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科,全面解讀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和逸聞趣事,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到宇宙的形成、地球的“身世”,小到迷你裙的發(fā)明、一根針的來歷,無所不包,生動而真實。讓你一冊在手,盡知萬事萬物的來龍去脈。萬萬沒想到:生活中的“胡”語言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使用“胡說”“胡鬧”“胡亂”“胡扯”……顯然,這些詞語都與“胡”有關。那么,這個“胡”到底是什么呢?其實,所有這些“胡”語言都與一個歷史事件有關,那就是“五胡亂中華”。胡是中國古代對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shù)民族部落的統(tǒng)稱。歷史記載,西晉時期,晉室因“八王之亂”而分裂,國力空虛。此時,長期受壓迫的胡人趁機起兵作亂,致使中原地區(qū)形成了長達130多年的分裂割據(jù)、混戰(zhàn)的動蕩時期,這就是“五胡亂中華”,又稱為“永嘉之亂”。眾所周知,當時中原地區(qū)深受儒家學說影響,尊崇周禮,強調(diào)“非禮勿言,非禮勿行”。然而,胡人并不遵守這些儒家準則,不按規(guī)矩和禮儀說話,也不按規(guī)矩做事。于是,人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稱為“胡說”和“胡鬧”。后來,這些詞語的詞義發(fā)生了演變,泛指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不符合禮貌和原則的講話或行為。更多驚喜,就在《萬萬沒想到》!“迷你裙”算什么,在“比基尼”面前不過是浮云!氨然帷,它是世界上遮掩身體面積最小的泳衣,上身通過胸罩護住乳房,背部除了繩帶幾乎全裸,下身將三角褲衩的胯部盡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乍一看上去,還真有點兒讓人產(chǎn)生“噴鼻血”的感覺。其實,“比基尼”這個名字最初并不是指泳衣,它實際上是一個地名。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中有一個無人島,它的名字就叫作比基尼島。據(jù)說,在1946年6月底,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批準在這個島上進行了原子彈試爆。在原子彈試爆之后的第18天,一個叫路易斯·里爾德的法國工程師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塊布和四條帶子組成的泳裝。這種泳衣形式簡便、小巧玲瓏,所用的布料揉成一團可裝進一個火柴盒。要知道在那之前,泳裝的設計都停留在遮蓋身體大部分的狀態(tài),而里爾德的設計則只蓋住了女人身上的“三點”?吹竭@樣的衣服,時裝模特們個個目瞪口呆,都不敢進行嘗試。最后,一位名叫米查爾·伯娜蒂妮的脫衣舞女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令人沒想到的是,這種泳衣一經(jīng)展示,頓時震驚世界,其影響絕對不亞于十幾天前在比基尼島試爆的原子彈。當時,里爾德不失時機地利用比基尼島原子彈爆炸的影響,果斷地將這種“三點式”泳衣命名為“比基尼”。要說里爾德還真不像個工程師,他更像個炒作專家。不過,這種泳裝確實震撼了全世界。當時一些保守的國家認為這簡直就是“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女性穿這樣的衣服,西班牙則命令警衛(wèi)隊驅(qū)逐穿比基尼泳裝的人,甚至連一向開明的美國也曾因為比基尼抓過人。盡管引起了很大爭議,但是比基尼泳衣還是在法國受到了“頑皮姑娘們”的歡迎,并且也逐步取代了連體泳裝。 在現(xiàn)代讓男人“噴血”的是比基尼,而在古代讓男人“噴血”的則是“肚兜”。說起這個老天真是不公平,在天熱的時候,男人就可以穿條短褲,袒胸露背,而女人就只能受罪。楊貴妃卻受不了這個氣,所以她靈機一動,發(fā)明了“肚兜”。話說楊貴妃本來就有點兒胖,最怕熱,為此她與唐明皇年年去驪山避暑,常常到華清池沐浴。在沐浴后穿上衣服太熱,但露著又不好,于是就讓宮女做了一塊方巾,她自己就把方巾用帶子系在頸背之后,遮住雙乳和胃部。唐明皇見楊貴妃沐浴出來的打扮美麗誘人,便頗有興致地問這是何物,楊貴妃便說那是“肚兜”。原來,古人稱胃為“肚”,繡方巾遮住胃部,故稱為“肚兜”。 汗!袖扣是防止擦汗的在一些西裝或風衣的袖口上通常會有袖扣。如果你喜歡多問幾個為什么,那么一定會對這些袖扣產(chǎn)生疑問:好端端的袖子上干嗎要釘上扣子呢?其實,現(xiàn)在的袖扣是一種特殊裝飾,可在不經(jīng)意間讓男人單調(diào)的禮服和西裝風景無限。然而有趣的是,袖扣在最初并不是為了美觀而設計的,而是為了防止人們用袖口擦汗。話說在18世紀,普魯士的國王腓特烈大帝非常重視軍隊的軍容。在檢閱軍隊時,他發(fā)現(xiàn)士兵們的袖口總是臟兮兮的,這讓他十分不悅,于是立刻問一位軍官這是怎么回事。軍官說,這是因為士兵們經(jīng)常用袖子擦汗、擦嘴。腓特烈大帝聽后,覺得這個問題十分嚴重,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就是在軍裝的袖子上釘上紐扣。