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為話本小說集。明末馮夢龍纂輯。與馮氏的另二種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說》)、《醒世恒言》合稱“三言”。
話本小說集。明末馮夢龍纂輯。與馮氏的另二種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說》)、《醒世恒言》合稱“三言”。據(jù)金陵兼善堂刻本豫章無礙居士所作序署“天啟甲子”,知刻于天啟四年(1624)。此本不著撰人,僅題“可一主人評,無礙居士較(校)”。凌□初《拍案驚奇序》說:“獨龍子猶氏所輯《喻世》等書,頗存雅道,時著良規(guī)……!毙ㄖ魅恕督窆牌嬗^序》說:“墨憨齋增補《平妖》,窮工極變,……至所纂《喻世》、《警世》、《醒世》三言,極摹人情世態(tài)之歧……。”龍子猶、墨憨齋都是馮夢龍的別號,可見《警世通言》與其他二言均為馮夢龍所纂輯。
馮夢龍纂輯“三言”,收錄宋元話本與明代擬話本。它們都是白話短篇小說!毒劳ㄑ浴匪40篇作品,宋元舊作占了將近一半,如《陳可常端陽仙化》、《崔待詔生死冤家》等。但它們多少都經(jīng)過馮夢龍的整理、加工!栋啄镒佑梨(zhèn)雷峰塔》故事來源較早,文字也近似宋人風格,但其中有些地名、習俗是明代的。明代擬話本有的據(jù)古書記載敷演成篇,如《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中,詠菊花事,出自《高齋漫錄》,取江水事出自《中朝故事李贊皇逸事》;有的則據(jù)民間說唱加工改編,如《蘇知縣羅衫再合》一篇結尾,即指出“至今閭里中傳說《蘇知縣報冤》唱本”。在明代擬話本中當有不少就是馮夢龍本人所撰寫,但尚未確考、查實。馮夢龍為《三報恩》傳奇作序,說“余向作《老門生》小說,……滑稽館萬后氏取而演之為《三報恩》傳奇”,由此確知《老門生三世報恩》一篇為馮夢龍所作。其余《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玉堂春落難逢夫》、 《唐解元一笑姻緣》、《趙春兒重旺曹家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王嬌鸞百年長恨》等篇,有人以為很可能即是馮夢龍手筆,實據(jù)宋懋澄《九□集文》卷之五《負情儂傳》改寫!毒劳ㄑ浴返40篇,經(jīng)過馮夢龍纂輯,風格較接近。作為話本小說集,雖然各篇不相聯(lián)屬,而且產(chǎn)生時代又包括宋元明三朝,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但它們沿著一個系統(tǒng)發(fā)展下來,仍具有相近的特色! 毒劳ㄑ浴分械膬(yōu)秀作品,描寫了市民生活,表現(xiàn)了他們在封建黑暗勢力統(tǒng)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們的反抗斗爭!洞薮t生死冤家》中的璩秀秀,本是裱褙匠的女兒,只因精于繡作,就被咸安郡王勒令“獻來府中”充當養(yǎng)娘。她愛上碾玉匠崔寧,趁著郡王府中失火,主動找上崔寧,共同逃往外地,過著自食其力的正常夫妻生活。后來被咸安郡王抓獲,活活打死。她成了鬼魂,仍不屈服,繼續(xù)尋著崔寧做夫妻。作品通過這一對手工藝人的愛情悲劇,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兇橫殘暴,也表現(xiàn)了被壓迫者的反抗精神。愛情描寫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當時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婦女的不幸遭遇!缎》蛉私疱X贈年少》與《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也都是通過愛情悲劇表現(xiàn)封建社會的婦女不顧禮教束縛,對于切身自由幸福的大膽追求。小夫人原在王招宣府里做侍妾,“后來只為一句話破綻些,失了主人之心”,就被攆了出去“把與人”,結果受騙嫁了一個年已60的老頭。她不甘受人支配,看上30來歲的店鋪主管張勝,就大膽主動地向張勝表示愛情。因為從王招宣府攜走一串數(shù)珠事發(fā),她被捉回府中,不堪凌虐,自縊身死,死后鬼魂依舊投奔張勝。但是,跟《崔待詔生死冤家》里的璩秀秀一樣,她即使成了鬼魂,封建統(tǒng)治勢力也不允許她享有自由愛情和正常生活的權利。白娘子是白蛇變化的女子,到人間尋求幸福。有關她的神怪故事流傳已久,她逐漸由害人的精怪變?yōu)樯屏级嗲榈呐。雖然《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還留存著一些恐怖色彩,但她真誠地愛著許宣。夫妻開一個生藥鋪過著美滿的小康日子,一旦遭到代表封建勢力的法海的干預和破壞,她又敢于斗爭,堅強不屈,直至被鎮(zhèn)壓在雷峰塔下。《警世通言》中描寫的妓女命運就更其悲慘!队裉么郝潆y逢夫》里的蘇三淪落風塵,幸喜遇上王景隆,彼此相愛,鴇子用“倒房計”甩掉耗盡銀錢的王景隆,蘇三也被騙賣給一外省商人作妾,被誣下獄,幾乎被處死,幸得高中做官的王景隆相救!抖攀锱涟賹毾洹返亩攀铮(jīng)歷與蘇三類似,她見李布政公子李甲“忠厚老誠”,決計以身相許,共謀跳出火坑。她一心追求真摯的愛情,向往著未來的自由幸福生活。但在封建社會,一個地位十分卑下的妓女,是不可能與出身官宦人家的李甲結為夫妻的,她終于被李甲所出賣,于是憤而投江,用死向那個吃人的社會發(fā)出最強烈的控訴和抗議。作品反映了金錢的罪惡作用,揭露了封建勢力的市儈化,并且精確地塑造了杜十娘這樣一個胸有成竹、臨事從容、堅決捍衛(wèi)自己人格尊嚴的新的女性形象。這是高出于《玉堂春落難逢夫》之上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最高成就。
