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里亞·貝蒂著,大衛(wèi)·羅伯茨繪的《阿達想當科學家(精)》講述了阿達天生就會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她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腦子里裝滿了各種“為什么”;她做各種實驗去尋找答案,調(diào)查事物真相,雖然這些實驗常常引發(fā)各種混亂。面對這個“問題”女孩,阿達的爸爸媽媽努力幫助她分清現(xiàn)實和想象,和她一起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安德里亞·貝蒂著,大衛(wèi)·羅伯茨繪的《阿達想當科學家(精)》阿達直到三歲才開口說話,可她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為什么”。為什么玫瑰的莖上有尖尖的刺?為什么爸爸的鼻孔里有長長的毛?臭味的源頭在哪里?她的問題不是總能得到答案,甚至會引出更多的問題。爸爸媽媽要拿這個麻煩的好奇小孩怎么辦呢?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才能永遠進步!泵總人都曾經(jīng)是喜歡問為什么的阿達,然而長大后只是少數(shù)人好奇心沒有磨損。阿達的故事在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不怕失敗、勇于嘗試的同時,也提醒大人尊重每個孩子獨有的成長步伐,給他們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間,也許這會帶來混亂和不便,但你所做的是在支持孩子成為一個聰明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