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和張金玲 子嬰 五年前(1976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故事影片《希望》。從各地借來的一群青年演員中,差不多都早已有了“意中人”,只有29歲的徐敏和25歲的張金玲還未曾嘗過愛的滋味。 眼神兒不對勁 徐敏和張金玲,分別是《希望》的男女主角,一塊兒研究劇本,一塊兒學開電單車(演戲需要),一塊兒試鏡頭,一塊兒看樣片……一塊兒…… 當時,攝制組明文規(guī)定青年演員之間不許談戀愛。開始,倆人都不肯承認。 “不認帳?看樣片!” 找來樣片一看──雖然他倆演的是兄妹,雖然試拍只是相互隨便看幾眼,可那眼神兒不對勁。膠片無情地把他們的內心一泄無余。倆人傻啦,不再嘴硬啦。 于是,攝制組的“頭頭”們開會,把張金玲批哭了(張金玲是演員組長)。從此,研究戲也好,看樣片也好,當中總夾著個副導演。但是,無形的壓力反而把他們壓得更近了。后來,索性在食堂里同桌吃飯了。 問他們誰先看上誰?徐敏“嘿嘿”一笑。 婚禮委員會 兩年之后,老導演謝鐵驪特意給徐敏在《大河奔流》里安排了一個小角色,以便有機會使他去外景地跟張金玲見個面。 一下火車,老演員張瑞芳就鄭重宣布:大家已經組織了一個“婚禮委員會”,決定在外景地主辦他們的婚事! “什么都沒準備呢!--“沒關系,一切從簡! “還沒跟父母商量。”--“沒關系,先斬后奏! “還沒登記呢!--“沒關系……不,這個關系重大!” 于是,謝鐵驪搶著把徐敏的戲拍完,讓他先回北京:購置家具,稟告父母,準備登記。徐敏到了北京之后才發(fā)現,張金玲所在單位開的那張結婚證明馬上就要過期啦,等金玲回來,拿著過期的證明還是登不上記。咋辦? “這個好辦!”北影廠演員劇團的頭頭說,“咱們這兒有的是女演員,咱們來一場‘假扮金玲去登記’。” 第一位姑娘,不合適;第二位姑娘,男朋友反對;第三位姑娘訥訥地說:“誰不認識金玲?揭穿了多難為情……” 最后,還是徐敏好求歹求,結婚登記處的人員才答應通融一下,等金玲回來。 10月12日,張金玲從外景地回到北京。 14日,舉行婚禮的當天上午,張金玲還在棚里錄音,徐敏還在趕著油漆酒柜。晚上的結婚典禮,成了北影廠文革后第一個舞會,老演員陳強為年輕一代的演員婚事高興,跳得渾身冒汗。 婚后第二天,張金玲就進棚工作;一周后,南下上海去拍《從奴隸到將軍》。電影,使他們結合,也使他們時時暫別…… 牛郎與織女 結婚以前,徐敏已先調到北影廠;結婚后,張金玲也調入北影廠。這樣一來,他們總可以廝守在一起了吧? 不。他們在北影宿舍安的那個小巢,幾乎常年空著。1980年他們總共只在一起呆了21天。他們就像銀色的鳥兒,在廣闊的長空飛行,各奔東西,總也碰不到一起。 張金玲在上海拍《從奴隸到將軍》的時候,徐敏在北京拍《婚禮》。 拍完《婚禮》之后,徐敏趕往上海拍《四0五謀殺案》,而張金玲卻從上海趕回北京,拍《瞧這一家子》。 接著,張金玲去東北拍《黃英姑》,徐敏去西北拍《親緣》。 之后,張金玲在北京拍《許茂和他的女兒》,徐敏在南京拍《零點起飛》…… 結婚一周年,他們沒在一起過。結婚兩周年,他們也沒在一起過。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還有一次鵲橋相會呢!1981年,結婚三周年的紀念日,他們相許一定要見見面:當時徐敏正在香港拍《大海在呼喚》,趁“上!碧栐谏虾2窗兜臅r候,張金玲從南京趕到上海,相聚了四天,徐敏便又到香港了。 他們現在難得相聚還不是什么嚴重的事,反正年輕,來日方長。徐敏的88歲的老奶奶可等不及了,老人家急著抱重孫呢!老奶奶倒挺開通: “生男生女沒關系,反正你們得給我生一個。生了就送過來,你們還去拍你們的電影,一天也不用你們帶,一分錢也用不著你們花。反正你們得給我生一個!闭媸请y題! 愛的樂趣 他們只要聚在一起,話題總離不開電影,徐敏演《婚禮》的時候,張金玲在家?guī)椭殤虺3>毜桨胍;張金玲演《大河奔流》有一段裝瘋的戲,徐敏就陪著她上街找瘋子,回家倆人就裝瘋。 為了“開拓戲路”,張金玲去演了一個綠林女豪杰黃英姑,自己花了很多力氣,結果令人失望。小兩口去請教老導演陳懷皚,大年三十之夜,就把張金玲說得難過得哭起來;接著,初一、初二,陳懷皚從表演理論到張金玲本身的表演素質,整整談了一個春節(jié)! 金玲想通了,輕裝上陣。在《許茂和他的女兒》中,她演三姑娘,有一場為四姑娘打抱不平的戲,她一邊罵陣,一邊搓麻繩,搓、甩、捋、轉,語言和動作巧妙地配合,活靈活現。 當然,金玲從小在農村長大,說起搓麻繩,她搓了十幾年,搓了賣,以此為生--誰能演得過她? 小兩口笑了,甜在心里。這就是愛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