《警世通言》中描寫愛情的較好作品還有《樂小舍棄生覓偶》、《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等,它們歌頌愛情的堅貞、專一,批判婚姻問題上的門第觀念!跺X舍人題詩燕子樓》、《宿香亭張浩遇鶯鶯》從傳奇演變而來,雖有一定社會意義,卻沒有擺脫才子佳人故事的窠臼。至于《唐解元一笑姻緣》寫文人的風流韻事,《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寫妓女幫助地主子弟重振家業(yè)的故事,就沒有什么可取之處了。
《警世通言》還有一些宣揚義氣的作品,如《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強調(diào)臨財不茍得,《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突出無私助他人,另如《桂員外途窮懺悔》,從反面批判了忘恩負義的行為,都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念。此外,《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贊揚李白與王安石的文才、學識,也都值得一讀。 但《警世通言》中有不少作品如《老門生三世報恩》、《陳可常端陽坐化》等,是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揚宗教迷信的。這表明,即使是一些優(yōu)秀作品之中,也往往夾雜某些落后的思想成份,表現(xiàn)出相當?shù)木窒扌。金陵兼善堂本《警世通言》,現(xiàn)藏日本,國內(nèi)有根據(jù)傳抄排印的《世界文庫》本。衍慶堂本署《二刻增補警世通言》,書已不全,缺兩篇,抄補8篇,又摻入《古今小說》4篇。三桂堂本只存36篇,卷二十四《卓文君慧眼識相如》,兼善堂本卷二十四原為《玉堂春落難逢夫》。衍慶堂本與三桂堂本在篇目、標題、次序上與原刻不同,當系書商所竄易。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校注本,依據(jù)《世界文庫》本,曾有刪節(jié)。
白話短篇小說集。明末馮夢龍纂輯。與馮氏的另二種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說》)、《醒世恒言》合稱"三言"。該集為"三言"中之第二輯,刊于天啟四年(1624),收宋、元、明時期話本、擬話本40篇,都經(jīng)過編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題材或來自現(xiàn)實生活,或取自前人筆記小說。有反映市民生活的《崔待詔生死冤家》,反映婦女生活的《小夫人金錢贈平少》、《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及反映愛情生活的《樂小舍生覓偶》等作品。但有些作品中夾雜著某些落后的思想成分,表現(xiàn)出相當?shù)木窒扌浴S腥N傳本,一是金陵兼善堂本40卷;一是三桂堂王振華36卷本;一是大連圖書館藏抄衍慶堂二刻增補本。195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校注本,為通行本。
馮夢龍編纂的《喻世明言》(初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有幾個值得重視的地方。
一、它匯集了宋元明白話短篇小說,為中國古代小說寶庫提供了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
二、馮氏通過他自己的三篇序言以及他編輯的這些小說本身,闡明了他對白話小說的社會意義、思想價值的深刻認識。
三、通過《施潤澤灘闕遇友》這樣描寫小商品生產(chǎn)者發(fā)家致富的故事,反映了處于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漸現(xiàn)的市民意識與正處于衰落時期的封建倫理意識的矛盾沖突。它標識著市民文學的萌蘗。
四、經(jīng)過馮夢龍的編輯加工等創(chuàng)造性勞動,使得這些小說中不少篇章成為膾炙人口、令人百讀不厭的優(yōu)秀之作,從而使通俗文學達到了社會認可的程度。
在這些小說中有少數(shù)章節(jié)涉及到男女性愛的描寫,摹其本意,或者是為了歌頌封建社會里那些追求愛情婚姻自由的男女青年大膽熱烈的愛情,或者是為了揭示封建禮教束縛下被扭曲的魂靈,或者是為了揭露那些滿嘴仁義道德、暗地男盜女娼的無恥之尤,或者是為了展示那些荒淫無恥、殘酷摧殘女性的統(tǒng)治者的丑惡靈魂。除了極個別地方有較露骨的性描寫外,其它都還是較含蓄、隱蔽的,而且大都意存規(guī)勸,暗寓警飭。相信讀者能以批判的眼光對待這些描寫。
《警世通言》是繼《喻世明言》之后的又一部話本小說集。此書的最早刻本為金陵兼善堂本,四十卷,四十篇,圖四十頁。現(xiàn)存兩部,均在日本。一部藏名古層蓬左文庫,一部為倉石武四郎所藏。
