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凝和她的父親
作者:謝大光
父親啊,讓我莫辜負你,你在你的孩子們身上,顯示出你的光榮。
——泰戈爾
一
鐵凝把她家所在的二層樓戲稱作“古堡幽靈”!坝撵`”我沒有領教,“古堡”倒有些名副其實。這座50年代初建造的筒子樓,外表看,灰蒙蒙的,井沒有什么特色,只要從側門一走進去,就能嘗到“古堡”的味道了:長長的樓道,一片漆黑,只要兩旁的人家不開門,即使是大白天,也別想有一點兒光亮。黑暗中,稍不小心,就會撞到不知什么物件上,或是被掛住了衣服。雖然看不清,但我猜得到,樓道兩側的空間,一定被各家各戶的爐子、煤、雜物擠滿了。怪不得鐵凝把她的第一本小說集題名《夜路》。她這不是天天在走“夜路”嘛!
“小心點,別碰著。記住路,下次來就不會撞頭了!辫F凝的身影在前面靈活地迂回前進,一面向我囑咐著。
黑暗中穿過樓道,摸著上樓,一級,一級,用腳試探出一塊平地,向左拐,推門,——啊,眼前豁然開朗,一片眩目的光明。想不到,這“古堡”里竟有這樣明亮的房間,好像樓道里應有的光線都集中到了這里。
光線傾瀉在潔凈的書桌、書柜、沙發(fā)上,也傾瀉在擺在案上、掛在墻上的各式各樣小鹿、小熊、小猴的工藝品上,像一些無形的手指彈奏出和諧的音樂,使房間里的氣息,溫馨中透著些調皮。
書柜是不夠用的,幾塊木板架起的半壁書,顯示著主人的愛好,也標志著這是一個剛剛開始建設的家庭。
墻上一幅巨大的油畫格外醒目,畫面上兩個少女搭著肩,微笑著,其中一個穿著紅紅的襯衫。
“這是為《沒有紐扣的紅襯杉》畫的插圖吧?”我問。
“不,這是去年夏天妹妹上大學前,爸爸為我們畫的像。”鐵凝微笑著回答。
鐵凝的父親是位畫家,他和我們出版社美術組的同行們常有來往。從他們那里,我早就聽到過這樣的評價:“鐵凝有個好爸爸!闭f這話的人,都帶著一種羨慕的口氣,不知是羨慕鐵凝,還是羨慕她的父親。
四年前,鐵凝的第一本小說集出版了。書的封面很素淡:遠遠的兩排白楊樹夾著一條鄉(xiāng)間土路,那么漫長的一條路,好像在提醒年輕的作者來日悠遠。有人指著封面設計者的署名告訴我,這就是鐵凝的父親。我記下了這個名字——鐵揚。
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鐵揚通過一次兩分鐘的電話。那次鐵凝到天津出差,可能比預定回保定的時間晚了一天。鐵揚在電話里詢問女兒的去向,囑她早些回去。電話里傳來的男中音,喉音很重,抑揚分明,急切中仍不失溫厚,使我眼前現(xiàn)出一位慈祥長者的形象——這是我對鐵揚惟有的一點印象。
也許是因為已經(jīng)在電話里打過交道,初次見面,我們就免了許多客套。鐵揚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要年輕,穩(wěn)重的舉止又使他有幾分老成。他似乎不善言談,總是沉靜地等待對方先開口。這反而使我不知該說什么好。我想表達我對這個家庭最初的美好印象,又怕有奉承之嫌。倉促中,我竟提了這樣一個笨拙的問題:“鐵凝的《哦,香雪》在全國獲獎,全家一定很興奮吧?”
“啊,不。是這樣的,”鐵揚想了一下,有禮貌地反駁著,“鐵凝從北京領獎回來,我和她談過。獲獎當然是創(chuàng)作水平的一個標志。然而獲獎的時間性很強,每年都有一批,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他頓了頓,淺淺地一笑,接著說:“要說我們全家最高興時候,應該說是鐵凝的每一篇作品,在家里問世的時候!
