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案》,清代晚期以清人劉墉為原型演義而成的一部民俗說話作品,共106回。原作者不詳,大約是評書藝人。屬鼓詞一類,說說唱唱,散韻結合,很有興味。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乾隆進士,由編修累官體仁閣大嬴士,加太子太保。善書,名滿天下,政治文章,皆為書名所掩。卒謚文清。有石庵詩集。古典小說進入清代以后,開創(chuàng)了公案小說的鼎盛時期,單篇短小公案故事,逐漸向章回化,武俠化長篇方向發(fā)展,把俠客義士引進公案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本書以清代名臣劉墉(劉羅鍋)為主人公,共收錄公案小說《劉墉傳奇》、《羅鍋逸事》、《滿漢斗》、《雙龍傳》、《青龍傳》等5種。講述了平斷冤獄,懲辦貪官污吏的故事,突出了主人公正氣凜然,執(zhí)法如山但又睿智幽默的性格。此書語言生動質樸,故事懸念迭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與吸引力,是清代早期的一部頗有特色的公案小說。
作品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風格,氣派和特色,極強的適應我們民族的欣賞習慣,且政治思想積極,內涵深刻,對社會進步和文學發(fā)展有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