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贊 明趙南星 撰 南星字夢白,號(hào)鶴儕,高邑(今河北元氏)人。今據(jù)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明清笑話四種》(原七十二則,附錄一則)全錄。 《笑贊》題詞 書傳之所紀(jì),目前之所見,不乏可笑者,世所傳笑談乃其影子耳。時(shí)或憶及,為之解頤,此孤居無悶之一助也。然亦可以談名理,可以通世故,染翰舒文者能知其解,其為機(jī)鋒之助良非淺鮮。漫錄七十二則,各為之贊,名《笑贊》云。 一太行山 一儒生以" 太行山" 作" 代形山".一儒生曰:" 乃' 泰杭' 耳。" 其人曰:"我親到山下,見其碑也。" 相爭不決,曰:" 我二人賭一東道,某學(xué)究識(shí)字多,試往問之。" 及見學(xué)究問之,學(xué)究曰:" 是' 代形' 也。" 輸東道者怨之。學(xué)究曰:" 你雖輸一東道,卻教他念一生別字。" 贊曰:學(xué)究之存心忍矣哉,使人終身不知" 太行山" ,又謂天下人皆不識(shí)字。雖然,與之言必不信也,蓋彼已見其碑矣。 二推官 嘉靖中,一進(jìn)士初仕推官,性極執(zhí)拗,嘗以賈島" 推敲" 之字作" 吹敲".或告之曰;" 此是頹字音。" 進(jìn)士曰:" 這等說,我做的是頹官。" 贊曰:此進(jìn)士現(xiàn)做推官,無怪乎其不更讀也。鄭三娘不識(shí)四字,豈容有散字音乎?大抵一字止可一音,一物止可一名,何須諧聲假借,惑亂后學(xué),此亦古人之過也。 三僧與士人 有士人入寺中,眾僧皆起,一僧獨(dú)坐。士人曰:" 何以不起? " 僧曰:" 起是不起,不起是起。" 士人以禪杖打其頭。僧曰:" 何以打我?" 士人曰:" 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贊曰:此僧之論,其于禪機(jī)深矣,而不能忍禪杖之痛。近日士子作文,皆拾此僧之唾,以為文章之三味,主司皆宜黜之。告以黜是不黜,不黜是黜也。 四賊說話 兩賊剜墻既透,入房摸索。一賊被蝎子螫了一下,不覺失聲說:" 好疼。" 那一賊恐怕主人聽的,將這賊扭了一把,這賊就打一拳,兩人一遞一拳,砰叭有聲,把主人聒醒,登時(shí)線住。(賊人以捆人為線。)這蝎子螫的賊埋怨那賊說道:" 吃了你的虧,有話不說,緣何就扭我一把?" 那賊說:" 死賊,你還不省,那里有做賊的還要說話?" 贊曰:杜子美詩" 無人覺來往".大是竊盜之術(shù)。水滸寨中時(shí)遷先做竊盜極精,號(hào)為鼓上蚤,言其跳鼓上而無聲也。往時(shí)里中惡少年數(shù)人,初劫人家,火把忽滅,有陳清者叫道:" 焦回子點(diǎn)火來。" 焦回子大怒說道:" 這是何處?你呼人姓名,你非陳清乎? " 主人默記告官,當(dāng)被捉搦。由是觀之,強(qiáng)盜亦不得亂說也。 五歐陽修 宋歐陽修做考試官,得舉子劉[ 火軍] 卷云:" 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fā)。"歐陽修以朱筆橫抹之。士子增作四句曰:" 試官刷。" 贊曰:俗云" 文章中試官" ,非虛言也。劉輝之卷,如遇愛者,即古今之奇作也。近時(shí)一貴人批韓文云:" 退之不甚讀書①,作文亦欠用心。" 以其無軋茁語也。愛癭瘤者以細(xì)頸為丑,文章何常之有。雖然,永叔名人②,其所刷者或亦有見也。 注釋①退之:韓愈的字。②永叔:歐陽修的字。 六屁頌文章 一秀才數(shù)盡,去見閻王。閻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獻(xiàn)頌一篇曰:" 高竦金臀,弘宣寶氣,依稀乎絲竹之音,仿佛乎麝蘭之味。臣立下風(fēng),不勝馨香之至。" 閻王大喜,增壽十年,即時(shí)放回陽間。 十年限滿,再見閻王,這秀才志氣舒展,望森羅殿搖擺而上。閻王問是何人,小鬼說道:" 是那做屁文章的秀才。" 贊曰:此秀才聞屁獻(xiàn)諂,茍延性命,亦無恥之甚矣!猶勝唐朝郭霸,以嘗糞而求富貴,所謂遺臭萬年者也。 七醫(yī)生 醫(yī)者至人家,為病人診脈時(shí),天大雨。醫(yī)者曰:" 一家都了不得。" 有問者曰:" 如何診一人脈,說一家都了不得?" 醫(yī)者日:" 這等大雨,淹壞田苗,一家如何了得。" 贊曰;" 此醫(yī)甚苦,本不知脈,而既為醫(yī),不得不診脈,其實(shí)無心診脈也。如不遇雨,就是一個(gè)王叔和,世人不知而欺人者,大都類此。 八仆人城 村居者命其仆曰:" 使你入城。" 未及說了,其仆飛往城中。 