作者:馮夢龍(1574一1646),明朝人,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筆名還更多。他出生于明后期萬歷二年。這時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藝復興時期,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xiàn)了許多離經(jīng)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在這一批文人中,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chuàng)作、搜集、整理、編輯,為中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終年七十三歲。在這一年的前后,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蒙初(1644),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1645),阮大鉞、王思任(1646),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1647)等等,在戰(zhàn)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tài)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異族入侵的鐵蹄下夭折了。
馮夢龍是南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今蘇州)人,出身名門世家,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馮夢龍自己的詩集今也不存,但值得慶幸的是由他編纂的三十種著作得以傳世,為中國文化寶庫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寶。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還有《新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智囊》、《古今談概》、《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jīng)、紀史、采風、修志的著作。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廣,數(shù)量如此多的著作,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jīng)歷密不可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jīng)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jīng)指月》一書的《發(fā)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jīng),逢人問道,四方之秘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則說他:“上下數(shù)千年,瀾翻廿一史!比欢目婆e道路卻十分坎坷。直到崇禎三年(1630),他五十七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七年(1634)升任福建壽寧知縣。四年以后回到家鄉(xiāng)。在天下動蕩的局勢中,在清兵南下時,還以七十高齡,奔走反清,他除了積極進行宣傳,刊行《中興偉略》諸書之外,應該也直接參與了抗清斗爭。在清順治三年(1646)春憂憤而死,也有說他是清軍所殺?v覽他的一生,雖有經(jīng)世治國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小說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
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糊口,或為書賈編輯養(yǎng)家。也正因為如此,不但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奠定了他中國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這一點,我們至今研究、認識得還很不夠,如果沒有他的辛勤勞作和超出同時代人眼光百倍的見識,那些到明代已散佚殆盡的宋元話本以及在民間流傳的歌謠、笑話、戲曲,都將自生自滅,使文學史上留下大段大段的空白。馮夢龍的這些工作成就,實可與孔子刪定《詩經(jīng)》的意義并肩媲美!馮夢龍所編纂的這些書,從出版學的角度來看,有一個共同的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實用。他的那些記錄當時歷史事件的著作在當時具有很強的新聞性;他的那些解說經(jīng)書的輔導教材受到習科舉的士子們的歡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細民閱讀的擬話本、長篇說部、小說類書,以及劇本民歌、笑話等有更大的讀者群,為書商帶來了巨大的利潤。這使得馮夢龍的編輯工作,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場經(jīng)濟下的出版業(yè)的特色。在《智囊》一書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 這些特點。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三部書,可謂馮夢龍在“三言”之外的又一個“三部曲”系列的小說類書!吨悄摇分荚凇耙嬷恰薄ⅰ豆沤裾劯拧分荚凇隘煾、《情史》之旨在“情教”,均表達了馮夢龍對世事的關心。而《智囊》是其中最具社會政治特色和實用價值的故事集。他在《智囊敘》中說: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尸。