著紅暈的面孔告訴人們,她已體驗到了一個普通女人的幸福。婚后,趙先生把嬌妻當寶貝一樣呵護。夫妻生活雖然不多,但他得過且過,從不強求妻子。為了遷就妻子的口味,他親自下廚飯菜,從不吃辣的他后來竟成了“辣不怕”。因為年齡相差太大,兩口子走在大街上,許多不知真相的人誤認他們是父女倆。趙先生也不見怪,總是笑呵呵地一口承認。張克莎索性將錯就錯,親妮地叫他“老爸”……
  家庭的溫馨和平靜讓張克莎享受了久違的安全感,在長沙遭受的心靈創(chuàng)傷也漸漸被丈夫?qū)捄竦膼蹞崞健S卸螘r間,她在長沙照料生病的父親,但每個月仍要趕回深圳,與丈夫團聚。
  1987年,張克莎正式來到香港定居。不愿在家里做休閑主婦的張克莎說服丈夫,應聘到當?shù)匾患冶kU公司做起了推銷工作。由于勤奮,加上特有的女性魅力,她的業(yè)績連連遞升,一年后就由一個普通推銷員提升為主任,第三年又被提撥為部門經(jīng)理,有了一份不菲的薪水,她不再需要丈夫來供養(yǎng)了。
  雖然與丈夫分多聚少,而且那種夫妻之愛也漸漸轉(zhuǎn)化為父女之情,但張克莎把他們的家當作自己的心靈歸宿,度過了幾年充實而又安寧的生活,直到遭遇那場刻骨銘心的婚外戀。
  遭遇婚外情,她滿身疲憊回到自己的家
  張克莎與阿山是在一次朋友聚會上相識的。他是香港政府部門一個公務員,長相英俊,氣質(zhì)不凡。兩個人幾乎同時墜入愛河,難以自撥。這是張克莎第一次全身心愛一個男人。在愛情的驅(qū)使下,她越陷越深,甚至忘記了自己身世。
  然而就在這時,一場險惡從天而降。
  1990年上半年,張克莎曾與一個自稱陳紅利的長沙老鄉(xiāng)不期而遇,并互換了名片。一年后,這個女人忽然給她打來電話,說自己遇到了困難,急需一筆錢。不好意思拂老鄉(xiāng)的面子,張克莎滿口應諾。以后,陳紅利又以各種理由幾次向她開口“借錢”。張克莎感到來者不善,便婉言回絕了她一次。陳紅利臉色一變,陰狠地說:“大家出來混都不容易。我了解你現(xiàn)在一切,你過去那些事,我還為你保著密呢!”
  張克莎腦袋一下子懵了:這不是威脅、敲詐么?她不敢再往下想,當年在長沙那一幕幕難堪的場景又在眼前浮現(xiàn)。如果自己的身世被暴露,她好不容易得來的事業(yè)成就、平靜的家庭,都有可能付諸東流,而且還會傷及丈夫和自己深愛的戀人。此時,阿山已開始與她談婚論嫁,他父母也急著要抱孫子。張克莎又一次陷入痛苦的漩渦之中。她想維持那段婚外戀,又無法忍受他人的敲詐和良心的譴責。
  于是,她開始故意找薦和阿山吵鬧,并以性格不和為由提出分手。但每次分手后,她又心如刀割,戀戀不舍,忍不住又把錢付給敲詐者,然后打電話把阿山叫到身邊,重歸于好。相處幾天,她忽然又煩躁起來,一氣之下把戀人趕走……反反復復,讓阿山莫名其妙,更讓張克莎自己痛苦不堪。她常常徹夜失眠,精神近于崩潰。
  陳紅利摸透了張克莎的心思,錢是越“借”越多,越借越頻繁。累計“借”出20多萬元后,張克莎已不堪重負,難以為繼了。1994年秋天,又一次與阿山分手的張克莎因為低血糖,幾次暈倒,不得不住進了醫(yī)院。陳紅利的男友又找上門來,聲稱需要10萬元以解“燃眉之急”。躺在病床上的張克莎用顫抖的手取下身上所有的金銀首飾,連同存折上最后一點存款湊足6 萬元交給了他。隨后,她氣息悠悠地說:“我已經(jīng)被你們掏空了,你們再不放過我,我的命都難保了。”
  病愈出院后,張克莎幾乎一貧如洗。她徹底結(jié)束了與阿山的婚外情,身心疲憊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整日陪護在丈夫身邊。此時,趙先生不僅身體每況愈下,而且因為生意虧損,生活也陷入困境。望著丈夫越來越蒼老的臉,張克莎抑制不住自己的愧疚:我欠他太多太多了。
