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十八歲”起筆于一個天空極其昏沉的下午,用我好像近視又不怎么近視的眼睛從窗子的十八點鐘方向看去,又像極了一塊暗灰色的“畫布”,不同的是,這塊“畫布”面前并沒有作者一個專業(yè)的作畫者,再灰,也是一片空白。無奈,只有我坐在這里,帶著此時像這天氣一般沉重的心情,坐在這里,伴著指尖落在鍵盤上啪嗒啪嗒的響聲,寫下這個奇奇怪怪的故事!跋У氖藲q”不是科幻題材,不是穿越題材,也不全是什么言情的說法,更與霸道總裁職場系列一點邊兒也不沾。不算長篇小說,但是較短篇小說來講似乎又長出來那么一點點。如果你問我說到這里“消失的十八歲”到底歸于哪一種題材,那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假設非要說出個三五到六,那么我將告訴你,“消失的十八歲”的類型——“以假亂真”、“弄假成真”。 本書故事發(fā)生在主人公李汐菡17歲到19歲之間的這樣一個青春氣息正濃的花樣年紀。所有的記憶完完整整的停留在她18歲那年,她尋找起來,卻發(fā)現(xiàn)那些記憶根本不存在,甚至說,她根本就沒有過18歲。一幕幕在腦海中像被設置了單曲循環(huán)一樣,似真似幻,所以這又完全的說不通。她從17歲直接蹦到了19歲,她大概從來沒有過18歲,那么李汐菡的18歲到底去了哪里,換句話說,消失的18歲那年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也許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或者是他…… “再見了媽媽,今晚我就要遠航,當你醒來千萬別告訴別人,我正乘著一艘叫做記憶的小船去尋找那顆對于我而言、最亮的星星” -------十八點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