二
對于鐵凝全家,這是約定俗成的習慣了,從鐵凝寫出第一篇小說,就是這樣。
1974年的冬天,這一天,鐵揚剛從北京出差回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飯,聽鐵揚講著北京的新聞。誰也沒有注意到,鐵凝和平常有些不大一樣,臉色很興奮,卻又很少說話,像是有什么心事。
晚飯后,鐵凝突然宣布:“大家安靜,現(xiàn)在我要給你們念念我寫的小說!蹦巧駳饣钕駝偵先蔚目偨y(tǒng)將要發(fā)表施政演說。
在這個家庭里,長期形成了一種民主空氣,孩子和長輩是平等的。鐵揚認為:讓孩子在大人面前放得開,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因此,父母有什么事,總是和女兒們商量,女兒們的心里話,也總是坦率地公諸于眾。
鐵凝在家里,這樣莊重地宣讀自己的小說,還是第一次。在這之前,鐵凝的文章也曾在地區(qū)的刊物上鉛印出來,那終究還沒有脫開中學生作文的稚氣。這一次,女兒寫的是小說,是文學創(chuàng)作,這可是全家的一件大事。
鐵凝一口氣念了兩篇小說:《會飛的鐮刀》和《冬虎的故事》。剛念完,不等聽眾發(fā)表意見,鐵凝自己先沉不住氣了。她急切地歪首腦袋問:“你們猜,我寫的是誰?”
妹妹一聽就跳起來了:“你寫的是我!”
媽媽卻在一邊哭了起來。唉,媽媽就是這樣,不管是高興還是難過,總愛偷偷地流眼淚。
爸爸呢?爸爸盯著女兒那興奮而稚氣的臉,一再問:“這是你自己寫的?”
“嗯!”十六歲的中學生使勁點了點頭,有些委屈。
孩子啊,莫怪爸爸這樣問。你可知道,爸爸久已盼望著這樣的時刻,如今它突然變成現(xiàn)實,可真使人一下子不敢相信。
鐵揚從小在革命隊伍里長大。工作,上學,畫畫,經(jīng)歷單純,興趣廣泛。年輕時,在北京上大學,寧肯少吃一份菜,也不會放過一場音樂會。他迷上了俄羅斯畫家列維但的風景畫,又十分醉心于中國的古典文學。那時候,這位美術學院的學生就曾經(jīng)幻想著,將來有了孩子,就讓他們搞文學和音樂。
他有了兩個女兒。
他的幻想在心里躍躍欲試,有了實現(xiàn)的希望。
小女兒鐵婷從小被培養(yǎng)學小提琴。五年學下來,演奏達到了相當水平,小學畢業(yè)時,準備去考音樂學院附中。這時,鐵揚提出了不同意見。父親通過日常觀察發(fā)現(xiàn),鐵婷對于提琴并不著迷,每次練習都是按規(guī)定拉完就放下,僅此而已。電視里播出音樂會,全家人聽得津津有味,她卻躲在一邊看書。這樣,怎么能夠把音樂作為終身事業(yè)呢!鐵婷對于語言卻有特別強的模仿力,從小愛學人家說話,走在大街上,常因那些毫無顧忌的模仿引得行路人側目而視。鐵揚發(fā)現(xiàn)這些,當機立斷,趕快轉移目標,為小女兒請來了外語教師。果然,鐵婷在這方面顯示出喜人的潛力和濃厚的興趣。經(jīng)過幾年的培養(yǎng),終于考上了北京語言學院。這是后話。
對于大女兒呢?
媽媽早就注意到,鐵凝的嗓子很清亮,想培養(yǎng)她搞聲樂?墒,鐵凝愛毫無顧忌地大聲說笑。每星期從學;丶遥ぷ佣际菃〉。惹得媽媽又生氣又心疼,“這孩子,就是不知道愛護嗓子!
爸爸卻想讓女兒學畫畫。鐵凝畫的小貓真逗人喜愛妮!爸爸的同事們常來家里談畫,從齊白石的蝦扯到黃胄的毛驢。每逢這樣的時候,小鐵凝總是瞪著一雙黑亮的大眼睛,聽得入神。“真正的畫家不是畫技巧,而是在畫修養(yǎng)呢!边@樣的話,鐵凝聽不大懂,卻覺得特別有神,聽著聽著,眼睛更亮了。
然而,鐵揚很快就發(fā)現(xiàn),女兒那自發(fā)的、勸阻不了也壓抑不住的興趣,還是在文學。
在父親的記憶中,女兒從小就喜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周圍的事物。上小學了,會寫字了,她開始悄悄把這些描述記到巴掌大的小本子上。有一次和媽媽去買冬瓜,冬瓜好大,小鐵凝拿不動,回到家,她在日記里寫下:“今天我們買了一個胖冬瓜!
