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潘光旦--守住靈魂的底線》體現(xiàn)了潘光旦不投降、不屈服、不滅亡的精神品質(zhì)。 潘光旦是一個被遮蔽的先知,通學之才,集社會學家、民族學家、教育家和翻譯家于一身,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與陳寅恪、梅貽琦、葉企孫一起被評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精辟深邃卻讀之輕松的散文,獨到的視角、睿智的文筆,字里行間閃爍著思想的光芒。他的治學思路、教育理念和社會學研究策略在半個世紀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持久的魅力,讓人不忍釋卷。 潘光旦(1899-1967),字仲昂,生于江蘇省寶山縣羅店鎮(zhèn)(今屬上海市),社會學家、優(yōu)生學家、民族學家、教育家、翻譯象。1913年至1922年就讀于北京清華學校。1922年至1926年留學美國,攻讀生物學,研習遺傳學。優(yōu)生學,獲學士、碩士學位。1926年至1934年,先后在上海光華、復旦等大學任教。1934年至1952年間擔任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1952年調(diào)至中央民族學院任教授。 潘光旦一生從事學術研究,涉獵甚廣,主要研究優(yōu)生學、社會學、民族學和性心理學,在教育方面有特出的見解,書法亦有較深造詣。主要著作有《馮小青》、《中國家庭之問題》、《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明清兩代嘉興之望族》、《湘西北的“土家”與古代的巴人》等,另有譯注本《性心理學》、《家族、私產(chǎn)與國家的起源》及合譯《人類的由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