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理論背景介紹,說明本書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回顧了現(xiàn)代漢語體研究的基本情況,指出西方體研究與漢語體研究之間的區(qū)別。然后,在漢語為體凸顯語言和動詞敏感性語言的認識基礎上,著手建立具有漢語特點的體系統(tǒng),闡述了建立漢語體系統(tǒng)的理據(jù),提出了漢語三分體系統(tǒng)的基本思想,以及這個思想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時-體階層”。再然后,對三個層次的體特征之間的選擇限制及默認關聯(lián)進行詳細說明,提出了判定漢語成句的標準之一,即“體鑒別式”。最后,提出了本書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時-體代數(shù)”。第三章為動詞的基本分類。第四章主要論述了本書的另一主要觀點————有界/無界。第五章的主題為述謂體。第六章詳細討論了“時-體層次”的第三個層次————語法體。第七章總結了本書的主要思想和將來研究的思路。本書內(nèi)容豐富,論述透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本書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理論背景介紹,說明本書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研究方法。第一章首先介紹了兩對基本概念:體與時制、體與Aktionsart。然后著重介紹了西方體研究的傳統(tǒng)和方法,對體的基本定義,以及幾種常見、影響比較深遠的體系統(tǒng)。 第二章首先回顧了現(xiàn)代漢語體研究的基本情況,指出西方體研究與漢語體研究之間的區(qū)別。然后,在漢語為體凸顯語言和動詞敏感性語言的認識基礎上,著手建立具有漢語特點的體系統(tǒng),闡述了建立漢語體系統(tǒng)的理據(jù),提出了漢語三分體系統(tǒng)的基本思想,以及這個思想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時-體階層”。再然后,對三個層次的體特征之間的選擇限制及默認關聯(lián)進行詳細說明,提出了判定漢語成句的標準之一,即“體鑒別式”。最后,提出了本書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時-體代數(shù)”!皶r-體代數(shù)”是對本書所構建的漢語體系統(tǒng)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第三章為動詞的基本分類。本書所說的動詞分類是對動詞詞義中與體相關的意義所進行的分類。在這章中,首先確立了漢語為動詞基本類型強敏感性語言這一基本思想。然后,著重強調(diào)了動詞分類的必要性和分類方法。通過對理想的過程結構的分析。提出漢語動詞的分類的二元標準,即[±動態(tài)]和[±結果]。根據(jù)這兩個標準,漢語動詞分為:狀態(tài)動詞、活動動詞、結果動詞和完成動詞。其中,前三類為基本類,后一類為復合類。最后,對各類動詞進行了詳細說明。其中,根據(jù)狀態(tài)動詞所表述的性質(zhì)的不同,把狀態(tài)動詞再分為恒長性狀態(tài)動詞和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另外,通過對“子時段特征”及“最小可定義事件”兩個概念的分析,我們認為,通常所說的瞬時動詞(如“跳、敲、咳嗽”等)與活動動詞具有相同的真值條件,并且指出把二者分開單設的做法并不可取。 第四章主要論述了本書的另一主要觀點————有界/無界。有界/無界是體研究中比較重要的概念,把這個問題單獨拿出來討論很有必要,因為它涉及到各個層次的體特征的來源和搭配問題。在這章中,我們首先介紹了國外學者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些主要觀點,在批判和吸收的思想的指導下,針對漢語具體情況,本書提出了判定有界/無界的標準————“可識別的變化程度”!翱勺R別的變化程度”不僅可以涵蓋通常所理解的量化論元,也可以解決學界所困惑的“漸進客體”問題。如果帶有變化屬性的謂詞所發(fā)生的變化在量級上體現(xiàn),而且還可以識別,那么所構成的述謂則為有界,反之則為無界。 第五章的主題為述謂體。述謂體在“時-體階層”中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因為述謂體既為語法體的輸入項,又為動詞詞匯體的算子。根據(jù)述謂體的不同體特征,本書把述謂體也進行了次分類,分類的標準為[±動態(tài)]和[±有界]。這樣,述謂體則被分成三類:狀態(tài)述謂、過程述謂和事件述謂。本章的另一個主要內(nèi)容是詳細闡述了述謂體與動詞詞匯體及語法體之間的關聯(lián)。 第六章詳細討論了“時-體層次”的第三個層次————語法體。語法體指講話者觀察和表述述謂時所采取的角度。在本書中,我們把語法體分為完整體與非完整體。非完整體又進一步分為進行體和持續(xù)體。完整體指講話者把一個述謂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或表述;非完整體則指講話者從內(nèi)部來觀察和表述述謂。語法體與述謂體之間同樣存在默認關聯(lián),我們利用語言習得的知識對此進行了證明。另外,在本章中,我們還討論了語法體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和它們的語義特征。 第七章總結了本書的主要思想和將來研究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