腓特烈大帝的這個辦法十分奏效,袖口骯臟的情況很快得到改善。有意思的是,這種新奇的設計不光讓軍裝變得干凈,還讓它們變得十分美觀。一些民眾看到這種裝飾,十分喜歡,于是紛紛效仿。袖扣之風由此盛行起來。據(jù)說在14~17世紀,袖扣是歐洲廣為流行的男士裝扮藝術之一。對于那些講求品位的男人,除了戒指以外,最講究的就是袖扣。它的材質(zhì)多選用貴重金屬,有時還會鑲嵌鉆石、寶石等,所以被戴上了貴族的光環(huán),袖扣也因此成為了衡量男人品位的不二單品。 比起袖扣的發(fā)明,拉鏈的發(fā)明要有意思得多。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有一位退休的足球運動員,名叫賈德森,是個大胖子。那時候流行穿綁鞋帶的中長筒皮靴,他也想穿,但是他那雙大腳實在太大,而且彎腰對他來說實在太困難。每天早晨,他總是費很長時間、很大力氣才能穿好那樣的長筒皮靴。有了困難就要想辦法解決,他想來想去,終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設計出了一種一拉就“OK”的東西。他把它稱為“zip-fastener”,也就是一拉就好的紐扣。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條拉鏈。 穿著“牛仔褲”去淘金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牛仔褲已經(jīng)占領了服裝界的大半個市場,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它耐穿又美觀。據(jù)說牛仔褲的由來,與19世紀美國中西部的“淘金熱”有關。事實上,關于牛仔褲是誰發(fā)明的說法有很多,但人們一般都認為它的真正發(fā)明者是一個名叫利維·斯特勞斯的德裔美國人。在19世紀中期,美國中西部出現(xiàn)了“淘金熱”,大批的淘金者蜂擁而至。人多就需要很多生活資源,于是做生意的人也就有利可圖。頭腦靈活的斯特勞斯原本是個布商,他覺得那些淘金者在野外居住,肯定需要搭帳篷,所以他就帶了大量結(jié)實耐磨的帆布來到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墒牵搅四抢镏,斯特勞斯突然發(fā)現(xiàn),對于這些“見金眼開”的淘金者來說,休息用的帳篷并不是急需的,而堅固耐磨的褲子才是真正需要的。要說商人的腦筋就是快,他立刻改變計劃,參照當時美國西部牛仔所穿的一種褲子,以厚實結(jié)實的帆布為材料做出了大批褲子,結(jié)果賣得火爆。這就是最早的牛仔褲。不久,斯特勞斯又將褲料改為靛藍斜紋粗布,并把這種褲子命名為“牛仔褲”。從此以后,牛仔褲風靡世界,不僅一般平民百姓喜歡穿,一些地位顯赫的人也愛穿。 常見的一些牛仔褲上,有些釘了許多銅釘,其實它們不僅僅是裝飾,也有它們的用處。據(jù)說在1870年時,斯特勞斯賣牛仔褲已經(jīng)賺了不少,當時仍大量生產(chǎn)牛仔褲。有一個小裁縫聽到女顧客訴說她丈夫在干活時,褲縫、袋口容易撕破,縫補很麻煩。這個“信息”使斯特勞斯從地上散落的銅釘?shù)玫絾⑹。既然銅釘可以連接篷車,當然也可以連接褲縫。于是,有銅釘?shù)呐W醒澅銌柺懒恕?br/> 不慎把床尿,趕緊上“床罩”床罩是一個很好的發(fā)明,有了這件東西,床就顯得干凈多了。不僅如此,床罩還起到了裝飾床的作用,讓床變得更加美觀?墒,如果說起它的起源,可能會破壞它在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話說在14世紀,在法國有一個普通的高盧姑娘,名叫迪迪。她愛上同村的一個名叫馬夫路易的英俊小伙,兩個人在熱戀三個月之后,正式舉行了婚禮。沒想到,戲劇性的一幕突然發(fā)生。在當了新娘后的第二天早晨,迪迪發(fā)現(xiàn)馬夫路易這個帥小伙尿床了。原來,馬夫路易有遺尿的毛病。迪迪其實并不介意馬夫路易有這樣的毛病,但是看著眼前的婚床和被褥變成了新郎的尿布,她突然變得焦躁,因為客人們馬上就會來這里祝賀。都說“急中生智”,也確實是如此。迪迪見已經(jīng)沒有時間更換床褥,忽然靈機一動,從衣櫥里抽出一張大床單,迅速地鋪在了帶著尿騷味又潮濕的被褥上。說來真巧,她剛剛鋪上床單,客人們就涌進了房門。客人們按照習俗祝福著新郎新娘,并參觀了他們的“洞房”。突然,一個客人指著床單驚奇地說:“好新奇的布置啊,這個潔白的‘床罩’真漂亮!這一定是巴黎時尚設計師的新玩意兒吧?”隨后客人們也贊不絕口,都在說這床罩多么時髦,多么漂亮!迪迪偷偷看了看馬夫路易,微微一笑……之后,這一前衛(wèi)的鋪床方式便迅速傳遍法國。三年之后,法國宮廷內(nèi)也開始正式采用這種鋪床方式,并按照那個客人的說法,正式將它命名為“床罩”,還把它載入了《宮廷起居事典》。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新房就說是新房吧,為什么偏偏要叫“洞房”呢?事情要從秦始皇修建阿房宮說起,當時全國的很多美女都被強選入宮,其中有一個不甘心被蹂躪的姑娘,名叫“三姑娘”。三姑娘聰明伶俐而且膽大心細,最后伺機逃了出來,并逃向華山。沒想到,在逃往華山的路上,她巧遇書生沈博。兩個人一見鐘情,最后插枝為香,對天盟誓,結(jié)成患難夫妻,并將一塊巨石下的洞穴作為新房。這就是“洞房”的由來。順便說一聲,三姑娘就是傳說中的“三圣母”,看過《寶蓮燈》的人對她絕對不會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