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和許姬傳
作者:梅蘭芳和許姬傳 整理日期:2013-06-02 12:07:01
梅蘭芳和許姬傳 鄧賓善 許姬傳是梅蘭芳的秘書。從1931年起他即與梅蘭芳合作,在以后的數(shù)十年間,他不僅全力輔佐梅蘭芳,在梅派藝術(shù)的發(fā)展道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與梅蘭芳和梅的全家始終保持著親如一家的友好關系,成為藝壇一大佳話�! ≡S姬傳生在蘇州,8歲時母親把他送到杭州從外祖父讀書。許姬傳與梅蘭芳初見于1916年11月下旬,堂兄許伯明專程護送梅蘭芳來杭州演出,他答應帶許姬傳等到后臺去看梅蘭芳。那一晚梅蘭芳演的是昆曲《佳期·拷紅》。戲畢,許伯明帶他們同到化妝室見梅蘭芳,向梅蘭芳介紹說:“這是我的堂弟——姬傳、伯遒、源來,他們都會唱昆曲,吹笛子�!泵诽m芳和他們一一握手,含笑說:“昆曲出在南方,你們聽哪句腔唱得不準、哪個字念得不合適,請你們告訴我。”梅蘭芳謙遜的態(tài)度,給許姬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家后,他對源來弟說:“名滿南北的梅蘭芳,卻沒有好角習氣,對我們幾個小孩還那么謙虛,真了不起。” 20年代末,梅蘭芳率團到天津演出,恰逢軍閥混戰(zhàn),鐵路中斷,梅蘭芳和姜妙香、姚玉芙、王少卿等被阻天津,住息游別墅達十余日。當?shù)孛麝愐松p夫婦每日約請梅蘭芳到寓所便飯,許姬傳、許源來兄弟列席作陪。這是許姬傳和梅蘭芳的第二次見面�! �30年代初,梅蘭芳為避日偽凌辱,舉家南遷上海,許姬傳也恰好自天津到滬定居,許、梅又得以在上海碰頭。梅蘭芳常托許姬傳找俞振飛為自己拍曲,找許伯遒吹笛伴奏,許、梅關系進一步密切。因此,當梅蘭芳欲覓一位文筆嫻熟且深諳戲曲藝術(shù)的秘書時,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許姬傳。梅蘭芳于是找到許的母親,懇陳來意。母親一錘定音,由此開始了許姬傳與梅蘭芳長達數(shù)十年的合作�! ∽鳛槊貢�,許姬傳委實是最合適的人選了,以后的歷史證明,許姬傳也確實不負梅蘭芳的知遇之恩。他執(zhí)筆編寫劇本,斟酌推敲唱腔,代梅出訪會友,隨同出國訪問,可以說全身心地撲在了梅蘭芳的藝術(shù)事業(yè)上。他首先為梅蘭芳創(chuàng)編了鼓舞民眾奮起抗戰(zhàn)的《抗金兵》、《生死恨》兩劇,演遍大江南北,震懾了日偽政府。自此,兩人形影不離,情同手足。后梅蘭芳蟄居香港,蓄須明志,兩人仍鴻雁傳書,互訴衷腸�?箲�(zhàn)勝利后,友情更深。特別是解放以后,無論梅蘭芳到外地演出或調(diào)查研究、搞學術(shù)交流,許姬傳始終追隨左右。他不但為梅蘭芳執(zhí)筆寫了《舞臺生活四十年》、《東游記》、《我的電影生活》等書,而且自己也撰寫了《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許姬傳藝壇漫錄》等精心之作,傾其全力介紹梅蘭芳的藝術(shù)生涯和梅派藝術(shù)的特點、精華,成為梅派藝術(shù)的主要闡述者。 這方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舞臺生活四十年》一書的寫作。該書是50年代初應上海《文匯報》之約,由梅蘭芳口述、許姬傳執(zhí)筆所寫的中國第一部演員自傳體著作。當時梅劇團由上海到天津演出,住在順德飯店后三樓的一角。每天利用中午吃飯時晚上臨睡前的空隙,梅蘭芳與許姬傳做兩小時以上的談話。先由許姬傳速記下來,第二天清晨整理成稿寄給在上海的許源來,經(jīng)許源來潤色修改并配合插圖照片后,送交《文匯報》發(fā)刊。該書于1950年10月16日開始在報上連載,共連載了一百九十期,第一、二集分別于1952年、1954年出版。第三集的寫作,則因梅蘭芳工作繁忙,直到1958年《戲劇報》約稿,才又正式提上日程。第三集的寫作,按預定的提綱,涉及到更多的梨園舊事,采訪和搜集資料的工作量大,困難頗多。