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秋雨 作者:包為 也看秋雨,也說文化 秋雨是一位老師,聽他講課,不必再去苦讀乏味的紅樓,不必再去細看難懂的莎劇。文化,他為你娓娓道來。 不是有人感嘆“燦爛文明在哪里”么?請壓住心中的浮燥,請放下高傲的架子。讓他帶你去陽關漫步,去洞庭泛舟,去岳麓聽課,去荒蠻的柳侯祠追尋朗朗的讀書聲。 莫高窟一行行洋人的腳印盛滿國人的淚水,避暑山莊的碑文記錄著民族的興衰,強國的艱難。東坡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都不重要,從他的事例可知,文人對社會的影響是何等巨大。 秋雨是幸運者,生逢第一面五星紅旗,經歷江山一片紅,“春天的故事”里開花結果。秋雨亦是不幸者,災難的年代在他身上打下太深的烙印,以至于筆走偏鋒,寧去緬懷喬家大院的風花雪月,也不屑一顧走過岳麓書院的毛澤東。 歷史沒有杜撰,典故也沒有瞎編,秋雨不過一襲文人,其思其想映于其文才見真情。 有人挖秋雨的歷史,有人找秋雨的丑聞,用穢語攻之,寫檄文討之。如此無聊之舉,何苦來呢?放眼當今文壇,實實在在講古說文化的還剩幾人? 有名的,害怕被遺忘,干脆以罵代筆,嘩眾取寵,無名的,不惜以胴體粉墨登場,接著索性去酒店坐臺。長此以往,國將下令:未成年者,禁入書店。 “焚書坑儒”太遠,文革似乎還摸得著。牛棚里的日子可以休矣,知青的淚水也應該干了,紅衛(wèi)兵的紅寶書已經換成明星簽名冊,莫非還想從頭再來? 央視的頌歌是沒幾個愛聽,那也犯不著唱反調去取悅西人,國際上拿幾個大獎,簽多高美金,國人也不會感到光榮,那是證明好萊塢沒錯,華人確是劣等。 “出口轉內銷”的騷客自以為修得正果,倒讓人想起衣錦還鄉(xiāng)的乞丐冒充大亨。 為一己之名利,一味挖掘痛苦,一味出賣家丑,一味西風壓倒東風,有否想過誤導后代,愧對先人? 又一次去大洋彼岸展覽中華文化了,又有人指責勞民傷財,試問一聲有名或無名的文化人,你盡了義務嗎? 動亂年代逃避現實情有可原,而今政治已不是借口,不能因為有一個文革把國人寫成白癡,更不能因為得不到想要的自由而否定進步。 母親不美,是為她拭去臉上的塵埃,還是再添加更多的污垢? 感謝秋雨,他在咸澀的文海中給了我們一股甘泉;感謝秋雨,他為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求學者,燃起一盞明燈;感謝秋雨,他告訴后人,如何用文化去妝扮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