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李叔同說人


作者:李叔同訂,易先德解說     整理日期:2015-01-26 14:27:29

弘一法師出家前,是公認的教育家、藝術家和音樂家;出家后,為了接引初學佛教的信徒,他本著“欲成佛道,先全人道”的次第和修學理念,致力于對一般民眾和普通佛教徒的教化,提出《格言聯(lián)璧》一書可以作為進德存養(yǎng)、立身修證的初學入門。
  《李叔同說人》就是對弘一法師親手重新編錄的《格言別錄》一書的詳細解讀。
  作者簡介:
  易先德,字新民,湖北黃石市人!皟和x經(jīng)”大陸民間最早的推廣者之一,研究和從事幼兒素質(zhì)教育民間推廣工作近十五年,學習和研究佛教前后近二十年。出版作品有《藏秘·唐卡奧義》、《蘇曼殊說禪》、《李叔同談藝》、《唐卡中的蓮花生大師》等,曾任《丹道養(yǎng)生道家西派集成》叢書編委,參與策劃編選的《李叔同說佛》曾榮登2005年文學類圖書銷售排行榜首。
  目錄:
  《李叔同說人:〈格言別錄〉講記》序
  由儒入佛的一代奇才:李叔同(代序)
  關于《格言別錄》這本書
  《格言別錄》原文
  學問類
  存養(yǎng)類
  持躬類
  敦品類
  處事類
  接物類
  惠吉類
  悖兇類
  李叔同說人:《格言別錄》講記
  一、學問篇
  1.愛讀書的人比較有出息《李叔同說人:〈格言別錄〉講記》序
  由儒入佛的一代奇才:李叔同(代序)
  關于《格言別錄》這本書
  《格言別錄》原文
  學問類
  存養(yǎng)類
  持躬類
  敦品類
  處事類
  接物類
  惠吉類
  悖兇類
  李叔同說人:《格言別錄》講記
  一、學問篇
  1.愛讀書的人比較有出息
  做善事的人最快樂
  愛讀書的人比較有出息
  2.多行救濟,其德感人
  3.是非得失只在一念之間
  4.過人的長處,往往體現(xiàn)在小事上
  做人的標準
  什么叫大人
  5.考量一個人的品行,要從多方面來看
  從細微處體察仁義
  6.會克制自己的人,往往有不平凡的成就
  "克己復禮"的現(xiàn)代意義
  二、存養(yǎng)篇
  1.別人不好的地方要掩藏幾分
  水知道答案
  2.虛懷若谷,道養(yǎng)天下
  "虛"以養(yǎng)心
  3.欲望過重,會讓我們迷失心性
  我們要爭哪個"氣"?
  4.做人,要學會耐得煩惱和苦悶
  格物致知
  印光大師如是說
  5.清心寡欲也是一種受用
  《格言聯(lián)璧》中的原句
  6.空靈的境界,是人格完美體現(xiàn)
  "靜虛"源于佛教
  7.財富的累積,來自節(jié)儉
  李嘉誠的節(jié)儉風格
  王永慶的成功之道
  8.堅守善良的人易受人尊重
  生活即教育
  大丈夫能忍胯下之辱
  9.好學問,往往從謹慎中得來
  從屈辱中出來的名譽更響
  修養(yǎng)最怕嗔恨
  10.謙退是保身第一要法
  儒佛本是一家
  11.溫和是涵養(yǎng)的表現(xiàn)
  家教至為重要(緊扣"緩"來解讀)
  12.待人接物應從容
  豐子愷說
  13.易喜易怒的人難成大事
  胎教與幼教
  14.心平氣和是難得的修養(yǎng)
  天下"三大賢"之一:呂坤
  15.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
  氣定神閑
  16.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也不要沮喪
  弘一法師三次求為弟子的經(jīng)過
  17.有才華的人最好不要過于顯露
  近代最像孔子的人:李叔同
  18.脾氣急躁的人,往往一事無成
  弘一大師的凈土緣
  19.逆境最能成就一個人
  傅說拜相
  20.個性太急,往往誤事
  選編《格言別錄》的理由
  21.和氣迎人,是成功者必修課
  如面佛天
  22.做人要謙卑而厚道
  學到用時方恨少
  23.災禍的出現(xiàn),往往只因小事
  禍發(fā)生于瞬間
  24.從逆境中可看出一個人的胸襟來
  性善還是性惡?
  三、持躬篇
  1.心懷厚道,眾人喜歡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
  君子之義
  2.富貴之所,即是招怨之地。
  財富與慈善的對話
  3.施恩莫記,得恩莫忘
  一飯千金
  4.人生最不幸的事是偶爾失言
  逢人且說三分話
  5.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善心召感機遇
  6.不懂自重的人,往往會自取其辱
  自找沒趣的人
  7.自大必敗
  自大必敗
  8.大肚能容天下事,立定腳跟好做人
  大肚能容
  9.做人最怕的是得意忘形
  "李一現(xiàn)象"的反思
  10.要學會謙卑
  逢喜而懼
  11.不要刻意追求完美
  賢愚之心不可太分明
  12.向后看,眼界變得更寬
  寬容看氣度
  13.心靜生智慧
  名人眼中的李叔同
  14.變故來臨時,宜靜守
  做個寵辱不驚的人
  15.愛搶風頭的人必受排擠
  不卑不亢
  16.知足的人容易感到快樂
  知足常樂
  17.益友利己,損友害己
  薄責于人
  人生得一良友足矣!