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里總是挺得寵的。得寵的孩子又總會有些傲慢。鐵凝好強,什么都想占尖,班里排演小喜鵲的舞蹈,她非要爭當那只打頭的喜鵲。在生活中,她真像一只無憂無慮的喜鵲,跳呀,唱呀,仿佛插上翅膀就能飛上藍湛湛的天空……
可惜,這樣的生活一閃就過去了。鐵凝上小學二年級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胖冬瓜和小喜鵲,齊白石的蝦和黃胃的毛驢,一下子統(tǒng)統(tǒng)被奪去了,代之以大批判,大動亂,鋪天蓋地的槍炮聲——那幾年,保定以武斗聞名于世,鐵凝家的對面就是據(jù)點,至今墻上彈痕猶在。
武斗的槍炮聲剛剛平息,在“斗、批、改”的鞭炮聲中,鐵凝的爸爸和媽媽分頭去了干校。兩歲的妹妹離不開大人,隨媽媽走了。鐵凝被送到北京的親戚家。
家,溫暖和諧的家只剩下一間空落的房子,被一把大鎖封住了。往昔的生活,包括那些天真美好的回憶,都被鎖進了這間屋子。過早逝去的少年時代,給鐵凝留下的,只有一雙自己的眼睛,一雙十歲孩子的眼睛,一雙還不懂得虛偽卻要面對虛偽的眼睛。
人生啊,當你轉身來,將丑惡的一面對著孩子的眼睛,那稚嫩純真的心靈,該受到怎樣的踐踏。
三
“對于文學,我和鐵凝是一起學的!辫F揚這樣告訴我。
他遺憾自己對于文學懂得太少,在這方面能夠給予女兒的也太少。
可是,作為一個父親,一個正直的藝術家,他給予女兒的何止是文學呢!
你注意到鐵凝那一雙明亮而真誠的眼睛了吧,那里面就有父親給予的影響。
鐵揚是個風景、靜物畫家。鐵凝從小就生活在父親的畫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之中。
那北方深秋棕紅色的大山,明麗爽朗的藍天,纏綿、散漫的河灘、流水,纏繞在山腰間的毛茸茸的小路,和那隨風顫栗的羽毛扇似的小白楊;那早春充滿生機的果園,鼓鼓的花苞綴滿枝頭,正默默地等待時機,只等大自然一聲令下,好像就會同時爆炸出顏色和芬芳;那盛夏時節(jié)的原野,五彩繽紛的花束,怒放的玫瑰,羞澀的矢車菊,鈴鐺般的草芙蓉和信手從路邊采來的不被人注意的那些金色的星星點點……
從父親那雙大手下出現(xiàn)的這些畫面,好像是一處處可以走進去的新鮮世界,展現(xiàn)在鐵凝面前,吸引著鐵凝好奇的目光。它們不僅使鐵凝的眼界遠遠超出了這灰蒙蒙的古城的范圍,而且使她幼小的心靈學會感受生活的節(jié)奏和韻律。
鐵凝喜愛爸爸的畫。這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墒牵谏鐣,爸爸的畫似乎并不那么討人喜歡,至少是不討某些人的喜歡。盡管同行中也不乏知音者,常來家中觀賞、品評,爸爸的畫卻很少發(fā)表,很少參加畫展,更談不到出版畫冊和舉辦個人畫展,也就沒有機會和更多的人見面。據(jù)說,這樣的畫缺乏時代精神,無法為工農兵服務。好像一個風景畫家,注定要在寂寞中為藝術獻身。平常的日子里不被人們所注意,風云突變的時候,卻要首當其沖,櫛風沐雨。
鐵凝有些為爸爸抱屈了,有時甚至想勸爸爸畫一點熱鬧些的畫。但爸爸仍然那樣默默地不斷地畫,畫他的靜物,畫他的風景,那么平靜,那么虔誠,好像背負著一個永遠無法解脫的義務。
漸漸,鐵凝看懂了,爸爸畫畫也是在說話,說自己要說的話。她看啊,想啊,終于從爸爸的畫中悟出了兩個字——真誠。
“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對待藝術,對待生活,都要真誠!辫F揚常常這樣對女兒說。
爸爸的話和爸爸的畫相互印證著,深深留在了鐵凝心里。
如今,鐵凝就要離開父母,用自己的一雙眼睛去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了。在一個十歲孩子真誠的眼睛里,人生會映現(xiàn)出怎樣的圖景呢?
動亂的歲月,沉渣泛起,那些早應該被清掃的污濁,又惡夢般地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黑白顛倒,人人自危,為了保護自己,人們只有將真實掩藏起來,換一副假面去互相欺騙。有的人為了取得“信任”,瞪著眼指鹿為馬,有的人為了飛黃騰達,不惜誣陷親友……
人生怎么會是這樣?人生不應該是這樣!
