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是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準(zhǔn)在美國發(fā)行,于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于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
《洛麗塔》(Lolita),又譯為《洛莉塔》、《洛麗泰》、《羅莉泰》,是俄羅斯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發(fā)表的成名小說。
《洛麗塔》最令人嘆服的成就之一就是,作為一個移民作家的納博科夫比絕大多數(shù)土生土長的美國作家更逼真地創(chuàng)造了美國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但這種“逼真感”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背景,并沒有給亨伯特的欲望世界賦予任何社會學(xué)意義上的現(xiàn)實感。納博科夫始終是一個醉心于操縱幻覺的魔術(shù)師。
和納博科夫筆下的許多人物一樣,亨伯特是一個化了裝的極端個人主義的藝術(shù)家。他稟然敏感,想象力豐富,但近于偏執(zhí)。他在小說中曾引用一位詩人的話說,“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種義務(wù),而我們則必須賦予靈魂以美感。”當(dāng)然,在《洛麗塔》中,這種所謂的“美感”既有藝術(shù)華麗的詩意,也充滿了墮落者陰惡的罪惡感。作為他的欲望對象,洛麗塔只不過是亨伯特意識的產(chǎn)物,是他異想天開地企圖從外部的現(xiàn)實和時間中搶奪出來的一個幻想。
小說描述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fā)生了一段初戀,最后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戀童癖(The child I love),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婦拋棄,后來又迷戀上女房東Charlotte Haze的12歲女兒洛麗塔(Lolita),親呼她為小妖精。
由于兒時的陰影,亨伯特對洛麗塔無法自拔,為了親近這名早熟、熱情的小女孩,亨柏特娶女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小說中的女孩原名桃樂莉•海茲(Dolores Haze),西班牙文發(fā)音的小名為洛麗塔(Lolita)或洛(Lo),因此作為書名。
后來女房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丈夫?qū)ε畠旱钠髨D和對自己的不忠,一時氣瘋往外跑,被車子撞死。亨伯特將洛麗塔從夏令營接出來一起旅行,他以為在洛麗塔的飲料中下藥,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猥褻她!〗Y(jié)果藥對洛麗塔全無效果,相反第二天清晨洛麗塔主動挑逗亨伯特,發(fā)生亂倫的關(guān)系。亨伯特然后告知洛麗塔她的母親已經(jīng)去世,至此洛麗塔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接受了必須和繼父生活下去的這個現(xiàn)實。 亨伯特帶著洛麗塔以父女的身份沿著美國旅游,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以及繼續(xù)滿足自己對她的欲望。洛麗塔長大后,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于是她開始跟年紀(jì)相當(dāng)?shù)哪泻⒆咏煌,并借著一次旅行的機會脫離繼父的掌握,一開始亨伯特瘋狂的尋找,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
三年過去,一日亨伯特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jīng)結(jié)婚,并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亨伯特給了她400美元現(xiàn)金和2500美元的支票還有把屋子賣了買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約。他要求洛麗塔說出當(dāng)時拐走她的人,洛麗塔告訴他那人正是奎迪(Quilty)( 作品中被女主角認(rèn)為是東方天才哲學(xué)家),其為學(xué)校演出的劇作家,并告訴他,她和奎迪出走后,因為拒絕了奎迪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攝色情影片的要求,而被奎迪趕了出來。亨伯特請求洛麗塔離開她的丈夫和他走,但是她拒絕了這個要求,亨伯特傷心欲絕。他追蹤并槍殺了奎迪。最終, 亨伯特因血栓病死于獄中,而17歲的洛麗塔則因難產(chǎn)死于1952年圣誕。
和納博科夫筆下的許多人物一樣,亨伯特是一個化了裝的極端個人主義的藝術(shù)家。他稟然敏感,想象力豐富,但近于偏執(zhí)。他在小說中曾引用一位詩人的話說,“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種義務(wù),而我們則必須賦予靈魂以美感。”當(dāng)然,在《洛麗塔》中,這種所謂的“美感”既有藝術(shù)華麗的詩意,也充滿了情欲墮落者陰惡的罪惡感。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1899年4月23日 -- 1977年7月2日
俄羅斯出生的美國小說家、詩人、文學(xué)批評家、翻譯家、文體家。曾被公認(rèn)的二十世紀(jì)杰出小說家和文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