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原名蔣海澄,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時,艾青正在法國留學。他同許多留法的中國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視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館住宿登記時,旅館人員問他的姓名,艾青說叫蔣海澄,對方誤聽為“蔣介石”,便馬上嚷嚷開了。艾青一氣之下,就在“蔣”的草字頭下面打了一個“×”,又取“澄”的家鄉(xiāng)口語諧音為“青”,在住宿登記時填上“艾青”。此后,這名字一直沿用下來了。(另有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人物生平抗戰(zhàn)開始,艾青滿懷熱情地尋求著光明,“從中國東部到中部,從中部到北部,從北部到南部,又從南部到西北部”(注:《艾青選集·自序》),終于找到了光明的所在——延安。這幾年中,他一面不倦在尋求,一面辛勤地寫下了大量詩歌。他的詩作,傾訴著民族的苦難,歌頌了祖國的戰(zhàn)斗,深切的反映出抗戰(zhàn)的時代精神;他的詩作,又表現了個人的風格特色和藝術才華。艾青,是抗戰(zhàn)前期具有重大成就的一個最有代表性的詩人。就他的創(chuàng)作生活而說,卻開始于更早的年代。艾青是浙江金華人,生于一九一?年,自小在山區(qū)長大,接近勞苦人民,培養(yǎng)了對農村的深厚感情,這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的重要的生活源泉和思想基礎。中學時代經受了大革命的風暴,閱讀到唯物史觀的書籍,啟發(fā)了他對社會主義的向往,這種向往,經常閃耀在他以后的詩作中,并引導他走革命的路。他少年時就喜愛美術,初中畢業(yè)后曾到杭州西湖藝術學院攻讀了幾個月,又促成他于一九二九年去法國學習。他在美術方面的修養(yǎng),有助于他詩歌風格的形成;他較多接觸“五四”新文學和外國文學,在法國又有機會閱讀俄國、蘇聯(lián)的小說、詩歌和一些法文詩歌,這些都對他的創(chuàng)作產生一定影響。一九三二年,他在度過三年異國生活后,回到民族危機深重的祖國,五月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lián)盟”,并作為魯迅支持的美術團體“春地畫會”的成員。但到七月,即同其他十幾位青年美術工作者一起被誣,以“危害民國”,“顛覆政府”的罪名逮捕入獄,經受了三年多的囚禁生活!“啵1910年~1996年),現代詩人。本名蔣海澄,字養(yǎng)源,筆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自幼由一位貧苦農婦養(yǎng)育到5歲。1928年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學院繪畫系。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畈田蔣村的一個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學畢業(yè)后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
1929年在林風眠校長的鼓勵下到巴黎勤工儉學,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接觸歐洲現代派詩歌。比利時詩人凡爾哈侖給他的影響最大。
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lián)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fā)表后引起轟動,一舉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發(fā)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以后陸續(xù)出版詩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陽》(1947年)《黎明的通知》《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春天》《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詩集有《歡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獄,翌(yi)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郁而感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艾青在漢口、重慶等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任《文藝陣地》編委、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等職。
從1936年起,艾青出版詩集達20部以上,還著有論文集《詩論》《新文藝論集》《艾青談詩》,以及散文集和譯詩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譯成10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在中國新詩發(fā)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
1941年赴延安,任《詩刊》主編。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時代的精神,汲取了詩情,抗戰(zhàn)期間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陽》、《曠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鉆》等9部詩集。詩作傾訴著民族的苦難,歌頌了祖國的戰(zhàn)斗,滲透著時代氣氛,筆觸雄渾,氣勢壯闊,情調奮發(fā)昂揚,到了延安以后,創(chuàng)作風格所起的明顯變化?箲(zhàn)勝利后任華北聯(lián)合大學文藝學院副院長,負責行政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艾青擔任《人民文學》副主編、全國文聯(lián)委員等職。著有詩集《寶石的紅星》、《黑鰻》、《春天》、《海岬上》。
1948年以后發(fā)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二百余首詩作。出版了《艾青選集》等。另有論文集《詩論》《論詩》《新詩論》等著作。
1979年平反后,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出訪了歐、美和亞洲的不少國家。創(chuàng)作有詩集《彩色的詩》《域外集》,出版了《艾青敘事詩選》、《艾青抒情詩選》,以及多種版本的《艾青詩選》和《艾青全集》。詩集《歸來的歌》和《雪蓮》曾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優(yōu)秀新詩獎。
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這是中國詩人得到的第一個國外文學藝術的最高級大獎。其詩作《我愛這土地》被選入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學期第一課《詩兩首》第一首)!侗狈健繁贿x入蘇教版必修三語文書。另外,他的詩作《太陽的話》也被選入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其子為當代著名藝術家艾未未。
1996年5月5日凌晨4時15分艾青因病逝世,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