梅蘭芳看到許姬傳有點躊躇,便開玩笑地說:“事情總是開頭難,但慢慢就苦盡甘來,樂在其中。我是望七之年,你已花甲一周,照這個提綱寫是很辛苦,我們要抖擻精神,緊鑼密鼓地干�!边@一席話,鼓起了許姬傳的干勁。為寫好其中余叔巖這一章,他先后訪問了老藝人、老朋友、余門弟子、與余合作過的演員、樂隊等五十余人,除了向朋友借閱資料,還在圖書館摘抄了不少報刊資料。不久,梅蘭芳病逝,許姬傳根據(jù)他的遺言,繼續(xù)考訂修改補充,成稿后在香港《文匯報》發(fā)表�!段枧_生活四十年》的出版,是對編寫中國戲曲歷史的一大貢獻,贏得了一致的好評,成為傳世之作。作為執(zhí)筆者,許姬傳不辭辛勞,一絲不茍,實功不可沒。 梅蘭芳比許姬傳大7歲。許姬傳成為梅蘭芳的秘書后,梅對許是處處關心、提攜,許對梅是事事尊重、匡助,兩人關系之密切自不待言,許、梅兩家也因此而結(jié)為通家之好。梅蘭芳自京遷滬后,常到咸益里許家吃飯,被請的客人中還有馮幼偉、吳震修、姚玉芙等“梅黨”成員。許母常和梅蘭芳擺談幾十年前北京城的情景,并經(jīng)常饋贈親手制作的別具風味的食品,對此梅蘭芳備覺親切,銘感在心。每逢春節(jié)正月初,梅蘭芳必向許姬傳的父母拜年,并拿紅紙包封一百元老法幣親手交給許母說:“您給我的山雞、素鵝、粽子大家都愛吃,我沒什么東西送您,這點小意思您留下零花”。許母笑著說:“我兩個兒子整天在你家打擾您,您還這么客氣�!�1958年許母過世后,梅蘭芳為許的父母親撰寫了墓表。解放前,許姬傳常住上海馬斯南路?今思南路?梅宅,梅府上上下下亦不以“外人”視之。1949年,許姬傳隨梅蘭芳到北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文代會,梅蘭芳應周總理之請出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之后,許姬傳和梅蘭芳一起入住北京護國寺街一號新居,自此至1968年一直居此,成為梅府的重要一員。梅蘭芳逝世后,許姬傳受到了梅家后代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拔母铩睍r,護國寺街梅宅被紅衛(wèi)兵占據(jù),許姬傳被迫遷居張自忠路。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許姬傳的張自忠路住房屋頂開裂。梅夫人福芝芳聞知后特派孫兒梅衛(wèi)東接他到簾子胡同居住?梅蘭芳逝世后,梅夫人為避觸景傷情而搬此居住?,梅家對許姬傳之關愛,于此可見一斑。“文革”結(jié)束后,梅派嫡傳梅葆玖恢復了演出,許姬傳感到由衷的高興。他重又操觚,擔負起了整理劇本、選擇劇目的工作,并相繼寫出了《梅葆玖的舞臺藝術(shù)》、《香島梅訊》等文章。在舉辦電視廣播講座和各種梅蘭芳紀念活動中,也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梅葆玖笑著夸獎地說:“八十老翁還有那么大的勁頭,使人吃驚,您可說是‘退而不休’�!�1986年,護國寺街梅宅被辟為梅蘭芳紀念館,許姬傳復遷居紀念館,自嘲為一個“看家護院”的人。1990年9月12日,90高齡的許姬傳老人,因勞累過度而病逝,臨終前還審閱了《德藝雙馨:藝術(shù)大師梅蘭芳》一書的部分書稿。他是握著弘揚梅派藝術(shù)的筆離開人世的?許姬傳鐘情梅派藝術(shù),幾十年如一日,鍥而不舍,未敢稍怠,令人欽敬不已�! ∶诽m芳和許姬傳,一個是一代京劇藝術(shù)大師,一個是杰出的梨園文人。他們珠聯(lián)璧合的合作和山高水長的情誼,為后世留下了值得效法的學習楷模和繽紛藝壇的永久懷念。 摘自《人物》2000年第8期鄧賓善文?
|
若本书不能下载,请微信扫描右下角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别院书香”,书友将给您分享本书。 若下载压缩包有密码,同样扫码关注,回复“解压密码”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