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八段錦 西方有一條健康箴言,叫“生命在于運動”,其實我們的古代圣賢很早就認識到了這個道理。 《呂氏春秋》上記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币馑季褪,經(jīng)常流動的水不會腐爛發(fā)臭,經(jīng)常轉動的門軸不會遭受蟲蛀。而人體若要保持健康也要經(jīng)常讓自己“動”起來,只有運動才有旺盛的活力,才有蓬勃的朝氣,生命力才能持久。 所以古人非常重視鍛煉,而八段錦就是這種理念踐行后的成果結晶。八段錦是古代一套體系完整的鍛煉功法,相當于同學們課間做的廣播體操。因為動作優(yōu)美,猶如綢緞,只有八個動作及八句口訣,故名“八段錦”。 相傳八段錦是岳飛創(chuàng)制的,還有傳說是道教八仙中的鐘離權創(chuàng)造,雖然老百姓各執(zhí)一詞,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八段錦為大家所熟知的程度。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孩子朱權,因好養(yǎng)生之術,還特意把八段錦功法編成歌謠,邊唱邊做,便于記誦,所以一直流傳至今,而且還傳播到了朝鮮、日本等國。 八段錦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又分為武八段與文八段兩種。簡單來說,武八段練的是“動功”,多為馬步式或站式;而文八段練的是“靜功”,適合四肢活動不靈的老年人及體弱久病之人。 對于年輕活潑的同學們來說,武八段再適宜不過了,課間的時候練習一下,可以振奮精神,大大提高接下來的學習效率,而且八段錦的每個動作都有針對性的保健功效,下面就具體看看“八段錦”每段動作的鍛煉方法和功效吧。 1.雙手托天理三焦 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diào)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托舉而起。托舉六次后,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人體三焦主司疏布元氣和流行水液,此動作通過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氣機流通,水液布散,從而使周身都得到元氣和津液的滋養(yǎng),經(jīng)常練習對睡醒后眼袋、臉部水腫有較好的療效。 2.左右開弓似射雕 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于兩髖之外側,隨后自胸前向上劃弧提于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箭姿勢,向左側伸出,順勢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意如弓箭在手,俟機而射。稍作停頓后,隨即將身體立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回胸前,并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diào)換練習六次。 我們知道腦力活動需要大量氧氣,如果氧氣供給不足就會頭暈眼花。這一式可以抒發(fā)胸氣,消除胸悶,增強肺活量,同時還能消除久坐引起的肩背部疲勞感,使精力充沛。 3.調(diào)理脾胃需單舉 自然站立,左手沿左胸前緩緩上舉,翻轉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呼應。舉按數(shù)次后,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然后翻左掌緩緩放下,右手上提迎接左手,還原成預備式。隨后,按剛才相同的動作,以右手上舉再做一次。需要注意的是,翻轉手心上舉和下按時兩掌要放平,指尖擺正,并充分拉伸兩肩。 中醫(yī)認為此式可以“調(diào)理脾胃”,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強營養(yǎng)。 4.五勞七傷往后瞧 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diào)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后方,稍停頓后,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后方稍停頓,轉正。如此六次。注意頭往后瞧時,眼睛盡量看腳跟,并保持兩秒鐘的拉伸。 五勞,是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勞損;七傷,是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七情傷害。五勞七傷不是病,但此時身體健康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了,也就是西醫(yī)所說的“亞健康”狀態(tài),如果不及時調(diào)整,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為疾病是遲早的事情。而“五勞七傷往后瞧”,說明這一式可以有效調(diào)整人體的亞健康狀態(tài)。P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