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本并不晦澀的搖滾樂理論讀物,它涉及到早期搖滾樂的社會文化意義,研究了一些至今沒有得到深入探討的問題,由于涉及音樂、社會、學術(shù)背景較深,所以妨礙了十年前那批讀者的理解,但看來它正適合今天的讀者。
本書的主題,正如它副標題所說,是搖滾樂的被縛與抗爭,這是任何人理解搖滾樂都不可繞過去的主題,其中的悖論、矛盾、希望,以及論題展開的整個文化問題,都值得用十倍于此書的篇幅去論述。所以說,它應該被再版,在今天這個中國音樂界期待著資本主義全面勝利的關(guān)口引起更多思考。
作者簡介
郝舫,著名作家、樂評人,著有《將你的靈魂接到我的線路上--大眾文化中的流行音樂》、《傷花怒放--搖滾的被縛與抗爭》、《燦爛涅磐--柯特·科本的一生》、《比零還少--探訪歐美先鋒音樂的異端禁地》等影響巨大的搖滾和文化著作,譯有《上車走人--與黑旗搖滾在路上》、《請宰了我--紐約叛逆文化圈口述實錄》等。十數(shù)種國內(nèi)重要報刊專欄作家 ,并被視為搖滾文化和另類文化的代言人,被各國重要媒體常年廣泛報道評論。曾任大學教師、報社編輯、雜志主編、網(wǎng)站總監(jiān),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F(xiàn)任《rolling stone》中文版主編。
傷花怒放
目錄:
緒言 搖滾何為
搖滾躲避意識形態(tài)。它在那些神圣立場的夾擊之下如同風箱中的老鼠兩頭受氣,這就使它意識到倚門賣笑的危險和呆滯,它寧愿在一個巨大的社會迷宮之中以政治直覺為訴求東游西竄,而不愿身陷哪怕是溫暖如家的囹圄,漂流是一種痛苦,但有時也是一種幸福。
《傷花怒放》是怎么出籠的?
《傷花怒放》是怎么出籠的?(1)
搖滾何為
命運風景:去勢或毀滅的星辰
在納什維爾,一個埃爾維斯的模擬像被當眾“絞死”,在圣路易斯,這種模擬像被投入了一片大火。紐約格林尼治村的查爾斯·格雷夫牧師稱埃爾維斯為“旋轉(zhuǎn)著的性托缽僧”;福音傳教士比利·格列漢姆則稱,雖然自己從未見過埃爾維斯并對其毫無了解,但基于所聽說的一切,他“極為堅決地絕不讓自己的孩子看他一眼”。
搖滾的象征
搖滾的象征(1)
搖滾的象征(2)
無往不在枷鎖中(1)
無往不在枷鎖中(2)
革命(一):溫柔的顛覆之聲鳴響
“滾石”在巴黎引發(fā)的是同樣的對抗,警察甚至開了法國動用警棍催淚彈壓制歌迷的先例,3000歌迷與警察的對峙隨后被稱為“暴動”;在馬賽,混戰(zhàn)之中一把椅子飛向舞臺,在賈格爾的眉骨上留下了一道兩寸長的口子……
顛覆之聲(1)
顛覆之聲(2)
顛覆之聲(3)
“性手槍”(1)
“性手槍”(2)
不斷地發(fā)現(xiàn)自己(1)
不斷地發(fā)現(xiàn)自己(2)
在血與火中(1)
在血與火中(2)
革命(二):快感沖鋒
艾力斯·庫柏也是被斥責為“不道德”的搖滾樂手之一,因為他總是涂上極黑且大的眼圈,身著緊身衣褲,有時還用活蛇纏在膝蓋上才登臺。他在臺上常常干的事是把布娃娃一把一把地撕爛,還用刀子將布娃娃的頭一刀斬掉,他甚至在臺上裝著自己登上了絞刑架而被絞死。
快感沖鋒(1)
快感沖鋒(2)
一場文化戰(zhàn)爭(1)
一場文化戰(zhàn)爭(2)
一場文化戰(zhàn)爭(3)
對現(xiàn)存價值觀念的挑戰(zhàn)(1)
對現(xiàn)存價值觀念的挑戰(zhàn)(2)
拒絕高雅:締造新經(jīng)典
指揮家及作曲家梅雷迪恩·威爾遜則認為,“國人對搖滾樂的邪惡程度還沒有任何意識,然而它是比我們以前見過的任何瘟疫更加厲害得多的瘟疫。在我看來那絕不是音樂,它弄出的全是垃圾;它無論如何也不能與音樂、詩歌這類東西相提并論。”
締造新經(jīng)典(1)
締造新經(jīng)典(2)
心靈的出路(1)
心靈的出路(2)
激情之旅:自我的廢墟
“騷亂”在四處蔓延。在曼徹斯特,50名在影院中起舞的年輕人被警察拘留,電影中途停止放映,其他上映該片的城市也出現(xiàn)了類似情形,以至于女王伊麗莎白也震驚不已,她專門讓人將拷貝送到她在蘇格蘭的莊園加以“研究”。
重炮轟擊(1)
重炮轟擊(2)
“群眾的反叛”(1)
“群眾的反叛”(2)
永有遁世:搖滾在操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