行至縣門前,縣官正追錢糧,里長十人,一人未到,九人就央此仆頂名查點(diǎn),縣官各責(zé)十板。回至村中,主人問曰;" 你至城中何干?" 其仆學(xué)說縣官打了十板之事。主人笑曰:" 呆子。" 仆曰:" 難道那九個(gè)都是呆子?" 贊曰:此仆與九人者受責(zé)之?dāng)?shù)同,而獨(dú)以為呆,宜其不服也。世事皆有比例,俏的呆的,個(gè)個(gè)比例,那肯服人。 九仙女 董水行孝,天使仙女嫁之。眾仙女餞行,皆囑付曰:" 此去下方訪有行孝者,寄個(gè)信來。" 贊曰:董永之事定是妄傳,老天必不如此錯(cuò)做。男女人之大欲,行孝者自當(dāng)保佑,若使仙女下嫁,則天人皆起邪心,訪求孝子還是門面話也。 一零和尚 一和尚犯罪,一人解之,夜宿旅店。和尚沽酒勸其人爛醉,乃削其發(fā)而逃。其人酒醒,繞屋尋和尚不得,摩其頭則無發(fā)矣,乃大叫曰:" 和尚倒在,我卻何處去了?" 贊曰;世間人大率悠悠忽忽,忘卻自己是誰,這解和尚的就是一個(gè)。其飲酒時(shí)更不必言矣,及至頭上無發(fā),剛才知是自己,卻又成了和尚。行尸走肉,絕無本性,當(dāng)人深可憐憫。 十一僧竊布 眾僧為人誦經(jīng)既畢,一僧竊其鋪壇之布而去。主人追及,搜而得之。乃向眾僧曰;" 列位看這是我干的好事。" 贊曰;僧雖竊布,而能自以為過,若他僧則必怨搜者,又疑眾人告之,結(jié)為冤仇,一事而貪嗔癡畢具矣。相形而論,此僧乃高僧也。 十二者也 遼東一武職素不識(shí)字,被論。使人念劾本,至" 所當(dāng)革任回衛(wèi)者也" ,痛哭曰:" 革任回衛(wèi),也罷了,這' 者也' 兩個(gè)字怎么當(dāng)?shù)钠穑? 贊曰:至公至明,乃可以劾人,不然," 者也" 二字?jǐn)嗨土硕嗌俸萌,真是難當(dāng)也。 十三鐘馗 鐘馗專好吃鬼。其妹與他做生日,寫禮帖云:" 酒一尊,鬼兩個(gè),送與哥哥做點(diǎn)剁,哥哥著嫌禮物少,連挑擔(dān)的是三個(gè)。" 鐘馗看畢,命人將三個(gè)鬼俱送庖人烹之。擔(dān)上鬼看挑擔(dān)者日:" 我們死是本等,你如何挑這個(gè)擔(dān)子。" 贊曰:挑擔(dān)者不聞鐘馗之所好耶,而自投鼎俎。此文種韓信之流也,若少伯子房,可謂智鬼矣。 十四妙姓 有好奉承人者,見一人問其姓。曰:" 姓張。" 其人曰:" 妙姓。" 贊曰:上蔡雷禮部曾聞此言曰:" 誠然,姓張者與姓王姓李自是不同。" 《離騷經(jīng)》曰:"覽椒蘭其若茲兮" ,又況揭車與江離,椒蘭類姓張者。 十五懼內(nèi) 一人被其妻採打,無奈鉆在床下。其妻曰:" 快出來。" 其人曰:" 大丈夫說不出去,定不出去。" 贊曰:每聞懼內(nèi)者望見婦人,骨解形銷,如蛇聞鶴叫,軟做一條,此人仍能鉆入床下,又敢于不出,豈不誠大丈夫然哉。 十六張江陵 張江陵不肯丁憂,科道陳三謨等留之,翰林部屬艾熙老等劾之。侍郎李幼滋往見,江陵曰:" 我今要去不得去,小人又不諒我,我不如死了罷。" 幼滋曰:" 死倒死的,去卻去不的。" 稍間,御史朱璉至,江陵又告之。朱璉乃其門生,大聲言曰:" 老師受國家厚恩,那里好去,門生就上本參老師,顧不的師弟之情。" 昂昂而出。 贊曰:孔子謂"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 !二人可謂法語,江陵果不丁憂,可謂能從矣,何處尋優(yōu)場也? 十七王安石 王安石向蘇東坡言:" 楊子云大賢,其仕王莽校書投閣之事,必后人所誣枉,劇秦美新亦好事者所為。" 東坡說:" 正是,我也有些疑心,只怕漢朝原沒個(gè)楊子云。" 贊曰:世之好辯者說的天方地圓,無有了期。東坡猶是戲言。 有說文中子隋朝無此人者,使人心中恍忽,恐宋朝亦沒個(gè)王安石也。 十八端公 北方男子跳神,叫做端公。有一端公教著個(gè)徒弟,一日端公出外,有人來請(qǐng)?zhí),這徒弟剛會(huì)打鼓唱歌,未傳真決,就去跳神。到了中間不見神來附體,沒奈何信口扯了個(gè)神靈,亂說一篇,得了錢米回家。見他師傅,說道:" 好苦。" 把他跳神之事說與師傅。師傅大驚," 徒弟你怎么知道?我原來就是如此。" 贊曰:此端公過于忠厚。徒弟問他,何不說跳神極是難事,妙訣不可輕傳,恐瀉天機(jī),鬼神責(zé)譴,須是三年五載,方可傳授。 你既行的去,且將就應(yīng)付?上лp易說了實(shí)話,所謂" 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也。 十九卜者子 卜者子不習(xí)本業(yè),父譴怒之。子曰:" 此甚易耳。" 次日有從風(fēng)雨中求卜者,父命子試為之,子即問曰:" 汝東北方來乎?" 曰:" 然。" 曰:" 汝姓張乎?"曰 "然。" 