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所著的《大學生盜竊犯罪心理問題研究》以預防和矯正大學生犯罪為目的,以國內外近十年來對大學生盜竊犯罪的相關研究為基礎,站在法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跨學科的視角上,從動機理論、學習理論等多種理論出發(fā),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盜竊犯罪的原因、特點和規(guī)律,從而對大學生盜竊犯罪的心理問題進行系統(tǒng)而嚴密的研究。 據(jù)現(xiàn)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大學生犯罪率呈上升趨勢,而其中盜竊犯罪居于各類犯罪首位,占到70%以上。如何探究大學生盜竊犯罪的原因、特點和規(guī)律,為預防和矯正大學生犯罪找到路徑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李秀云所著的《大學生盜竊犯罪心理問題研究》堅持以唯物辯證法為方法論指導,運用法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跨學科的視角,廣泛采用調查法、問卷法、訪談法等方法深入研究大學生盜竊犯罪的現(xiàn)狀、原因、特點和規(guī)律。 《大學生盜竊犯罪心理問題研究》以國內外近幾十年來對大學生盜竊犯罪的相關研究為基礎,從刑法學范式、犯罪學范式、社會學范式、犯罪心理學范式等角度設定了本文研究的范疇。從動機理論、學習理論、社會支持理論、應激理論、自我控制理論和綜合動因論等理論出發(fā),對大學生盜竊犯罪心理問題進行研究。 為了全面了解目前大學生盜竊犯罪的現(xiàn)狀,筆者利用自編的《大學生盜竊情況調查問卷》和《校園盜竊被害調查》兩個問卷,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在全國35所高校進行調查研究。 在整理調查結果的過程中,依次分析了當今大學生盜竊犯罪的總體狀況;從犯罪行為人的性別、年齡和思想素質三個方面分析了大學生盜竊的人口學特點;從盜竊的地點、盜竊時間、盜竊方式、盜竊物品、盜竊對象等方面分析了大學生盜竊的手段特點,并與普通盜竊犯罪進行了對比分析;最后分析了大學生盜竊犯罪的規(guī)律。 大學生盜竊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本文利用社會支持量表、自我控制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癥狀自評量表比較了盜竊大學生與非盜竊大學生在社會支持、自我控制、應激、心理健康水平四個維度上的差異,發(fā)現(xiàn)二者差異顯著,有盜竊行為的大學生在此四個方面的評價指數(shù)明顯低于沒有盜竊行為的大學生。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這四個因素是影響大學生盜竊的心理原因。 大學生實施盜竊犯罪背后有著復雜的主客觀因素,而這些因素又是如何作用于行為人,推動其形成犯罪心理、發(fā)生犯罪行為?本文利用資料分析、心理測驗、個案訪談等方法對30名盜竊大學生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利用典型的案例分析了盜竊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機制。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根據(jù)司法機關處理大學生盜竊犯罪的實踐和學校處理有盜竊行為學生的經驗,提出構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大學生盜竊預防犯罪和矯治體系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