智用于人,猶水行于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他想由此總結“古今成敗得失”的原因,其用意不可謂不深遠!吨悄摇烦蹙幊捎诿魈靻⒘辏1625),這年馮夢龍已屆天命之年,還正在各地以做館塾先生過活,兼為書商編書以解無米之炊。此時也是奸黨魏忠賢在朝中掌權,提督特務機關東廠,大興冤獄,正紅得發(fā)紫之際,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黑暗的時期之一。馮夢龍編纂這部政治色彩極濃,并且許多篇章直斥閹黨掌權之弊的類書,不能不令人對馮氏大智大勇的膽識表示敬佩。以后此書又經(jīng)馮夢龍增補,重刊時改名《智囊補》,其他刊本也稱《智囊全集》、《增智囊補》、《增廣智囊補》等,內(nèi)容上均同《智囊補》。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依內(nèi)容分為十部二十八卷。《上智》、《明智》、《察智》所收歷代政治故事表達了馮氏的政治見解和明察勤政的為官態(tài)度;《膽智》、《術智》、《捷智》編選的是各種治理政務手段的故事;《語智》收辯才善言的故事;《兵智》集各種出奇制勝的軍事謀略;《閨智》專輯歷代女子的智慧故事;《雜智》收各種黠狡小技以至于種種騙術。馮夢龍在《雜智部總敘》中說:“正智無取于狡,而正智反為狡者困;大智無取于小,而大智或反為小者欺。破其狡,則正者勝矣;識其小,則大者又勝矣。況狡而歸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點明了這些雜智故事的認識價值。全書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大謀略,也有士卒、漂婦、仆奴、僧道、農(nóng)夫、畫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機智。這些故事匯成了中華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書中涉及的典籍幾乎涵蓋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筆記、野史,使這部關于智慧和計謀的類書還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眱r值。書中的一千多則故事,多數(shù)信而有征,查而有據(jù),真實生動,對我們今天學習歷史, 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十分有益的。應當特別提及的是書中專輯《閨智》一部,記敘了許多有才智、有勇謀、有遠見卓識的婦女,這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使此書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的人民性。書中各部類之前的總敘、分敘,各篇之后的評語,文中的夾批,均由馮夢龍撰寫。這些地方是馮氏政治態(tài)度、人生見解、愛憎之情的最集中、最直接的表達,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是研究馮氏思想的第一手材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此書“間系以評語,佻薄殊甚! 這一站在封建正統(tǒng)道德一邊的評價是不公平的。不過書中確實有一些迷信觀念,對少數(shù)民族、農(nóng)民起義有一些誣蔑之詞,這些落后的東西今天并不難識別,這里就不再贅言了!吨悄摇返目瘫竞芏,我們這次校譯所用的底本名《增廣智囊補》,題為馮夢龍重輯,張明粥、沈幾、張我城同閱。雖然是清初的印本,但和其他清刻本相比,此本不避“夷”、“虜”等字,如卷三《薛簡肅》中的“虜酋”,他本改作“胡人”或“汗”;同卷《高拱》中的“夷民”、“夷俗”、“夷人”,他本改作“其民”、“民俗”、“民人”,證明此本可能是明末的原刻本或離原刻本很近的翻刻本。馮子曰: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尸。智用于人,猶水行于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梁、紂愚而湯、武智;六國愚而秦智;楚愚而漢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舉大則細可見,斯《智囊》所為述也。或難之曰:智莫大于舜,而困于頑囂;亦莫大于孔,而厄于陳蔡;西鄰之子,六藝嫻習,懷璞不售,鶉衣彀食,東鄰之子,紇字未識,坐享素封,仆從盈百,又安在乎愚失而智得?馮子笑曰:子不見夫鑿井者乎?冬裸而夏裘,繩以入,畚以出,其平地獲泉者,智也,菲夫土究而石見,則變也。有種世衡者,屑石出泉,潤及萬家。是故愚人見石,智者見泉,變能窮智,智復不窮于變。使智非舜、孔,方且灰于廩、泥于井、俘于陳若蔡,何暇琴于床而弦于野?子且未知圣人之智之妙用,而又何以窺吾囊?或又曰:舜、孔之事則誠然矣。然而“智囊”者,固大夫錯所以膏焚于漢市也,子何取焉?馮子曰:不不!錯不死于智,死于愚,方其坐而談兵,人主動色,迨七國事起,乃欲使天子將而已居守,一為不智,讒興身滅。雖然,錯愚于衛(wèi)身,而智于籌國,故身死數(shù)千年,人猶痛之,列于名臣。(左車右免)斗宵之流,衛(wèi)身偏智,籌國偏愚,以此較彼,誰妍誰媸?且“智囊”之名,子知其一,未知二也。前乎錯,有樗里子焉;后乎錯,有魯匡、支謙、杜預、桓范、王儉焉;其在皇明,楊文襄公并擅此號。數(shù)君子者,跡不一軌,亦多有成功豎勛、身榮道泰。子舍其利而懲其害,是猶睹一人之溺,而廢舟揖之用,夫亦愈不智矣!或又曰:子之述《智囊》,將令人學智也。