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編文的《蝸人》的前半部分,畫面中的小男孩一直是弱小的,被動的,沒有開心的表情,多的是無奈、疲憊。畫面中的父母是強勢的,面對小男孩永遠是一副指責、命令的表情,尤其是爸爸,總是伸著食指指責小男孩。看到此處不免覺得心中壓弱小的孩子無法反抗,只能默默承受,他們只有很少的時間甚至沒有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故事的后半部分,從小男孩發(fā)現(xiàn)椅子上的“閑書”開始發(fā)生了轉折。通過這本“閑書”,小男孩感受到了美麗的想象和夢想成真的快樂。從畫面中也能看到小男孩完全不同前面的表情。小男孩在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變小時,他是開心的,他仰著頭哈哈大笑。小男孩進了蝸牛殼看見了許多書,他的表情是驚奇和希冀的。在這里我們終于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小男孩,這才是孩子應有的模樣。 故事的結束是小男孩和蝸牛的夢想成真,小男孩變小了,進到蝸牛殼里看到了各種有美麗想象的書,也找到了自己丟失了許久的歌聲;蝸牛變大了,變成了一頭牛,自由地去田間奔跑。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讓孩子壓抑和一味的學習,要讓他們有自己的自由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才會過得更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