復(fù)問:" 汝為尊正卜乎? " 亦曰:" 然。" 其人卜畢而去。父驚問曰:" 爾何前知如此?" 子答云:"今日乃東北風(fēng),其人面西而來,肩背盡濕,是以知之。 傘柄明刻清河郡,非張姓而何?且風(fēng)雨如是,不為妻誰肯為父母出來?" 贊曰:卜者子甚是聰明,可惜不曾讀《孟子》。若讀了《孟子》時(shí),便知人性皆善,豈有視父母反輕于妻之理? 二零楊衡 楊衡初隱廬山,有盜其文登第者。衡因詣闕,亦登第,見其人怒曰:"'- 一鶴聲飛上天' 在否?" 答曰:" 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 衡曰:" 猶可恕也。" 贊曰:此賊還是識(shí)貨,"-一鶴聲飛上天" ,原不消偷,只是不知他偷的如何? 二一高洋 高洋有一美人薛氏,素所鐘愛。偶因小過支解之,以其股為琵琶,每彈之輒嘆曰;" 佳人難再得。" 贊曰:元人云:" 易求無價(jià)寶,難得有情郎。" 孰有磔之而琶其股者乎①?情之所鐘,盡在高洋矣。 注釋①磔:古代分裂肢體的酷刑。 二二趙孟頫 趙魏公孟頫有一私印曰" 水晶宮道人" ,周草窗以" 瑪瑙寺行者" 對(duì)之,趙遂不用此印。后見草窗同郡崔進(jìn)之藥肆懸一牌曰" 養(yǎng)生主藥室" ,趙以" 敢死軍醫(yī)人" 對(duì)之,崔亦不復(fù)設(shè)此牌。趙語人曰:" 我今日方為水晶宮吐氣。" 贊曰:曾見一巡撫,其兄被一親王打死,他做巡撫,盡力摧折各王府,以致棍徒將王墳樹木都砍了,還問王府官罪名,只是要吐氣也。 二三三教 一人尊奉三教,塑像先孔子,次老君,次釋迦。道士見之,即移老君于中。僧來,又移釋迦于中。士來,仍移孔子于中。三圣自相謂曰:" 我們自好好的,卻被人搬來搬去,搬得我們壞了。" 贊曰:三個(gè)圣人都有徒弟,各尊其師,誰肯相讓?原來一處坐不的?鬃佑袀(gè)徒弟姓管,卻抵死要讓釋迦首坐,與他人師弟之情迥別。 二四豈有此理 一人習(xí)學(xué)言語,聽人說" 豈有此理" ,心甚愛之,時(shí)時(shí)溫習(xí)。 偶因過河忙亂,忽然忘記,繞船尋覓,船家問他失落何物?曰:" 是句話。"船家說道:" 話也失落的,豈有此理。" 其人說:" 你拾著何不早說?" 贊曰:凡事用心專一,縱然遺失,自有撞遇處,觀此人可知矣。" 豈有此理" 卻有許多變化,有說" 豈有此說" 者,有說" 焉有此理" 者,有說" 豈有是理" 者,又有只用" 豈有" 二字者,說與此人,即不敢復(fù)上船矣。 二五手本 天順中,吏部某郎中行手本于翰林,簽名字畫甚大。劉文安公定之戲書其后曰:" 諸葛大名垂宇宙,君今名大欲如何?縱于事體全無礙,只恐臨池費(fèi)墨多。" 贊曰:前輩名字原不甚大,想是劉公名字太小耳。所貴于作官者,全在得寫大字?v大似拳頭,一生消的幾錠墨?劉公可謂不知大體者也。 二六南風(fēng)詩 " 南風(fēng)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fēng)之時(shí)兮,可以阜吾民之財(cái)兮。" 一有司誦此詩,作" 追吾民之財(cái)兮" ,所謂詩言志也。 贊曰:《南風(fēng)》之詩,便是盛夏時(shí)候,二(以下十三字原板爛蝕未能辨識(shí))此真賢父母也,他人一味追財(cái),那管百姓死活。 二七草書 張丞相好草書,一日書滿紙,令其侄錄之。侄不識(shí),問之丞相,亦自不識(shí),曰:" 何不早問?致吾忘之。" 贊曰:字到妙處,原不可識(shí)。近年一文人好奇,人多不解,問他,他也不解,曰:" 此必謄寫之差。" 及取出原稿,卻又不差。 看來原不消問,不知不問,玄之又玄。 二八佛印 東坡與佛印說:" 古人常以僧對(duì)鳥,如云:'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又云:' 時(shí)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佛印日:" 今日老僧卻與相公對(duì)。" 贊曰:宋孝武帝言:" 人好嘲謔,未有不遇其敵者。" 東坡之謔原拙,非佛印之巧也。" 僧敲月下門" ,是說所見,至于聞啄木鳥,疑僧叩門,不知?jiǎng)e樣人叩門之聲與僧何所分辨? 二九認(rèn)鞋 有人暮夜歸家叩門,其妻與人同宿,慌忙起來,其人從窗中逃走,遺下鞋在床下。其妻開門,夫見鞋佯為不見,欲到明日查考。其妻待夫熟睡,將鞋隱藏。次日,夫起,細(xì)看其鞋,說道:" 原來就是我的鞋,幾乎虧了人。" 贊曰:此人見而示之不見,亦有權(quán)術(shù);而不免為妻所欺,只是火性太少也。 三零吃豬肚 一監(jiān)司講學(xué)人也,每日要吃豬肚,因遇天旱,祈禱斷屠,仍要豬肚。