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是十八世紀英國著名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一部杰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晚年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作。全書共四個部分,寫外科醫(yī)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馬國的經(jīng)歷。小說通過虛構的情節(jié),夸張的手法,對當時的英國社會政治、法律、議會、競爭、軍事、教育、社會風尚乃至整個人類的種種劣根性都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抨擊。雖然這部小說是一部十八世紀的諷刺小說。[4]
1720—1725年這段政局動蕩的歲月里,斯威夫特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格列佛游記》,1726年,此書以主人公自述的口氣匿名出版。
小說中的主人公格列佛,為人正直、單純、坦率,還具有一定的航海以及醫(yī)學知識。因為行醫(yī)不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他接受了他人的邀請,到航海船只上去當外科醫(yī)生。于是,格列佛開始了他的航海旅行。
格列佛最先到了小人國。起初以為小人國與英國毫不相像,但實際這里卻是英國的縮影。國王比他的臣民只高出一個手指甲蓋,卻狂妄地自命為“頭頂天的宇宙統(tǒng)治者”,以其無常的喜怒決定老百姓的命運。官吏們也無需德才兼?zhèn),只要跳繩跳得高,堅持的時間長,就可得到高官厚祿、錦衣玉食。小人國的兩黨以鞋跟高矮為區(qū)分標志。斯威夫特映射的是英國的托利黨和輝格黨。而吃雞蛋時是從大頭敲開還是從小頭敲開,則指的是天主教與新教之間關于教會儀式的無稽之爭。為了這一區(qū)區(qū)爭端,竟導致了小人國的內(nèi)戰(zhàn),甚至殃及鄰國。由于小人國里的警察制度和誣告成風,格列佛不得不逃離那里。順利地回到了英格蘭,靠出售從小人國帶回的牛和羊,發(fā)了一筆小財。
再次出海的格列佛來到了大人國。那個國度里雖然法律條文不多、文化上并不先進,卻有一種純樸和自然美。國王賢明而正直,經(jīng)常關懷臣民。為了贏得國王的好感,格列佛主動為他講述戰(zhàn)爭的技術、火藥的發(fā)明。作者巧妙地借助大人國國王之口對英國社會的種種現(xiàn)實弊端加以諷刺和嘲笑,從而寄托了對于理想社會的向往之情。在一系列的奇遇之下,格列佛再次還家。
第三卷,格列佛又來到飛島國。那里的科學家脫離人民與實際,從事不著邊際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對屬地的居民,更采取殘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將飛島駕臨上空,阻隔陽光,或降落到其國土上,將居民碾壓成粉。作者用文學的筆觸,嬉笑怒罵的文字將嘲諷和譴責上升到了精神文化領域,暗含了對英國殖民政策的否定。
格列佛還到了一個魔術家的國度,在那里回溯了古羅馬的政治,對比了英國的制度。此時,他的思想已從支持君主政體變?yōu)閾碜o共和了。不過,他還只是贊美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宗法社會。如果這種看法還屬于“浪漫的倒退”的話,格列佛對智馬國的描述,則指出了文明社會對于人類的腐蝕,表明只有生活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才是純潔高尚的。這一觀點后來被法國的盧梭發(fā)揚光大,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端。
小說的最后一卷,格列佛船長來到了慧骃國。在這里受到了一種人形獸“耶胡”的攻擊,被一匹智馬救了下來。原來,這個國度中,馬是主要公民,善良、有理性,“耶胡”則貪婪、好斗。作者用耶胡代表了人類的貪欲和敗壞,而用智馬象征了對善良、美好品質(zhì)的向往。不言而喻,如果人類墮落下去,將與動物無異,那是多么可悲!最后,格列佛船長回到英國,終生與馬為友,拒絕人類的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