  18.守身如玉的可貴
  黃金有價玉無價
  君子如玉
  19.心無妄念是君子行為
  上善若水
  20.立志苦點才好,意趣樂點才好
  復圣顏回
  氣魄風度
  21.光明磊落是做人第一原則
  陶淵明的高風亮節(jié)
  22.書有未曾經(jīng)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書有未曾經(jīng)我讀
  事無不可對人言
  23.心思縝密,但不要過度瑣屑
  直心是道場
  24.凡事不要看得太透
  給心留點空間
  25.以情恕人
  律己宜帶秋風
  26.責人之心對待自己,可以不犯大過
  得饒人處且饒人
  27.懂反省的人收獲總比別人多
  細節(jié)決定未來
  28.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
  29.居安思危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0.考慮要全面,才不會有失誤
  世間沒有完美的事
  31.發(fā)火時要懂得控制自己
  沖動是魔鬼
  32.話不可以說得太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3.好花看它半開時
  胡文定公與《春秋傳》
  34.精明的人對人不會苛刻
  觸來莫與競,事過心清涼。
  35.學識不足,才會有過多顧慮
  杞人憂天
  流云似水
  36.多禮之下必有目的
  禮尚往來
  37.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心態(tài)不同,結果就不同
  四、敦品篇
  1.好名聲只因懂涵養(yǎng)
  解讀名聲
  2.好出風頭,必是沽名釣譽之人
  人格感化的教育家
  3.名聲多與金錢無關
  以人為鏡,可明得失
  五、處事篇
  1.從為難處看一個人心胸魄力
  愛心比金子貴重
  2.心量大的人最有魅力
  "德"字的含義
  3.獨單專行的人難成大事
  做好事要量力而行
  4.自以為是的人最沒智慧
  人貴有自知之明
  5.切莫自取其苦
  無知釀成的悲劇
  6.心閑時,要戒一個"偷"字
  懶惰養(yǎng)成的風氣
  7.調(diào)節(jié)心情最好辦法,是做到胸中無事
  淡定心境最難得
  8.處理事情,切莫急躁
  孔子的傳世名言
  9.夸人長處,體諒短處
  最美的黃昏戀
  10.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心誠則靈
  六、接物篇
  1.以寬容的心待眾,才能受到愛戴
  字為世間至寶
  2.關系別人終身大事的話,切莫輕易說出
  一言能成事,一言能敗事
  3.反省自己看過失,對待他人看長處
  內(nèi)省的可貴
  4.遇事不驚,才能做到從容對待
  深刻的一場開示
  5.公平則心明,真誠則感人
  立木為信
  6.光明磊落的人不會徇私舞弊
  誰造出了有毒小龍蝦?
  7.木納是爭論的最好態(tài)度
  大智若愚
  8.沉默是息謗的最好方法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9.應對侮辱的最好辦法是感化
  以德服人
  10.懂得吃小虧,便不會吃大虧
  鄉(xiāng)愿由來
  11.便宜好占的地方,正是眾人紛爭之地
  學會"吃虧"二字
  12.學會忍讓
  吃虧是福
  13.保持仁愛的心,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愛無國界
  14."吃虧"是一門藝術
  河南人的榜樣
  15.沉默,應對難處之人的最好方法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16.得饒人處且饒人
  窮寇不可追
  17.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松后緊
  李叔同的境界
  18.做人不要先好后壞,否則會反恩為仇
  人性都有弱點
  19.善用威的人不輕怒,善用恩的人不妄施
  惠不在大,在急
  20.寬厚雖然好,但也要講究方法
  道德的力量
  21.會傾聽的人不會輕信開口
  教育要得法
  22.謙卑,可感化小人成君子
  懂得使用財富的人
  23.激而不怒,非膽量,即心機
  何必發(fā)怒?