屠戶稟稱斷屠,監(jiān)司說道:" 那管斷屠不斷屠,我只要豬肚便了。" 贊曰:斷屠只是張掛告示,與吃肚原不相妨?v使一人不吃肚,他人吃肉者多,如何斷得?終是講學(xué)人見的透。 三一高綽 高綽為冀州刺史,暴橫不法,齊后主聞之,詔鎖詣行在,至而赦之。問在州何者最樂,對(duì)曰:" 多取蝎及狙置一處,極樂。" 后主即令索蝎,得三升,置大浴盆內(nèi),使人裸臥其中,宛轉(zhuǎn)號(hào)哭。 帝與綽臨視,喜笑不已,謂綽曰:" 如此樂事,何不馳驛奏聞?" 贊曰:后主系高綽而隨釋之,問以州中樂事,綽以蝎螫狙,而后主以人代之,可謂告往知來,又恨其知之不早,其灑落之契,千載可想也。 三二邵箎 宋朝某官邵箎上殿泄氣,降為知州。邵胡須上卷,時(shí)人稱為泄氣獅子。 贊曰:邵箎流風(fēng)余韻,他無所聞,以上殿泄氣,至今傳之,不然,幾與草木同腐矣。 三三象太小 安南國使臣進(jìn)象,招路人看。一人說:" 這象大小。" 使臣說:" 怎見得象小?" 其人說:" 我家許多象,都比這象大。" 使臣說:" 朝廷家方才有象,你家如何養(yǎng)象?我就上本。" 此人跪下說:" 我家原來沒象,只是說句大話兒。" 贊曰:莊子說:" 鯤化為鵬。" 鯤是尋常有的,他卻說是北溟之魚;又說:" 北溟,天池也。" 如何盤的倒,此[ 扌壽] 空拳說鬼話之妙者也?聪笳咚粕胁患扒f子。 三四好酒 一人好酒,坐席太久,其仆欲令其去。因見天陰,說稱:" 天將雨了。" 其人說:" 將雨怎么去的?" 稍間下雨,許久雨住。 仆又說:" 雨住了。" 其人說:" 雨住了還伯甚的。" 贊曰:好酒者無散席之意,卻無不散之理。史稱陶淵明飲酒,未嘗吝情去留,以此為淵明之高,其實(shí)吝情的亦未嘗不散也。 三五李覯 李太白覯賢而有文,素不喜孟子,喜飲酒。一日家中有酒,一士無計(jì)得飲,乃作罵孟子詩數(shù)首投之。李見詩大喜,留連數(shù)日,所與談無非罵孟子也。酒盡,士辭去。既聞?dòng)钟芯疲吭偻,李知其意。曰? 前日別后,細(xì)想來孟子也還略通。"贊曰:李太白不喜孟子,此人亦字太白,亦不喜孟子,豈效顰耶?肯與人酒吃,教他罵孔子,即坐上客常滿矣,孟子何足罵也。 三六氈帽 有暑月戴氈帽而行路者,遇大樹下歇涼,即將氈帽當(dāng)扇曰:" 今日若無此帽,就熱死我。" 贊曰:李太白詩云:" 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脫中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 如此驕慣,松風(fēng)亦是尋常。此人頭戴氈帽,行毒日中,到了樹下,摘去氈帽,便覺清涼自在,況用之以為扇乎,宜其感氈帽之恩也。再穿皮襖一領(lǐng),妙不可言。 三七儒士 有一甲科大尹,原是儒士中的,每遇闔學(xué)生員入見,甚是厭煩,常語人曰:"世間這一行人是多了的。" 贊曰:近來一二貴人每欲沙汰生員,殊為不近人情,恐激成藍(lán)袍大王之變。此位大尹欲盡去之,卻甚容易,只將天下生員都改名儒士可也。 三八李胡子 有姓李者,綽名李胡子。與姓張人隔壁居住。張素懼內(nèi),一夜張被妻打,逃至李處,李不平因持杖入張之家,痛打其妻。妻云:" 你與李胡子往來,學(xué)的心性都像他了。" 一丫頭執(zhí)火照之曰:" 不但心性像他,把臉嘴也都像他了。" 贊曰:劉玄子言其先人同年進(jìn)士劉鳳池觀政時(shí),與一同年隔壁居住。其同年常被妻打,劉一日問道:" 小弟每聽的打人,是打何人?" 其同年眼中流淚說:" 就是弟婦打小弟。" 后來又聽的打聲,劉即帶一鐵尺,翻墻過去,徑將此婦打死。懼內(nèi)的有這等鄰家,千金買鄰,未為多也。 三九謝公墩 謝公墩,謝安石基址也,后為王安石所有,而謝公墩之名不改。王安石題詩云:" 我名公姓偶然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yīng)墩姓尚隨公。" 贊曰:老王是個(gè)大經(jīng)紀(jì),他專要合天下的百姓做買賣,此墩是謝安石的墩,名既相同,王謝又是同堂,爭的極有理。 四零甘蔗渣 一人拾甘蔗渣而唼之,恨其無味,乃罵日:" 那個(gè)饞牢,吃的這等盡情?" 贊曰:普天下人想吃甘蔗,垂涎十丈。既到手中,誰肯吃的不盡情?有一等人唼的無味了,還不肯吐棄,轉(zhuǎn)更煩惱,此物本來甜,怪不得他難割舍也。 四一神像 鄉(xiāng)村路口有一神廟,乃是木雕之像。一人行路因遇水溝,就將此神放倒,踏著過水。后有一人看見,心內(nèi)不忍,將神扶在座上,此神說他不供香火,登時(shí)就降他頭疼之災(zāi)。判官小鬼都稟道:" 踏著大王過水的倒沒事,扶起來的倒降災(zāi),何也?" 