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物理學咬文嚼字


作者:曹則賢     整理日期:2017-02-27 23:56:29


  物理學需要一種敘述性的語言作為其載體。不幸的是,這門語言不是我們的母語。不同的語言可能呈現(xiàn)給學習者不同的物理圖像,而不同的文化會塑造研究者不同的風格從而將物理學導入不同的方向。用中文表達的物理學,因為其間還要經(jīng)過一個翻譯的過程,則那些物理學概念本來的一些內(nèi)在關聯(lián),就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有些概念甚至會被完全曲解。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曹則賢教授在科研教學之余,長期關注物理學在中國傳播過程中所遭遇的語言問題。通過比照重要物理學文獻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對用中文修習物理學所遇到的一些因語言問題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認識。2007年7月,曹則賢教授在《物理》雜志上開辟“物理學咬文嚼字”專欄,為用中文修習物理學者說文解字。
  本書收錄了“物理學咬文嚼字”專欄文章的前30篇(增補修訂版),涉及夸克、量子、溫度、熵等重要概念的起源,是一本值得物理學研習者珍藏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曹則賢,1966年生,1982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1997年在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起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





上一本:北極熊會覺得孤獨嗎? 下一本:徐光啟全集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物理學咬文嚼字的作者是曹則賢,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