鐵凝睜大一雙眼睛,不甘心地尋找著,尋找著希望,尋找著安慰。
她找到了書。
這是些怎樣的書啊!撕去封面的,缺頭少尾的,一本本都是殘破不全,劫后余生,像是剛從戰(zhàn)場上搶救下來的傷員。
《白洋淀紀事》只有半本,頭一頁就是《村歌》,看完了真想找到那失去的半本。
《長長的流水》是一口氣讀下來的,合上書,見封面上用黑體字赫然標著“批判劉真作品集”,人名被倒過來,還打著叉。
就是這些書,給鐵凝的生活帶來了微笑。
大人們都去“革命”了,丟下個一歲多的小表妹要鐵凝帶。鐵凝一邊哄著表妹,一邊看書,漸漸沉入到一個無比美妙的境界之中,忘掉了周圍的一切。
這是最幸福的時刻。可惜,這樣的機會也常常被奪去——書被發(fā)現(xiàn)了,就要被迫賣給廢品站。那時,廢品站的生意可真興旺,賣書也要排好長好長的隊。排隊也是看書的好機會呀!鐵凝第一次看《靜靜的頓河》,就是在賣書的行列里。一邊看書,一邊盯著前邊緩緩移動的隊伍。收廢品的叔叔,你慢些,再慢些,讓我把這本書看完吧!終于,前邊的人走盡了,面前一只大麻袋,把鐵凝最珍愛的朋友收走了。
書,賣掉了,留下的只是難耐的孤寂。
幸好,妹妹鐵婷不久也被送到北京。
妹妹原來和媽媽一起在干校,也是個小小的五七戰(zhàn)士。媽媽天天要開會學習,只好任妹妹和其他孩子一起去瘋跑。一次,妹妹和一個比她只大一歲的孩子出去買糖吃,跑了很遠很遠,好多人出去四處找才找了回來。媽媽嚇壞了,這才下決心把鐵婷和姐姐放在一起。
“我們買了五分錢的糖,我比她多吃了一塊。那一天可把我走累了,那么大的一個饅頭,回來我都吃了!
妹妹把她的“歷險”當作一件有意思的事,講給姐姐聽,小臉上掛著甜甜的笑。鐵凝可笑不出來,她忍住涌到眼眶的淚水,一下子把妹妹摟在了懷里。
妹妹的到來,使鐵凝增加了生活的責任感。雖然她自己還是個孩子,還需要別人的保護,在天真的小妹妹面前,她卻承擔起保護人的職責。她像維護自己的尊嚴一樣,維護著妹妹的尊嚴,不便她受任何委屈。這些,使鐵凝感到驕傲,感到一種長成大人般的愉悅——她在妹妹對于自己的依托中,得到精神上的支撐。
寄人籬下的孩子是最敏感的。鐵凝常常把周圍的人和事拿來與自己讀過的書中人物相對照。有時突然會萌發(fā)出一種欲望,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切記下來,也會像書里寫的一樣有意思嗎?
鐵凝在不知不覺中閱讀著一部大書——人生。
茫茫的生活之路,在期待著新的轉機。
四
當鐵凝和她的妹妹在異地相依為命,爸爸和媽媽被分隔在同一干校的兩處,也經(jīng)受著煎熬。慢郁的心情,繁重的勞動,使鐵揚這個壯實的漢子得了心臟病,才被特許回保定養(yǎng)病。這已是1969年。
“我爸爸從干校回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孩子接回來,讓她們念書。”至今鐵凝講起這一段,還很佩服爸爸的遠見。
對于鐵凝和她的妹妹來說,這確實是決定她們日后生活道路的一舉。
也許是只講體力勞動的干校,使閑置起來的大腦有了思考的余地。經(jīng)過了最初的苦悶、茫然,鐵揚漸漸冷靜下來,目光從煩亂的現(xiàn)實伸向了明天!懊魈臁彪m然還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問號,有一個信念在鐵揚的頭腦中卻越來越明確了:“不管現(xiàn)在怎樣,將來的社會還是要靠知識。孩子是屬于未來的,孩子不能沒有知識!”