這神說:" 你不知道,只是善人好欺負(fù)。" 贊曰:此神慮的甚是。踏神過水是何等兇猛,惹下他,甚事不做出來?善人有病,只是禱告神祗。但不合輕扶神像,攬禍招災(zāi),只該遠(yuǎn)遠(yuǎn)走去。所以孔子說:" 敬鬼神而遠(yuǎn)之" 也。 四二賀禮 有人遇喜慶事,其友封銀一錢往賀,書銀封云:" 銀五分,賒五分。" 已而此友亦有賀分,其人以空封書云:" 銀一錢,除五分,賒五分。 贊曰:漢高祖貧時(shí),與人慶賀,空封上寫著萬錢,英雄舉動(dòng)自別。此二人者,皆蟣虱之類也。 四三殷安 唐朝山人殷安嘗謂人曰:" 自古圣人數(shù)不過五,伏羲,神農(nóng),周公、孔子。"乃屈四指," 自此之后,無屈得指者。" 其人日:" 老先生是一個(gè)。" 乃屈五指日:" 不敢。" 贊曰:殷安自負(fù)是大圣人,而唐朝至今無知之者,想是不會(huì)妝圣人,若會(huì)妝時(shí),即非圣人,亦成個(gè)名儒。 四四西字臉 有川官得郡陛辭,宦者奏言:" 來日有川知州上殿,官家莫要笑。" 壽皇問曰:" 何故?" 奏云:" 其人裹上襆頭,西字臉也。 蓋其人面大而橫闊。" 明日朝參,壽皇憶前語,即笑不止,但云:" 卿所奏不必宣讀,容朕宮中自看。" 贊曰:生成西字臉,做了西川官,良非偶然。此人既到御前,便該留作近臣,長得天顏有喜也".注釋①天顏:舊稱帝王的容顏。 四五秀才買柴 一秀才買柴,曰:" 荷薪者過來。" 賣柴者因" 過來" 二字明白,擔(dān)到面前。問日:" 其價(jià)幾何?" 因" 價(jià)" 字明白,說了價(jià)錢。秀才曰:" 外實(shí)而內(nèi)虛,煙多而焰少,請(qǐng)損之。" 賣柴者不知說甚,荷的去了。 贊曰:秀才們咬文嚼字,干的甚事,讀書誤人如此。有一官府下鄉(xiāng),問父老曰;" 近來黎庶何如?父老曰:" 今年梨樹好,只是蟲吃了些。" 就是這買柴的秀才。 四六丁右武 丁右武為閩中司理,其府僚有行屬縣者,令庖人作白鲞湯,偶與門子相攘,打到面前,此官行票令縣官審問,其首句云:" 本廳素愛鲞湯。" 贊曰:文章發(fā)端最難,此公開口就說鲞湯,雖系行移①,亦若謝玄暉之于詩矣。 注釋①行移:一般官署間公文往還謂之行移。 四七德行 一富家生員賄買師長,得列德行受賞。有鄉(xiāng)紳謂之曰:" 是人說顏?zhàn)痈F,他有負(fù)郭田三十頃,如何得窮?只是后來窮了。" 其人不省請(qǐng)教,曰:" 也只為賣這田買了德行。""贊曰:賄買教官,能費(fèi)幾何?德行生員,能賞幾何?世間天來大德行都用錢買,這些窮措大何足言也①。 注釋①窮措大:舊時(shí)譏稱窮讀書人。 四八貧士 一貧士冬月穿夾衣,有謂之者曰:" 如此嚴(yán)寒,如何穿夾衣?" 貧士曰:" 單衣更冷。" 贊曰:夾衣勝單衣,單衣勝無衣,作如是觀,即能樂道安貧有一人恥說家貧,單衣訪友,其友問他" 如此寒天如何單衣?" 其人答曰:" 我原來有個(gè)熱病。" 其友知他是詐,留至天晚,送他在涼亭內(nèi)宿歇,凍急了,隨即逃走。又一日相遇,問他前日留宿,如何不肯次日再會(huì),其人說:" 我怕日出天熱,趁著早涼就行了。 " 四九劉貢父 劉貢父偶至一酒樓,壁上書" 春王正月,公與夫人會(huì)于此樓" ,蓋攜妓飲酒者所為也。貢父書其后曰:" 夏旱,秋饑,冬大雨雪,公薨。君子曰:' 不度德,不量力,其死于饑寒也宜哉。"'贊曰:世之似此公者甚多,其結(jié)果大率相同。有昝公名喜者,常與李夫人會(huì),后來囊空,怕受饑寒,就在李夫人家為奴,改名招財(cái),李夫人之母惡之,中毒而薨,尤為可哀。 五零石敢當(dāng) 有石敢當(dāng)者忽然能言,里甲急趨報(bào)官。官命負(fù)敢當(dāng)來,既至。 再三問之,不言。官怒,道是說誑。責(zé)了十板,仍命負(fù)之以出。 至途中遇識(shí)者問曰:" 報(bào)官如何?" 甲頓足曰:" 為此冤家,被官打了五下。" 敢當(dāng)曰:" 你又說誑昧了五下。" 贊曰:春秋時(shí)已有石言者。石敢當(dāng)偶然有言,若逢人即言,便是怪物,此里甲誠可打也。 五一打差別 郡人趙世杰半夜睡醒,語其妻曰:" 我夢中與他家婦女交接,不知婦女亦有此夢否?" 其妻曰:" 男子?jì)D人有甚差別?" 世杰遂將其妻打了一頓。至今留下俗語云:" 趙世杰夜半起來打差別。" 贊曰:道學(xué)家守不妄語為良知,此人夫妻半夜論心。,似非妄語,然在夫則可;在妻則不可,何也?此事若問李卓吾,定有奇解。 五二買靴 兄弟二人攢錢買了一雙靴,其兄常穿之,其弟不肯空出錢,待其兄夜間睡了,卻穿上到處行走,遂將靴穿爛。其兄說:" 我們?cè)賹⒊鲥X來買靴。" 其弟曰:" 買靴誤了睡。" 贊曰;此人能讓其兄。