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泥創(chuàng)造出來的民族 傳說很久以前,天地混沌為一片,世間萬物都沒有分開。創(chuàng)世神盤古用一把斧頭劈開黑暗,從此便有了天、地。盤古開天辟地后,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生出了草木、飛禽走獸和爬蟲,海里有了魚。 不知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女神,名叫“女媧”,傳說她能在一天當中變化70次。有一次,女媧走在世間,看著周圍的景象,覺得天地間仍缺少一些生氣。什么東西能帶來生氣呢?她一時也想不出來。 女媧走了很久,覺得有些累,于是就在一片池水旁坐了下來。看著清澈流淌的池水,她淺淺地微笑起來。這時她看到池水中自己的影子和面容也在對著自己笑,她皺皺眉頭,影子也向她微微皺眉。她猛然醒悟:世間不正缺少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嗎?那為什么不創(chuàng)造一些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呢? 于是,女媧從池邊抓起一團黃泥,摻了些水,用手揉成一個娃娃樣子的小東西。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這個用泥捏成的小家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成了活物,對著女媧就喊“媽媽”,喊完之后興高采烈地歡呼、跳躍,似乎在慶祝自己有了生命。 女媧看著這個她親手創(chuàng)造的生命,覺得它聰明又美麗,又聽見它喊自己“媽媽”,不由喜上心頭。她當即給這個可愛的小東西起了個名字,叫“人”。 因為女媧是參照自己的樣子創(chuàng)造的,所以小娃娃的相貌和舉動也有些和神相似,雖然身體不算太魁梧,卻比飛禽走獸看起來更有一種非凡的氣概,似乎更能擔當起管理自然的大任?吹竭@里,女媧更加開心和滿意。于是,她又繼續(xù)用黃泥做了許多能說會走的可愛小人兒。這些小人兒在她身邊雀躍歡呼,嘴里都喊著“媽媽,媽媽”。這使她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和欣慰,她想,從此以后自己再也不會感覺孤獨和寂寞了。 在這樣巨大的精神鼓舞下,女媧一鼓作氣,繼續(xù)用黃泥做了許多小人兒。直到。晚霞滿天,又到月亮出現(xiàn),星星布滿天空。到深夜時,女媧就在池水邊略睡一會兒,天微亮時,又開始投入她忙碌的工作。 女媧一心想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來填補天地間的空曠,但無奈天地太過廣袤,她捏泥人的速度再快,對于天地來說也非常微小。女媧捏得累了,休息一會兒又接著捏,直到筋疲力盡。她明白這樣捏下去不是辦法,于是想出了一個省事的主意。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拽著一頭,將枯藤伸到泥潭里,把水攪成渾黃的泥漿,然后抽出來向地面上一甩,濺出很多泥點,泥點落地變成許多小小的跳著、叫著的小人兒,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一樣,嘴里喊著“媽媽”。這樣的方法果然省事,藤條一甩就有許多小人兒出現(xiàn),不多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 造人的工作基本完成了,這些剛誕生的小生命就是大地上聰明、漂亮的人類。接著,女媧想到一個問題:人的生命會結束,難道人死了之后自己要再造一批嗎?這當然不可能。那么,怎樣才能讓人類長久地活在宇宙之間呢?看著池水中自己的倒影,女媧心中一亮:何不把小人兒分成男女,讓男人和女人一起繁殖后代呢?于是,女媧又用自己的力量,將繁衍和撫育幼兒的能力加諸小人兒們身上。至此,女媧造人的赫赫功業(yè)終于完成。從那時起,人類就得以不斷綿延,生生不息。 女媧造人之后,子民安居樂業(yè),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后來顓頊和水神共工發(fā)生大戰(zhàn)。經(jīng)過殊死搏斗,共工敗了,他羞怒之下竟然一頭撞向擎天柱不周山。不周山倒塌,山上出現(xiàn)一個大窟窿,一時間天旋地轉(zhuǎn),山崩地裂,洪水泛濫,大火蔓延,百姓流離失所。 女媧不忍心看自己的子民生活在災難之中,決心煉石補天。但是哪里有合適的石頭呢?她周游四海,踏遍群山,最終選擇了東海的天臺山。天臺山是東海的五座仙山之一,五座山分別由神鰲以背背著,以防仙山沉人海底。而天臺山上獨有的五色土,是煉補天石的好材料。于是,女媧在天臺山用大石頭堆起一個爐灶,取來五色土為材料,又借來太陽神火,花了足足九天九夜,煉就了36501塊五色巨石。然后又用了九天九夜,用36500塊巨石將天補好,剩下的一塊則遺留在天臺山中湯谷的山頂上。 天是補好了,但是由于不周山折了,所以還是沒有擎天柱。沒有柱子支撐,天還是會塌下來。這該怎么辦?女媧只好將背著五座仙山的神鰲的四只足砍了下來,作為天的支撐?墒沁@樣一來天臺山就會沉人海底,于是女媧將天臺山移到東海之濱的瑯琊,也就是今天山東省日照市濤雒鎮(zhèn)一帶。至今,天臺山上仍然留有傳說中女媧補天剩下來的五彩石,后人稱之為“太陽神石”。 女媧補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退去,烈火熄滅,四海歸于寧靜。人們在天臺山載歌載舞,慶祝補天成功,同時還在山下建立女媧廟,世代供奉,感恩女媧對人類的功德。P6-12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姜太公 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姜太公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韓非子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仲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