鐵凝回到保定,恢復了學業(yè),開始上中學。
那時的學校,有其名而無其實。學生上課大批判,下課挖防空洞,學工,學農,學軍,惟獨不學文化。鐵凝好強,不管做什么都是拼命干,卻仍然得不到信任。鐵凝想不通,感到壓抑,只有回到家里,才能得到一些安慰。
在家里,患病的父親需要休養(yǎng),母親還在干校不準回來。12歲的鐵凝負擔起全家的重任:洗衣服,做飯,帶妹妹,還要陪父親去醫(yī)院看病。那年冬天,天氣特別冷,父親的心情也不好,鐵凝常講些有趣的事情安慰父親。每逢看到有意思的書,鐵凝總是自己先笑了起來,然后講給爸爸聽。這樣,鐵凝感到很充實——家,畢竟是人們寄托感情的地方。當你為她付出代價,負起責任時,更會感到她的溫暖。
家里有一個蘇式舊唱機,那原是父親上大學時的業(yè)余愛好,“文革”開始時,和一疊唱片一起被包進破衣服,塞在床底下,僥幸保存了下來。當它被重新找出,才顯示出它的真正價值。那樣多世界名曲,那樣新鮮美妙的音樂,在萬馬齊喑的日子里,這聲音是珍貴的,也是危險的。
每當打開唱機之前,父親總要小心翼翼地鎖上門,拉好窗簾,再用毛毯把窗戶堵嚴。在這有些神秘的氣氛中,唱機流瀉出來的音樂更富有魅力。
鐵凝最愛聽柴可夫斯基的C 小調第一交響曲。那柔曼的小提琴聲跳蕩著林間潺潺的流溪,那渾厚的大提琴聲烘托起冬日暖人的陽光……這音樂喚起了鐵凝童年時的遐想,那些站在爸爸畫前產生的遐想。鐵凝聽了一遍又一遍,她多么想讓這音樂永遠留在生活之中。
一次,聽著芭蕾舞《天鵝湖》的音樂時,鐵凝不禁仰起臉,問爸爸:“爸爸,《天鵝湖》還會演嗎?”
爸爸沉吟了一下,低緩而堅定地說:“我們這一代可能看不到了。你和婷婷肯定能看到!”
此刻,縈回在鐵揚腦際的,是遺憾?是悵惘?還是希望?
鐵揚是1960年大學畢業(yè)的,剛剛進入自己所喜愛的事業(yè)中,還沒有未得及做什么,大動亂就開始了。寶貴的年華流水一般地逝去了。本來應該建功立業(yè)的年齡,只留下深深的遺憾埋在心底。他不甘心如此荒廢,又沒有力量改變現(xiàn)狀,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們身上。他希望女兒能從事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業(yè),做出一番成就。
偏偏女兒的興趣是那么廣泛,好像故意和爸爸作對一樣,今天好這個,明天好那個,總想什么都試試,就是拿不定主意。害得爸爸不知多少次夜里睡不好覺。
有一陣,鐵凝迷上了舞蹈,每天跑到下放保定的鐵路文工團舞蹈老師那里,練踢腿,練立腳尖。那時,沒有門路而出身又不大硬氣的家庭,都鼓勵孩子學點實際本領,練琴啦,學聲樂啦,準備著將來好有個出路。鐵凝身材修長,面容清秀,是個學舞蹈的材料。鐵揚支持女兒學舞,只是擔心她把跳舞當作玩兒,吃不得那份兒苦。
鐵揚對女兒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鐵凝在學校天天挖防空洞,回到家里累得像個土猴,真想躺在床上不動彈?梢豢吹桨职只⒅鴤臉,嚴厲的目光盯著自己,就不敢說什么了,只好穿上芭蕾練功鞋,噙著眼淚完成每天規(guī)定的練習。鐵凝覺得爸爸專門和自己過不去,一堵氣,故意把腿踢得很高,又重重地放下。
可是,當鐵凝初二時考上了藝術學校舞蹈科,就要去報到的時候,平時督促女兒練功最積極的爸爸,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鐵揚對有些生氣的女兒,語重心長地說:“舞蹈自然是一門神圣的藝術,值得為它獻身。可是,孩子,你想過沒有,你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文化水平,中學里光挖防空洞,頭腦空空,四肢發(fā)達,將來可怎么辦?”
鐵揚的一番話是經(jīng)過認真考慮的,對于女兒的未來,他想得比鐵凝自己要多。他認定,女兒盡管興趣廣泛,而真正的始終如一的愛好,還是在文學。這一點,也許女兒自己還不十分自覺,鐵揚通過反復細致的觀察,通過一個父親對于女兒的微妙感覺,拿準了。如果不能幫助女兒逐漸認識到這一點,如果不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機會,使鐵凝在文學方面有所發(fā)展,女兒會遺憾終生。
鐵揚說服了女兒。他為女兒制訂了新的學習計劃。學校里,盡管還是千篇一律的大批判加戰(zhàn)備勞動。回到家,鐵凝就沉浸在中國古典文學的陶冶之中:背唐詩,背宋詞,背古文;從張岱的《湖心亭賞雪》中,領略古典散文的美妙意境,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里,體味中華民族內在的韻致。到后來,鐵凝甚至能把《三國演義》、《紅樓夢》中的某些片斷,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
鐵揚還給女兒開了好多歷史書目。他對女兒說:“不了解昨天,就不懂得今天。我們在祖國的土地上生活,不知道我們的祖先怎么行!”