而不能空出錢,由孔方亦是家兄也。 五三貫休 僧貫休,婺州蘭溪人。錢镠自稱吳越國王,體獻(xiàn)詩云:"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镠令改為四十州,乃可相見,休曰:' 州添了詩方可改。" 贊曰:人之好諛,皆明知其虛譽(yù)而不能不好。只看錢镠原是十四州,便改作四百州,當(dāng)?shù)蒙跏拢亢纹涑兜跻病? 五四王知訓(xùn) 王知訓(xùn)帥宣州,入覲賜宴,伶人戲作一神,或問何人,答言:" 吾是宣州土地。" 問何故到此?答言:" 王刺史入覲,和地皮卷來。" 贊曰:州官入覲,土地隨之,此常事也,而獨(dú)言宣州,此必與王知訓(xùn)有讎者為之耳。 五五馮希樂 大歷年間荊州馮希樂善佞,嘗謁長林縣令,留酌,語令曰:" 仁風(fēng)所感,虎狼出境。" 正說中間,人報(bào)昨夜大蟲食人,令問之,曰:" 此必暫時(shí)經(jīng)過。" 贊曰:世間佞人甚多,偏是馮希樂被大蟲證出誑來。此物經(jīng)過,人便當(dāng)不得,何待駐扎也? 五六盡孝 一人事奉繼母,欲要盡孝,問一學(xué)究曰:" 古人事繼母的誰人最孝?" 學(xué)究曰:" 閔子騫最孝,他冬月穿著蘆花,把綿衣讓繼母之子。" 此人遂穿蘆花。又問:" 還有何人最孝?" 學(xué)究曰:" 王祥繼母冬月要吃鮮魚,他臥冰取魚。" 此人說:" 這個(gè)孝道難行。 " 學(xué)究問:" 何故?" 答言:" 王祥想是衣服還厚些。" 贊曰:臥冰定須凍死,教誰行孝?打開冰亦可取魚,何必臥也?而《晉書》明載之,豈有差錯(cuò),又說王祥繼母要吃黃雀,就有數(shù)十黃雀飛入幕中。今之黃雀只在茂林密葉,并不到人屋上。 當(dāng)由古今不同,晉時(shí)之冰不寒,黃雀皆癡。 五七懼內(nèi) 一士夫懼內(nèi),有教之者曰:" 君但飲酒至醉,膽氣自壯,歸到家中,生起事端,打他一頓,自然怕你。" 此士夫依法行之,果然將其內(nèi)人打了一頓,已是怕了。及至酒醒,這婦人說:" 你常時(shí)性體最好,今番如何下的毒手?" 此士夫說:" 酒醉了,不記的。" 婦人依舊打起來,此士夫說:" 非我之罪,原是某人教我如此。"婦人說:" 某人誠為可惡,你是個(gè)做官的人,這等耳軟,就該打了。" 贊曰:膿包之人,豈可與言哉?彼必不能聽,反漏于婦人,徒取咒罵,何益? 五八謎 有破謎者曰:" 上拄天,下拄地,塞的乾坤不透氣。" 問人是甚東西?其人曰:" 我也有個(gè)東西,頭朝西,尾朝東,塞的乾坤不透風(fēng)。" 破謎者日:" 不知。"其人曰:" 就是你那個(gè),我放倒了。 " 贊曰:莊列許多大言,原來就是這個(gè)東西,倒橫直豎,卻被此人說破,湛甘泉有詩曰:" 三山山外青天外,合作無窮如是觀。 道人獨(dú)在無窮外,但見乾坤小一丸。" 這道人又大的狠也。 五九隱身草 有遇人與以一草,名隱身草,手持此草,旁人即看不見。此人即于市上取人之錢,持之徑去,錢主以拳打之,此人曰:" 任你打,只是看不見我。" 贊曰:此人未得真隱身草耳,若真者誰能見之,又有不用隱身草,白晝搶奪,無人敢攔阻者,此方是真法術(shù)也。 六零米 一婦人與人私通,正在房內(nèi),丈夫從外來,婦人將其人裝入布袋內(nèi),立于門后。丈夫問道:" 布袋內(nèi)是甚東西?" 婦人著忙,不能對(duì)答,其人曰:" 米。" 贊曰:男女私通者名曰奸情,言其人皆奸詐之人也!俄n非子》載:李季之妻與人私通,季從外至,妻令其人赤身披發(fā)而出。季問:" 此是何人?" 妻曰:" 不見。" 季曰:" 我見鬼矣,不活矣。" 妻曰:" 不妨,用狗屎沐浴,可以禳災(zāi)。" 奸詐如此,真乃是鬼。此人入布袋內(nèi),自稱是米,愚蠢如此,乃是豬也。鬼也胡為,豬也胡為,豈不嘆殺人也? 六一瞽者 一瞽者與眾人坐,眾有所見而笑,瞽者亦笑。眾問之曰:" 何所見而笑?" 瞽者日:" 你們所笑定然不差。" 贊曰:瞽者之言不為無見,即終身隨人笑可也,但強(qiáng)笑不樂耳。人豈可無目哉?然有目而事事隨人,人差亦差者,頗亦不少。 六二瞽者 二瞽者同行,曰:" 世上惟瞽者最好,有眼人終日奔忙,農(nóng)家更甚,怎得如我們清閑一世?" 適眾農(nóng)夫竊聽之,乃假為官人,謂其失于回避,以鋤把各打一頓而呵之去。隨后復(fù)竊聽之,一瞽者日:" 畢竟是瞽者好,若是有眼人,打了還要問罪。" 贊曰:北方瞽者叫做先生,自有好處,世上欺天害理,行兇作霸,俱是有眼人,無一瞽者。只看這些農(nóng)夫,扮作假官,擅自打人,如此事瞽者卻做不出來,此便勝似有眼人也。 六三說合人 兩人因買田爭價(jià)告官,買者、賣者及說合人各問老不應(yīng)罪。 其說合人無力納銀,亦告人買地狀內(nèi)不寫說合人。