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84年出生于日本靜岡縣美麗的伊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那個伊豆。他來到世界上,仿佛就為了面對磨難:3歲遭遇車禍,5歲開始打工——送報紙、做模特,代替父親和惡勢力周旋,留下永久的傷痕……他恨社會的不公,但內(nèi)心依然陽光……
中國經(jīng)歷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非典”、奧運、汶川地震、中日關(guān)系……他的成長中融入了中國的元素,他也成為了日本新一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通”。
加藤嘉一
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 2003年4月“非典”高峰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guān)係學院畢業(yè)。 2005月4月後開始為《南方週末》、《環(huán)球時報》等媒體撰寫時事評論,並參加電視評論(央視《環(huán)球視線》、《實活實說》、《對話》等,鳳凰衛(wèi)視《鏘鏘三人行》、《新聞今日談》、《全球連線》、《時事辯論會》、《華聞大直播”等)、國際交流、同聲傳譯、跨國談判等社會活動。
現(xiàn)擔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wǎng)、《看天下Vista》、《瞭望東方週刊》、《新京報》、《北京青年週刊BQ》、《Japan Business Press》等專欄作家。曾出版《七日談: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合著)、《日本走向何方》(譯著)、《以誰為師:一個日本80後對中日關(guān)係的觀察與思考》(專著)。
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
別輕易以為有明天(1)
“山路變得彎彎曲曲,快到天城嶺了。這時,驟雨白亮亮地籠罩著茂密的杉林,從山麓向我迅猛地橫掃過來!
摘自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更多好書,請瀏覽“”
。ㄈ~渭渠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伊豆(Izu)”這地名,許多中國朋友應(yīng)該很熟悉,就是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川端康成1926年發(fā)表的短篇自傳性小說《伊豆的舞女》中描寫的那個地方。小說描寫了20歲的“我”(應(yīng)該是川端本人),一個日本舊式高中的學生,在去伊豆天城山旅行時,與一位14歲的舞女發(fā)生初戀的故事。小說和根據(jù)小說改編的電影,對“伊豆”這個地名的知名度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為這部小說和同名電影,很多人才知道了“伊豆”,許許多多的國內(nèi)外游人才慕名來到伊豆。
“天城(Amagi)”橫貫伊豆半島東西,從中間將伊豆一分為二,分別稱為北伊豆和南伊豆。天城有個 “湯島溫泉”,湯本館旅社正是川端康成寫《伊豆的舞女》的地方。湯島位于天城山北側(cè)山麓的最南端,周圍有著成片美麗的雪松林,綿延的狩野川在此形成很深的溪谷,河水清澈見底,溪邊栽種著大片的芥末。這個地區(qū)自古就受許多文人的喜愛。
《伊豆的舞女》不止一次被改編成電影。最有名的是1974年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合作演出的同名影片《伊豆的舞女》。這對金童*在影片中把一對少男少女之間那種純真、朦朧的初戀情愫演繹得入木三分,十分感人。
因為寫作本書,我又重新翻閱了川端康成的小說《伊豆的舞女》,小說第一句中描寫的情景,一下激起了我對母親生長的伊豆半島之東入口熱海(Atami)的懷念。這個不僅繁華,而且氣候溫暖、風光明媚的觀光地區(qū),到處都是彎彎曲曲的山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沒法騎自行車,沒有城市地鐵,要么乘公交車,要么就只能走路,生活不太方便。
生活不便的另一個原因是物價昂貴,原因可以歸結(jié)為它是旅游勝地。作為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它有著久遠的旅游傳統(tǒng),濃縮著獨特的歷史意蘊。在江戶時代,以德川家康為首的許多將軍、大名都曾來熱海參觀,許多文人墨客也對這個地方情有獨鐘。很多名人在此擁有自己的別墅,著名作家谷崎潤一郎就是其中之一。
熱海是個很漂亮的城市,它的天然露天溫泉、美麗的海景、勾人胃口的海鮮,對游客都有極大的誘惑力。海鮮是伊豆的名產(chǎn)。伊豆半島三面環(huán)海,海產(chǎn)豐富,有美麗的金眼鯛、又甜又新鮮的鮑魚,烏賊、伊勢蝦、河鱸、海螺和竹魚等,品質(zhì)好,味道佳。那里的早市人氣旺盛,非常熱鬧,充滿活力。我們那里的人習慣吃生魚片(日文叫“刺身Sashimi”)。日本人普遍有吃生魚片的習慣,伊豆的居民尤為喜歡,生魚片是他們食譜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在伊豆,生魚片也好,壽司(Sushi)也好,價格都比中國國內(nèi)便宜。我小時候經(jīng)常早上去位于港口、早市旁邊的壽司店,“一小時壽司自助”1000日元(約合60—70元人民幣),可以享用包括所有高檔、中檔、普通的壽司,新鮮度絕對有保證,選用的材料稱得上是*的。我不知道中國朋友們有沒有聽說過,真正新鮮的生魷魚是透明,而不是白色的。
熱海的地理位置也不錯,交通很方便,從東京站坐1964年(東京奧運年)正式運營、世界上首例高鐵——*東海道線,一個小時就到了。這條*由*建造,行駛在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之間,車速每小時300公里。許多居住在東京的有錢人,喜歡選擇熱海作為度假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