當鐵揚勸止女兒報考舞蹈班時,他實際上已經(jīng)為鐵凝未來的生活道路作出了一個重大的選擇,但他在當時還無法同女兒說清楚這一點。也許,在他自己心底,它也還是一個不敢輕易挑明的朦朧憧憬——它在多大程度上是出于做父親的熱誠而執(zhí)拗的愿望,多大程度上是出于對女兒才能的深知和信任呢?
鐵揚深知,對于一個還沒有跨進社會的中學生,文學之路是十分迷人又是十分渺茫的,甚至連前面會遇到多少坎坷都是渺茫的。會背幾首詩詞,寫出幾篇受到老師贊揚的作文,這離真正的文學之路還很遙遠。然而,他像一個辛勤的耕耘者,一點一點地除草,一點一點地施肥,相信會有破土出苗的那一天。
直到1974年那個冬日的夜晚,在飯桌上聽鐵凝念完她的第一篇小說,鐵揚才清楚地意識到,女兒是有希望的。
他對還沉浸在興奮之中的女兒說:“孩子,你自己闖去吧!要發(fā)表作品,可別指望我那些在文藝界的熟人。爸爸幫不上你的忙,只能給你找個老師!
他帶著鐵凝找到了徐光耀。
這位以《小兵張嘎》著名的作家,此時還沒有恢復寫作的權利。他聽站在面前的這個中學生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念完了自己的處女作,眼睛亮了起來,半天才說:“孩子,這是要吃苦的!
以后,鐵凝寫了小說就去找徐老師。徐老師愿意理解青年人,從他那里,鐵凝聽到不少過來人的經(jīng)驗之談,最重要的,是如何積累生活的體會。
剛剛出土的小苗渴望成長,她還需要把根伸向豐厚的土壤,把根扎得深些,再深些。
五
汽車緩緩開動起來,歡送的人群,熟悉的街道,漸漸看不清了。一條陌生而寬闊的大路,揚著迷天的黃土,鋪開在鐵凝面前,一直伸展到遙遠的天際。鐵凝望著身邊為她送行的父親,幾天來決定她生活道路的一幕幕情景,又映現(xiàn)在腦際。
1975年夏天,鐵凝高中畢業(yè)了。這對于每個家庭,都是命家人為之操心的時刻。
那時的大學是不招應屆畢業(yè)生的。鐵凝的面前擺著三條路:當兵、留城、到農村。
早在畢業(yè)前,第二炮兵文工團就看上了鐵凝,派人來了解情況,送來一張入伍登記表。只要將這張表一填,鐵凝就可以穿上軍裝,當上文藝兵。
那時,牽動千家萬戶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已經(jīng)從最初的狂熱漸漸冷卻下來。“自覺革命”被學校、街道徹夜不眠地輪番“動員”所代替。鐵凝算是幸運的,畢業(yè)這一年,政策有了新的規(guī)定:排行老大的,可以留城。
熟人們都為鐵凝一家而慶幸。當時的知識青年,難得有這樣的運氣。
然而,鐵凝卻出人意料地提出,她要到農村去插隊落戶。
是頭腦發(fā)熱、一時沖動嗎?是為了給年幼的妹妹讓出一個留城的名額嗎?是……
父親沒有像母親那樣急著勸阻女兒的荒唐念頭。他沉默著,卻為女兒的舉動想了很多,很多。
鐵揚自己是在農村長大的,雖然早年出來參加革命,以后一直生活在城市,對于生他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土地,還是飽含著深情的。他常常帶著畫夾到農村去,到山區(qū)去,一轉就是個把月。當他用自己的筆,把冀西農村那豐富多彩的四季風光再現(xiàn)在畫布上的時候,他感到無比地暢快。說到底,女兒對農村、對大自然那種朦朧的崇拜,深情的向往,不正是做父親的不知不覺地傳遞給她的嗎?他相信,女兒到農村去,也會有同樣的感受,也會情不自禁地用筆來寫下她體驗到的一切。然而,她畢竟還是個孩子,艱苦的環(huán)境她受得住嗎?平凡的生活會不會磨掉她的理想?如果女兒以后因一事無成而懊悔今天的選擇,他將以一種怎樣的自疚心情愧對女兒啊。
幾天來全家的思慮,終于到了決定的時刻。鐵揚整整一夜沒有睡覺,第二天,他找到女兒,第一次像對待大人一樣,鄭重地談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到農村去吧!即使你將來什么也寫不成,了解中國農村,了解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的中國農民,對你今后的生活是大有好處的。你要有長期留在農村的準備!
