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不該被遺忘的楊匏安


作者:不該被遺忘的楊匏安     整理日期:2013-06-02 12:17:46


  
  不該被遺忘的楊匏安
  王曉建
  70年代初,正處在“文化大革命”沒有書讀的歲月。有一次,我通過朋友輾轉借到一本王純一編撰的《西洋史要》。這本20多萬字的書于1930年由上海南強書店出版,簡明扼要地敘述了歐洲的歷史,從古代一直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盡管今天看來此書有詳略失當?shù)娜毕,可在二十七八年前,還是使尚沒有系統(tǒng)學過世界史的我眼界大開。該書作者王純一的名字,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后來,我進入黨史軍史的研究領域,這才知道,王純一其實就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楊匏安的化名。
  楊匏安,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南屏鎮(zhèn)北山村?今屬珠海市?人,1896年降生在一個破落的商人家庭。中學畢業(yè)后,楊匏安回家鄉(xiāng)當了一名小學教員。不久他因揭發(fā)校長貪污而不能立足,便東渡日本橫濱求學。在日本,他利用工余時間廢寢忘食地鉆研,終于熟練地掌握了日文,從此他成了圖書館的?。有時下工太晚來不及去圖書館,他就進書店翻書、讀書。楊匏安讀了一大批政治、經濟、哲學、文學方面的書籍,還初次接觸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1919年,在日本自學有成的楊匏安回到廣東,婚后在澳門、廣州一面當教師,一面寫作。他在《東方雜志》、《廣東中華新報》等報刊發(fā)表了許多雜文、隨筆、詩歌、小說。他的筆下大都是憂國憂民、觸及時弊之作。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楊匏安陸續(xù)撰寫、發(fā)表了許多宣傳新文化、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如《青年心理學》、《美學拾零》、《唯物論》、《社會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等。其中《馬克思主義》一文的發(fā)表時間稍晚于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屬于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之一,可以說為廣東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作了思想準備。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對楊匏安這篇文章評價甚高。
  1921年春,廣州共產主義小組成立,楊匏安立即加入。7月23日,上海、北京、廣州、湖南、湖北、山東6個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聚集上海,舉行了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那時全中國總共有53名共產黨員,楊匏安就是建黨之際這53名共產黨員中的一員。
  最初,楊匏安在黨內主要從事宣傳工作。1923年,共產黨開始與國民黨合作,共同推進國民革命。楊匏安按照共產黨的決定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先后擔任國民黨廣州市第十區(qū)分部負責人、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常委兼組織部長、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理部長、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他還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與汪精衛(wèi)、蔣介石、譚延、胡漢民、譚平山、林伯渠、陳公博、甘乃光一同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成為“九大常委”之一。
  楊匏安在參與領導省港大罷工期間,有一天孩子們在存放過罷工捐款的麻袋里揀到兩角錢硬幣,楊匏安吩咐他們立刻送到省港罷工委員會去。時任共產黨廣東區(qū)委委員長的周恩來,曾稱贊楊匏安“為官廉潔、家境清貧”,國民黨領袖孫中山也注意到了楊匏安,頗賞識這位年輕干練的香山同鄉(xiāng)。
  1927年,楊匏安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監(jiān)察委員。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后,南京政府將楊匏安列入“秘字第一號令”中要通緝的“共產黨首要”名單。該名單上總共有197人,楊匏安被排在陳獨秀、譚平山、林伯渠、吳玉章等之后,為第8位。在逆轉的形勢下,楊匏安與譚平山、毛澤東等“跨黨”的共產黨員,以國民黨中央委員的身份,聯(lián)合宋慶齡、何香凝、鄧演達等國民黨左派,共同發(fā)出了聲討蔣介石的通電,號召“去此總理之叛徒,本黨之敗類,民眾之蟊賊”。7月,汪精衛(wèi)把持下的國民黨中央宣布“分共”、“清黨”,楊匏安被免職、開除國民黨黨籍并受到武漢政府通緝。
  楊匏安不畏懼白色恐怖,他出席了中共中央“八七”緊急會議,受命協(xié)助廣東黨組織接應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并在國民黨張發(fā)奎部隊開展統(tǒng)戰(zhàn)工作。正當楊匏安冒著危險為革命事業(yè)四處奔波之時,左傾盲動主義急性病在黨內取得了支配地位。在瞿秋白主持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楊匏安與毛澤東、周恩來等被指責犯了“機會主義”錯誤。楊匏安受到留黨察看的嚴厲處分,還被撤消了中央監(jiān)察委員的職務。
  大革命蓬勃發(fā)展時,楊匏安身兼共產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和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的要職?纱蟾锩『蠖潭處讉月內,他卻失去了在國民黨中央和共產黨中央的職務;還被國民黨通緝、共產黨處分。在這種情況下,楊匏安對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的信念依舊堅定不移!段餮笫芬罚褪撬谶@個時期編譯撰寫的。
  1930年,楊匏安擔任了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農民部副部長。
  1931年7月,楊匏安被國民黨特務和租界巡捕逮捕。蔣介石曾與楊匏安同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委,鑒于楊匏安在國民黨內的影響,蔣介石先后派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吳稚暉和廣東香山籍的國民政府委員吳鐵城面見楊匏安,勸他自首,脫離共產黨投向國民黨。面對這些熟人、同鄉(xiāng)的勸降,楊匏安堅決地說:“我從參加革命開始,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變節(jié)不行?”“殺了一個楊匏安,殺不盡千萬個楊匏安?”1931年8月,楊匏安被槍殺于上海龍華。就義前,他口占一首五律詩《示難友》,與難友們共勉以生命堅持革命氣節(jié)。全詩如下:慷慨登車去,臨難節(jié)獨全。
  殘生無可戀,大敵正當前。
  知止窮張儉,遲行笑褚淵。
  從茲分手別,對視莫潸然。
  1941年皖南事變發(fā)生,國民黨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周恩來曾引用這首詩,激勵、教育留在重慶的中共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工作人員。建國后,詩人蕭三將它編入著名的《革命烈士詩抄》。
  摘自《縱橫》2000年第8期 王曉建 文?





上一本:彭真向我們鞠躬 下一本:眾人眼中的葉利欽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不該被遺忘的楊匏安的作者是不該被遺忘的楊匏安,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