智由性生乎,由紙上乎?馮子曰:吾向者固言之:智猶水,然藏于地中者,性;鑿而出之者,學。井澗之用,與江河參。吾憂夫人性之錮于土石,而以紙上言為之畚鍤,庶于應世有廖爾;蛴衷唬浩吐劇叭》ê跎,僅得乎中”。子之品智,神奸巨猾,或登上乘,雞鳴狗盜,亦備奇聞,囊且穢矣,何以訓世?馮子曰:吾品智非品人也。不唯其人唯其事,不唯其事唯其智,雖好猾盜賊,誰非吾藥籠中硝、戟?吾一以為蛛網(wǎng)而推之可漁,一以為蠶繭而推之可室。譬之谷王,眾水同歸,豈其擇流而受!或無以難,遂書其語于篇首。東吳之畸人也。智囊自敘智囊補自敘憶丙寅歲,余坐蔣氏三徑齋小樓近兩月,輯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請教于海內(nèi)之明哲,往往濫蒙嘉許,而嗜癡者遂冀余有續(xù)刻。余菰蘆中老儒爾,目未睹西山之秘籍,耳未聞海外之僻事,安所得匹此者而續(xù)之?顧數(shù)年以來,聞見所觸,茍鄰于智,未嘗不存諸胸臆,以此補前輯所未備,庶幾其可。雖然,岳忠武有言:“運用之妙,在乎一心!鄙朴弥Q吠之長可以逃死;不善用之,則馬服之書無以救敗。故以羊悟馬,前刻已慶其繁;執(zhí)方療疾,再補尚虞其寡。第余更有說焉。唐太宗喜右軍筆意,命書家分臨蘭亭本,各因其質,勿泥形模,而民間片紙只字,乃至搜括無遺。佛法上乘,不立文字,四十二章,后增添至五千四十八卷而猶未已。故致用雖貴乎神明,往跡何妨乎多識?茲補或亦海內(nèi)明哲之所不棄,不止塞嗜痂者之請而已也。書成,值余將赴閩中,而社友德仲氏以送余,故同至松陵。德仲先行余《指月》、《衡庫》諸書,蓋嗜痂之尤者,因述是語為敘而之。吳門馮夢龍題于松陵之舟中“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又和“二拍”合稱“三言二拍”。(《喻世明言》初刻時名為《全像古今小說》,后來為了和三言之意,改名為《喻世明言》馮夢龍的思想非常復雜,充滿了矛盾。
如果要全面研究馮夢龍思想的來源,至少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以孔子為代表的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第二,明中葉以降東南沿海一帶市民階層的思想觀念;第三,明代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潮。就馮夢龍與明代哲學思潮的關系而言,筆者以為,對馮夢龍思想影響最大的是李卓吾和王陽明。
目錄:
第01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第02卷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03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第04卷 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第05卷 呂大郎還金完骨肉 第06卷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第07卷 陳可常端陽仙化 第08卷 崔待詔生死冤家
第09卷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第10卷 錢舍人題詩燕子樓
第11卷 蘇知縣羅衫再合 第12卷 范鰍兒雙鏡重圓
第13卷 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 第14卷 一窟鬼癩道人除怪
第15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16卷 小夫人金錢贈年少
第17卷 鈍秀才一朝交泰 第18卷 老門生三世報恩
第19卷 崔衙內(nèi)白鷂招妖 第20卷 計押番金鰻產(chǎn)禍
第21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22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第23卷 樂小舍棄生覓偶 第24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
第25卷 桂員外途窮懺悔 第26卷 唐解元一笑姻緣
第27卷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第28卷 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
第29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第30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第31卷 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第32卷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第33卷 喬彥杰一妾破家 第34卷 王嬌鸞百年長恨
第35卷 況太守斷死孩兒 第36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
第37卷 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第38卷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
第39卷 福祿壽三星度世 第40卷 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