官問何故無人說合,其人說:" 說合人都問了罪,誰人又敢說合?" 贊曰:此人抗違官斷,設(shè)計(jì)相嘲,真刁民也,宜重問罪名以警其后,不然則紀(jì)綱風(fēng)俗壞矣,何以居官? 六四代受打 有受人雇覓而代之見官受打者,以其所得之錢與行杖皂隸,打之稍輕。既出,則向雇己之人叩頭曰:" 恩主爺,不虧你的錢,就打殺了。" 贊a :此人以得錢受打?yàn)槎拢缋钏挂允饲厥苷D為二事,惜乎李斯無處打點(diǎn)也。 六五字學(xué) 王安石專講字學(xué),嘗曰:" 波乃水之皮。" 蘇東坡曰:" 滑乃是水之骨耶?"贊曰:安石之謬如此,其為相安得不亂天下?近日張新建乃從字學(xué)悟仙道,密傳姜仲文曰:" 婦女唾津名為華池神水,宜常常吮而吞之,可以長生。" 以活字乃千口水也。仲文仁者之壽。 無所用此,新建未老而逝。想其吞神水少也,惜哉。 六六善忘 一官極善忘。有商人得罪于其門子,官正坐堂,門子即差一人拘商人到。差人稟稱拿某人到,門子即于簽筒內(nèi)拔簽六根,叫六個(gè)皂隸打商人三十板,門子大聲喝令去罷。此官直目而視,不知所以,退至后堂坐下,問門子" 適間商人誰叫他來" ?門子稟道:" 爺著叫他。" 此官又問:" 因何打他?" 門子稟道:" 爺看簽筒,小的就知是要打他。" 官不能答,俯仰尋思,心中恍忽,看著門子說道:" 這件事多一半是你做的。" 贊曰:余親見新樂一童生,每讀書數(shù)行,晝夜不歇,轉(zhuǎn)眼盡忘。此等人只是不可做官,若閑暇無事,靜坐高眠,就是個(gè)活死人,猶勝于機(jī)巧詐偽之徒也。 六七僧與雀 鷂子追雀,雀投入一僧袖中,僧以手搦定曰:" 阿彌陀佛,我今日吃一塊肉。" 雀閉目不動(dòng),僧只說死矣,張開手時(shí),雀即飛去。僧日:" 阿彌陀佛,我放生了你罷。" 贊曰:此雀頃刻遭二死,竟能得生。蓋亦一定之命,此僧殺生念佛,是名謗佛;不得殺生亦念佛,是名誑佛,只此便合入地獄也。 六八官判案 一人與人各帶資本出外買賣,離家日遠(yuǎn),行到無人之處,此人將那人打死,取其資本,得利而回。向那人家說某人不幸病死了,其家亦不疑猜,后來又將那人的妻娶了。不料那人打死之后又得蘇醒,將養(yǎng)許時(shí),來到家中。告官圖財(cái)打死。強(qiáng)娶其妻。官將告人重責(zé),問作誣告,批狀云:" 既云打死,如何尚在,娶用財(cái)禮,何為強(qiáng)娶?" 贊曰:史書載范睢被須賈打死,后來做了丞相,此官想是不曾看見。鄭元和被其父打死,后來又唱蓮花落,想是也不曾聽的。 與人同出而先歸,親口說人已死,又娶其妻,打死之情頗亦易見。 又有一官,素日貪濫。偶有剜墻之賊,半截身入,磚忽塌下,不能進(jìn)退而死。次日賊家告官,為故壘虛墻。壓死貧賊事。此官徑作人命檢問,得銀才放。官之昏者以圖財(cái)致命成誣告,官之貪者以打死貧賊害富家,蒼天蒼天。百姓們何處伸冤也! 六九經(jīng)義 政和中舉子皆試經(jīng)義。有學(xué)生治《周禮》。堂試以" 禁宵行者" 為題,此生答義云:" 凡盜賊奸淫,群為過惡者。白晝不能顯行也,必昏夜合徒竊發(fā),蹤跡幽暗,雖欲捕治,不可物色,故先王命官曰' 司窹氏' ,而立法以禁之,有犯無赦,宜矣。不然則宰予晝寢何以得罪于夫子?" 學(xué)官甚喜其議論有理,但不曉以宰予晝寢為證之意,因召而問之:" 此何理也?" 生員乃曰:" 晝非寢時(shí)也,今宰予正晝而熟寐,其意必待夜間出來胡行亂走。" 贊曰:禁宵行是巡更火夫的事,卻立個(gè)官,四海九州得多少官?《周禮》胡說每每如此。此生引宰予為證,殊有思致。有解《論語》者說道,宰,殺也;予,我也,雖宰予而必晝寢。禁宵行易,禁晝寢難矣哉。 七零楊大年 楊大年年未三十,與梁翰、朱昂同在禁掖,二公皆高年,楊每戲侮之。一日,梁謂大年日:" 這老亦待留與君。" 朱于后搖手曰;" 不要留與他。" 贊曰:說與少年渾不信,老夫曾是少年人。此呆少年非但輕薄,有等瑣碎老者,自招戲侮。余郡楊才庵公少時(shí),一老酸惡之,曰:" 后生到我這般年紀(jì)還早些哩。" 楊公曰:"先生到我這般年紀(jì)也還早些哩。" 七一取經(jīng) 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到了雷音寺,師徒三人見了佛,佛吩咐弟子管待了,與他真經(jīng)。迦葉長者苦苦索要常例,唐三藏?zé)o奈,只得將唐天子賜的紫金缽盂與了他。豬八戒好生不忿,回去稟稱" 迦葉長者索要常例,受了個(gè)金缽盂".羞的長者臉皮皺了。佛說:" 佛家弟子也要穿衣吃飯,向時(shí)舍衛(wèi)國趙長者請(qǐng)眾弟子下山,將此經(jīng)誦了一遍,討得他三斗三升麥粒黃金,你那缽盂有多少金子,也在話下。" 