鐵凝沉靜地聽爸爸說完,簡捷明確地表示:“爸爸,您放心。我已經(jīng)做好了一切思想準備!
“高中畢業(yè)生鐵凝,放棄留城條件,立志到農村當農民”,這件事在保定市引起一番不大不小的轟動。報社,廣播站,把鐵凝當作反修防修的典型來宣傳,還煞有介事地編造了一個全家學“毛選”,幫助媽媽打通思想障礙的假報道。媽媽氣得要找報社去算賬。爸爸笑著勸止道。
“你就委屈點吧。這是寫八股文的慣例了,總要有個反面人物嘛!”
女兒要下鄉(xiāng)了,爸爸終歸有些不放心。他一直送到知青點,看到女兒住的屋子,墻基朽了,屋頂直掉土,炕上鋪著個光板席,他心情很是沉重。那是個陰天,回來的路上,鐵揚一直在想,要是下起雨來,那樣的屋子會不會漏呢?
這樣的心情,很快就過去了。無論是爸爸,還是女兒,心中都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他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會達到的。
鐵凝每個星期都給爸爸寫信來。信,越寫越具體,越寫越明朗了。她在信里告訴爸爸:村里為她們蓋起了新房,建起知青點。四十多個人,真像是大家庭一樣。大家還選她當知青組長呢!
爸爸在信里說:剛到農村,一定會有很多地方不習慣。遇到難處,多看看人家農村姑娘是怎樣生活的。
漸漸,鐵凝結交了很多農村姑娘作朋友,和她們一起勞動,一起做針線,一起說悄悄話。有一次妹妹鐵婷到農村來看姐姐,都有些嫉妒了,姐姐一天到晚總是和村里的姐妹們在一起,顧不上陪妹妹說話。鐵婷生氣了,一個人跑到莊稼地里躲起來,害得鄉(xiāng)親們到處去找。
鐵婷后來看到,姐姐皮膚過敏,睡土炕不習慣,長了一身疙瘩,積肥時,腳上的傷口被糞感染了,爛得露出了骨頭,還是有說有笑地勞動。鐵婷被姐姐感動了,仿佛自己也一下子長大了。
一年以后,鐵揚又去看女兒。路上,他一直在心里猜想著,女兒會變成什么樣了?一進村,正碰見女兒挑著水走過來。只見鐵凝紅光滿面,纖細的身材粗壯了,穿著厚厚的棉衣,挑著一副大水筲,步子走得又快又穩(wěn)。
中午,鐵凝請父親在知青點吃飯,她張羅著和面,搟面條,完全像個主人的樣子。這也正是鐵揚希望看到的。
鐵揚注意到,吃飯時知青們找女兒談生活,問農事,小集體洋溢著友好信任的氣氛。飯后,女兒拿出到農村后自己寫下的幾大本日記。這些日記是鐵凝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坐在油燈下,把小帆布箱子放在腿上當桌子,一頁一頁寫下來的。有一次,鐵凝太困了,寫著寫著一打盹,失手碰翻了小油燈,帆布箱子染上了一片洗不掉的油漬……
這一切,鐵揚都看在眼里。下午回城時,鐵凝騎車送爸爸到車站。八里地,大頂風,鐵揚感到女兒蹬車是那樣堅實有力,想起一年前送女兒來農村時的心情,他不由暗自寬慰地笑了。
是啊,女兒成長起來了。鐵揚感到驕傲:艱苦的環(huán)境沒有消磨女兒的創(chuàng)作愿望,生活的豐富色彩把它催熟了。正像早春時節(jié)綴在枝頭的鼓脹脹的花苞,只待春風吹起,便會爆出絢爛的花朵。
六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多災多難的祖國大地,終于迎來了萬物復蘇的春天。隨著思想解放的春風拂面而來,鐵凝和同時代的一批青年作家,如冰河解凍,積雪消融,潛在的創(chuàng)作才華一下子爆發(fā)出來了。她在農村積累的十多本日記,像是一座豐富的寶藏,一篇又一篇富有時代氣息的小說脫穎而出。
1980年,鐵凝的第一本小說集《夜路》出版了。
1981年,短篇小說《漸漸歸去》在河北省獲獎。
1982年,短篇小說《哦,香雪》獲全同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一位作家說過這樣的話:“人們到了相當年紀,對于自己孩子們總有個莫名其妙的希望,為著他們,肯把自己重新擲到過去的幻覺里去,于是乎從他們的生活里去度自己第二度的青春!
