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梁實秋先生 聶華苓 我認(rèn)識梁實秋先生,正值我一生最黯淡的時候。在60年代初,生活宛如孤島。我在臺灣大學(xué)和東海大學(xué)兩校教創(chuàng)作,在臺大校園和大廈山上和學(xué)生們在一起,是我枯寂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再就是和海音、孟瑤一同于周末去梁先生家。 梁先生、梁師母都是美食家。我們?nèi)ニ麄兗抑,就知道那天梁師母給我們吃什么:餃子呀,薄餅呀,炸醬面呀,全是梁先生喜歡吃的食物。他那時已有糖尿病,只有望食興嘆,淺嘗即止。我們可樂了,不但吃得好,還可聽梁先生講笑話,還可看梁先生故作饞相扮小丑——他是很好的演員。他妙語如珠,睿智之中透著孩子般無奈的天真,仿佛是報復(fù)我們那幾個白吃:你們不準(zhǔn)我吃,好!我就講笑話,笑得你們噴菜,笑得你們流淚,笑得你們告饒。梁先生用笑話代替炸醬面,才不致“饞”得很痛苦。 吃喝談笑之中,偶爾也談文壇舊事。我們巴巴地問到徐志摩、陸小曼、冰心、老舍、沈從文……例如,我們會問:“冰心是什么樣兒?”梁先生笑笑,想起了他的秋郎時代吧?“長得不錯!彼麤]多說。從他那一笑之中,我就可以想象冰心年輕時清麗的模樣。 1972年,我和安格爾去西雅圖,正值梁先生和梁師母在文薔那兒。楊牧邀我們和梁先生夫婦一起去一中國餐館。8年不見,相見特歡。梁先生和安格爾一見如故。 從那次見面以后,就沒再見到梁先生、梁師母了。那已是16年前的事了。我們?nèi)匀慌紶柋舜藢懛舛毯,就是我到國外去,也告訴梁先生一聲。1974年春,我和安格爾在亞洲七八個國家旅行了3個月,也到了臺灣,梁先生梁師母仍在西雅圖。6月回到愛荷華,就看到梁先生的英文信。那是他寫給我的唯一一封英文信,為的是要安格爾也立刻看到,不必經(jīng)我翻譯。他迫不及待地要我們知道他喪妻的悲痛。梁師母在去超級市場途中遭梯子擊倒去世了,那天是4月30日。梁先生的信是5月4日寫的,正是為梁師母悼祭的日子。讀著梁先生的信,我非常擔(dān)心他如何打發(fā)以后的日子,因為我知道他如何依賴梁師母。 幾個月之后,1975年初,我又收到梁先生從西雅圖來的信,告訴我他在臺灣認(rèn)識了韓菁清女士,并已結(jié)不解之緣!拔业暮糜褞缀醵汲址磳驊岩晌业膽B(tài)度……”我將信譯給安格爾聽。我倆立刻各自給梁先生寫了信,告訴他我們十分高興他又找到幸福,不必為外間閑言閑語所擾。我們也告訴他,年齡的差別不是幸福的障礙,甚至文化的區(qū)別也不是,重要的是彼此了解、尊重、體諒、寬容和忠誠。 梁先生立刻又來了信,又是迫不及待地,表示“感激涕零”。他忽然成了戀愛中的慘淡少年,需要支持,需要保證,需要信心。梁先生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位給人支持、給人保證、給人信心、大仁大智的人,沒料到他在愛情面前也會如此脆弱。就因為這點兒“脆弱”,梁先生才更可愛、可敬、可佩! 梁先生早在70年代初就一再提到,我應(yīng)該回內(nèi)地看看。直到1978年才成行。那年我見到的第一位作家就是和梁先生有不尋常友誼的冰心。她是我想象中的模樣:一座非常典雅的象牙小雕像。年代久了,象牙雕像變色了,但還是細(xì)致得逗人喜愛。 我也見到梁先生的朋友沈從文先生,那是1980年,在一個作家宴會上。我在多年前曾將《從文自傳》的片斷譯給安格爾看。他十分佩服沈先生。宴會上有一位紅光滿面、微笑不語的老人。我要安格爾猜他是誰。安格爾猜不出來。我對他耳語。 “啊,沈從文!”他大叫,熱烈握他手。 我發(fā)現(xiàn)沈先生很少吃菜。他說平時只吃面條,吃很多糖。 我問:“為什么吃那么多糖呢?對您身體不好呀!” 沈先生笑瞇瞇地說:“因為以前我愛上一個糖坊的姑娘,沒有成,從此我就愛吃糖! 梁先生,這些都是您想聽的話。我還有許多話要對您講,滿以為見面時可以告訴您。但您已經(jīng)走了,又是迫不及待地,走得那么匆匆。 。ㄕ1月8日《中華讀書報》,原載《最美麗的顏色》一書,江蘇文藝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