說的個(gè)豬八戒好似箭穿了雁嘴,惱恨恨的走出來,說道:" 逐日家要見活佛,元來也是個(gè)要錢的。" 唐三藏說:" 徒弟不要煩惱,我們回去,少不的也替人家誦經(jīng)。" 贊曰:列宿之中有天錢星,道書言牽牛娶織女,借天帝錢二萬,久不還,被驅(qū)在營室。天也愛錢,況于人乎,佛果無誑語也。 七二盜跖 柳盜跖死后魂靈不散,打劫的財(cái)物一些帶不到陰間,饑寒難忍,意欲作賊,爭奈嘍羅們一個(gè)也沒有。閻羅王怕他害人,不許轉(zhuǎn)生,連禽獸也不許他做。思量無奈,到處羅唣,娼婦人家替他蓋下矮小廟宇,圖些酒食,因他排行第三,叫做三郎神,這個(gè)神見了小鬼也要回避,偶然行路之間撞遇孔圣人,回避不及,跪在路旁。孔圣人說道:" 你當(dāng)初那等火性,如今怎么這樣小心?" 盜跖說:" 自從聽了圣人的言語,近來也略有些涵養(yǎng)。" 贊曰:盜跖橫行殺人,在泰山下,孔圣人去勸化他,他就要吃孔圣人的心肝。及至死后,卻受樂戶的香火,樂戶家女子初學(xué)彈唱,定要先參見他,乞討聰明。有等妓女將他暗暗供養(yǎng),不令人見,因他的眉毛盡白,叫做"白眉神" ,他就作" 花柳魔" ,勾引的浪蕩子弟都來此家揮金如土,這樣人說不得他個(gè)無恥。一日眾判官稟問閻王曰:" 柳盜跖辭世多年,何不收在地獄?卻教做那等丑神。" 閻王曰:" 此是上帝之意,著他在世間做惡人的樣子。 " 眾判官合掌贊嘆,上帝千方百計(jì),只是要人行善。一時(shí)鬼王夜叉,牛頭馬面,豬嘴獠牙,一切小鬼聞之,皆大歡喜而退。 孟黃鼬傳附 黃鼬者,鼠之類也,尾長嘴尖,性喜吃雞,晝則伏在穴內(nèi),夜則入人家尋雞而吃之。延津有一酸子,姓孟,亦好吃雞,苦無錢買,專一捏害良民,呈告有司處,其人將肥雞謝罪,方得饒免,以此綽號(hào)" 孟黃鼬".這黃鼬后來做了平原郡教官,善用軟局哄著秀才們送他束脩。有等秀才永不見教官之面,這黃鼬使著門斗三番五次去請(qǐng),務(wù)令來見,見了濃笑深揖,說道:" 久仰盛德,特請(qǐng)相會(huì)。" 一會(huì)便令門斗往市中沽淡酒一二壺,留酌而去。攪亂的些秀才們。勤學(xué)的不得讀書,懶惰的不得自在,少不的送些束脩,貧的也送一只雞。送了一次,就有許時(shí)不請(qǐng)。這黃鼬積了些錢鈔,打點(diǎn)上司,委他高城署印。交代之后,見了吏書們,咄咄喃喃說道:" 你這伙先兒們,把我這寒官看不在眼里。" 眾吏書們商議,這黃鼬原是個(gè)臟東西,觀其意只是要錢,大家攢了些銀子,送進(jìn)以后,見了吏書春風(fēng)和氣,如爺兒父子一般,卻將門皂人等叱來呵去,平空的就大聲說,可惡該打。這些人背后說:" 我們有甚可惡,只是不曾送錢。" 合衙人都將些銀錢送上,作為見面禮,這黃鼬喜笑花生,說道:" 我問的說高城風(fēng)俗淳厚,話不虛傳。" 這衙役們奸猾的都替他說事過錢,但有告狀的,不拘原被干證一齊問罪,追銀急于星火。百姓不敢告狀,卻又差人緝?cè)L,街坊爭攘的都拿入縣中,問罪折銀?上У靡庵畷r(shí)新官將到,上納緡贖的未免懶散。皂快們一則被他將甜句兒和哄,二則圖些酒食財(cái)物,都替他上緊捉拿來。黃鼬說稱:" 許用折貨。" 釵環(huán)首飾,紅裙綠襖,一切得用之物,都來交納,分明似個(gè)典當(dāng)鋪,投至新官到時(shí)取贖,分毫不少。將縣內(nèi)床帳桌椅,壺瓶碗盞,炊帚馬杓,匙筷笊籬,各項(xiàng)什物,用騾車盡行裝載而去。高城百姓滿街圍看,內(nèi)中一人說:"孟黃鼬原來是高城一個(gè)女子。" 旁人問:" 是如何說?" 此人說:" 這許多東西都是他的嫁妝。" 太史公日:《易》云" 大人虎變".大人者,做大官者也。孟黃鼬教官之才耳,故所好不過吃雞,終年吃的值幾貫錢,其轉(zhuǎn)男成女,嫁妝亦未為厚。若大人做大官,便是插翅猛虎,單吃人肉,賢人豪士,公子王孫,遇他餓時(shí)就一口吞之。三年五載,任滿回家,黃金白玉,大珠怪寶,肥銀響鈔,倭緞吳緩,以至常用些小之物,皆是地道所出,至巧至精,盛以描金彩漆之箱,裹以紫絨紅皮之套,遮天映日,拍路飛塵,雖沈萬三之嫁女,不及十分之一。若使子子孫孫皆能保守,千百世用之,尚不能盡也。 書《笑贊》后 余偶于市肆中,得笑贊一本,觀之,為之絕倒,客至每出以為娛。有識(shí)者以為致佳,而《盜深篇》尤奇。余于《莊子》得跖之生平,于《呂覽》知其將死,操金錐以葬,欲要抨三皇五霸的頭。于此書乃知其死后之事,必幽經(jīng)秘典所載。盜跖之性可至惡,即其死后寧寄食于倡優(yōu),曾不出一善言,賢于世之言清行濁者遠(yuǎn)矣。此事頗有訛缺,余稍校定而刻之,與世之韻人共焉。 蓬丘道人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