此刻,鐵揚得到的,就是這第二度的青春——就在女兒鐵凝以矯健的姿態(tài)躍上文壇的同時,鐵揚也找回了自己久已逝去的藝術青春。
也是在1980年,北京戲劇學院——鐵揚的母!獮檫@位多年默默求索的風景靜物畫家,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這位從未引起過注意的畫家,竟在寂寞中畫出了這么多好畫。你看,那林間銀帶一樣的小溪,那枝于上閃著太陽光斑的白楊樹,那剛剛泛出青綠的草原……到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春天回來了!青春回來了!
但是,鐵揚還是感到,逝去的歲月終究是追不回來的。生逢盛世,自然應該拼搏一下,以無愧于大好春光。然而,真正有希望的,還是女兒這一輩年輕人。他期待著女兒取得更令人矚目的成果。
1983年年初,又是一個冬日的夜晚,又是全家人飯后閑談的時候,鐵凝帶著神秘的笑意向全家人宣布:“我寫了一個中篇小說,給你們念念!
爸爸問:“寫的什么題材?”
鐵凝調皮地說:“這一次可不能事先告訴你們。”
妹妹鐵婷卻在一邊偷偷直笑。顯然,她是姐姐秘密的參與者。
女兒在寫一部較長的作品,這是鐵揚早就猜到了的。最近一段時間,鐵凝吃不下,睡不好,晚飯后稍微休息一下,就伏案寫作,常常一寫就是一個通宵,連到西安開會、也把稿子帶去繼續(xù)寫。看得出,女兒是把全部心神都投入這部作品中。有時姐妹倆湊在一起嘰嘰咕咕,一見爸爸進來就轉了話題。鐵揚尊重女兒,對她寫什么從不干涉。他知道,只要女兒寫完,準會念給家人聽的。
鐵揚沒有想到,女兒這次寫的題材,全家人都十分熟悉。這部后來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的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就是鐵凝以自家的日常生活為原型提煉出來的,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就是以爸爸、媽媽、妹妹和鐵凝自己為模特的。
妹妹可是早就知道。鐵凝剛開始寫了幾章,就悄悄念給妹妹聽。最初,鐵凝想把篇名叫作《神圣的十六歲》,和妹妹商量后才改成現(xiàn)在這樣。她就是要把這部小說獻給妹妹這一輩人。因此,當姐姐提出念小說時,鐵婷就會意地笑了。這小說反映的生活,離鐵婷太近了,她雖然已經(jīng)看過初稿,這次聽姐姐念,仍然很興奮,不時從姐姐手里搶過稿子來念人物對話。
小說圍繞著中學生安然評選三好生的中心線展開了矛盾。平淡無奇的情節(jié)就像在娓娓敘談一個家庭日常生活的瑣事,就在這平淡之中,卻包含著一種奇異的力量,使人不由自主地隨著作品的感情起伏而感動,而歡樂,而思考。聽著,聽著,鐵揚不再注意小說和生活真實的吻合,他漸漸感到一種新鮮的意味,這意味,超出了過去對鐵凝作品形成的印象,標志著女兒在文學道路上的新的突破。她在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從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側面。鐵揚為女兒的進步暗暗高興。
直到深夜兩點多,小說才全部讀完。沉默,長時間的沉默。坐在沙發(fā)上的媽媽又開始哭了起來。
鐵凝有些沉不住氣了:“怎么都不講話了?是不同意我寫這樣的題材,還是我寫得不好?”
“不,恰恰相反。這樣的題材應該寫,你有了新的角度,新的表現(xiàn)方法。”鐵揚動感情地說。
爸爸一開頭,妹妹、媽媽都跟著議論起來。這個四口之家像過節(jié)一樣,度過了一個歡騰的夜晚。
天亮了,黎明的第一道曙光照進了“古堡”。晨光中,鐵揚注視著女兒那沉靜的面容,不由想起八年前,鐵凝念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時,那稚氣未脫的臉龐。
“不要停步響,孩子!”父親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讓這剛剛開始的一天,作為你文學道路上的新起點吧!”
晨光中,鐵凝也在注視著爸爸那已經(jīng)刻下皺褶的前額。她想到這些年來爸爸花費的心血,也想到那些一步步扶她走上文學之路的老師們。
放心吧,父親,我不會辜負您。我們這一輩人,注定要付出雙倍的努力,做出雙倍的貢獻。因為,在我們的肩上,背負著兩代人的希望。
----------
鐵凝小說txt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