  1995年春天,張克莎黯然神地登上去臺灣的飛機。香港成了她的又一個傷心地,她害怕不小心又勾起那段婚外情,更害怕再遭遇不良人的敲詐。為了她的女人夢,也為了維持家庭生計,張克莎征得丈夫同意后,再一次選擇逃亡之路。
  最愛她的男人走了,女人夢還沒完
  一切又得從頭開始。剛到臺灣,孤身一個人的張克莎不得不到歌舞廳當舞女。憑著自己的美貌和高雅氣質(zhì),她很快站住了腳跟,并掙得了維持生活和養(yǎng)家的錢。1997年,35歲的她還報名參加了臺灣小姐選美比賽,竟然一路過關,打入了半決賽。雖然最后因一道測試題的回答帶有“大陸”色彩而無緣決賽,但在當?shù),她一下子成了響當當(shù)娜宋铩?br/>  一些大款傾慕張克莎的美貌,愿意花巨資與她共度良宵,甚至長期包養(yǎng)她,但都被她嚴詞拒絕。她不想單憑自己的美貌吃飯,更不愿當花瓶或金絲鳥。從舞廳退出來后,她獨資在臺北開辦了一家中等規(guī)模的飯店,專門經(jīng)營大陸菜。經(jīng)過苦心經(jīng)營,生意漸漸紅火起來。
  到臺灣后,張克莎越來越牽掛遠在大陸的丈夫趙先生。從1997年開始,她每月按時寄回價值3000元人民幣的美金,供丈夫生活和治病,每隔兩三天就打電話詢問他的身體狀況,聽到病情加重,她會急著趕回家探望,但每次都會遭到丈夫“責怪”:“我沒事。你工作要緊,而且回來一次要花好多錢,這些錢賺得不容易!”
  2002年2 月,居住在廣州的趙先生病情忽然惡化。保姆慌忙打來電話說:趙先生這次恐怕會不行了!下午接到電話,張克莎就與機場聯(lián)系,當天已經(jīng)沒有去大陸的航班。晚上,她清理好行李,坐在沙發(fā)上回憶與丈夫生活的點點滴滴,眼淚禁不住往外流。18年來,丈夫?qū)λ膼酆蛯捄,讓她永生難忘。有一年,內(nèi)地一家媒體曾以張莎莎為化名報道了張克莎的變性經(jīng)歷,趙先生的親戚看到這篇報道后問他:“這個張莎莎好像就是你老婆張克莎吧?”他一笑置之:“是也好,不是也好,我們結(jié)婚這么多年了,一切都很正常,大可必要去追究了!”
  一夜未眠,張克莎盼著早點天亮,趕回去再以妻子的身份吻一次丈夫,告訴他那個隱瞞了18年的秘密。
  第二天上午9 點多鐘,從臺灣起飛的頭班飛機準時降落在香港國際機場。下了飛機,張克莎急著辦理回內(nèi)地的手續(xù),這時她才發(fā)現(xiàn),臨行前因為精神恍惚竟把自己的回鄉(xiāng)證落在了臺灣的住所。重新補辦手續(xù)花去了半天時間,等她飛回廣州,乘車趕到醫(yī)院,已是晚上9 點多鐘,丈夫已經(jīng)永遠合上了雙眼,任她怎么呼喊,再也沒有回音……
  2003年1 月24日,記者在長沙見到了剛回內(nèi)地的張克莎。她的成熟女性魅力和年輕心態(tài)讓記者為之心動和疑惑。她坦誠地告訴記者:
  “每次經(jīng)歷的險惡和痛苦,我都把它當成自己人生的必過關口,總是想,過了這道關口,我的人生境界就會上一個檔次,離我的女人夢更近了一步。其實,我的女人夢還沒做完,如果未來幾年無子宮懷孕能成為可能,我還會體驗一次生孩子的感受。只有生下自己的孩子,做女人才算完整。我不會再躲、再跑了。也許今生我還會遇上像趙先生那樣的好人。”





上一本:為劉曉慶辯護 下一本:空軍征戰(zhàn)紀實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首例變性人的情感歷程的作者是首例變性人的情感歷程,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