  24.做事須留余地,責善切戒盡言
  溫而厲的教育
  25.責備善良的人,一定要小心開口
  學會贊美
  26.評論別人須帶三分渾厚
  論人須帶渾厚
  27.使人敢怒不敢言,易損陰德
  求子的智慧
  28.善于感化者,一定懂得心誠色溫
  人情練達皆學問
  29.受辱的時候,不要表露出來
  不動聲色的智慧
  30.喜歡聽聞別人過失,不如喜聞自己過失
  樂道人之善
  31.評論他人是非,要從他的根本出發(fā)點去看
  不因人而廢言,不因言而廢人
  32.感念人情,從寬厚處著想
  讓心開成一朵蓮
  33.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畫花的女孩
  34.最大的罪惡是縱容私欲
  道德的感化
  35.不要污蔑好人,否則有損德性
  慎言慎行
  36.心胸較狹的人,可用寬宏之心對待
  揭開歷史的面紗
  37.為人處世,不能太過分明
  黑白分明
  38.精明雖然好,但不要失了厚道
  福報從渾厚中得
  39.有道德的人,內(nèi)心總能保持平和
  慈悲出禍害,方便出下流
  40.世上還是好人多
  性本為善
  41.對待自己應當嚴格點,對待別人應該寬松點
  溫而厲的李叔同
  42.慎開口,謹承諾
  盛怒不如不怒
  43.喜時說的話不可信,怒時說的話多失體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
  44.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思過與感恩
  45.背后的議論最讓人難受
  沉默是智慧的表現(xiàn)
  46.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善用威者不輕怒
  47.當事情說不清時,不妨停一停
  印光大師寶貴開示
  48.符合人性的方法最有效
  大師開示:求子
  49.遇事多替別人想
  師徒情誼
  50.評論別人之前,宜先反省自己
  我為孔子喊冤
  51.容易被外在事物征服的人,內(nèi)在一定不足
  至遠者非天涯,而在人心
  52.易生喜惡之心,一定注重外表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53.小人喜聽過失,君子喜聞從善
  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54.君子濟急不濟貧
  師徒之情
  55.做人要恩怨分明,多一分包容之心
  活在當下
  56.好合,不如好散
  人生若只如初見
  七、惠吉篇
  1.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老子的養(yǎng)生格言
  2.做人以忠誠為先
  勇者無畏
  3."謙恕"二字,終身可行
  謙卦到底有多好?
  4.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致富之寶:勤儉
  5.心如止水,身如泰山
  君子與人處,若冰釋于水
  八、悖兇篇
  興盛是衰敗的開始,福樂是災禍的根基
  佛是大醫(yī)王
  后記“近代人中,我只拜服李叔同一個人,蘇曼殊只是聰明而已;李叔同畫畫、書法、音樂、詩詞樣樣都高明,我卻比他少了一樣——演戲!”
  ——劉海栗
  “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溥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
  ——趙樸初
  “李先生的放棄教育與藝術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遷于喬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慶的!
  ——豐子愷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墻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薄敖酥校抑话莘钍逋粋人,蘇曼殊只是聰明而已;李叔同畫畫、書法、音樂、詩詞樣樣都高明,我卻比他少了一樣——演戲!”
  ——劉海栗
  “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溥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
  ——趙樸初
  “李先生的放棄教育與藝術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遷于喬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慶的!
  ——豐子愷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墻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張愛玲
  “弘一法師是我國當代我所最景仰的一位高士,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
  ——朱光潛
  “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梁實秋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林語堂
  “他是一個傳奇,他是那樣撲朔迷離,又是那樣深邃莫測……他曾經(jīng)屬于我們的時代,卻終于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
  ——林語堂
  “他是遠公以后,最虔誠、最淵博的高僧!
  ——曹聚仁《李叔同說人》序
  龔鵬程
  弘一法師李叔同所編《格言別錄》,是一般介紹弘一時較少注意到的。先德對之特有會心,作這本講記為之表彰,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關于弘一所編這本書,先德已有詳細的解說,我再略做些補充。
  格言是指語言中足以供人遵守取法者,也就是孔子說“法語之言,能無從乎?”(《論語·子罕》)的法語。法與格,本來相通,故《孔子家語·五儀解》:“口不吐訓格之言”的格,王肅注即云:“格,法”。訓格之言,也即是后世所說的格言。格也有端正的意思,像孟子說“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的格,便是端正之意。凡語言足供取法、可令人端正者,均可稱為格言。
  古人非常重視格言,往往鑄刻在銅器上,如我們熟知的湯之盤銘曰:“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即其中之一。這種銘文,由于可對人產(chǎn)生針砭提醒之作用,故又常被稱為箴言!段男牡颀垺ん疸懫分v的就全屬此等,乃文章中重要之一體。東漢以后,士人雖不再把格言鐫刻在銅器上,但錄置座右,用來提醒自己的,實是更加普遍了。此即座右銘一類東西,《宋史·吳玠傳》載:“玠善讀書史,凡往事可師者,錄置座右。積久,墻牖皆格言也!本褪瞧渲幸粋例子,在古代是很普遍的事。因此,許多人以為格言是受了禪宗和宋明理學家語錄之影響才興盛起來,并不確當。
  但古代抄錄格言或自作箴銘,篇幅都很短小,宋代以后確實才越來越多。像吳玠所抄,既已墻牖皆滿,若輯錄刊刻出來,便也會是很好的格言書。可惜此時抄輯者抄錄格言,主要是自警自勵的,尚無勵世勸俗之心,故亦無人會刊刻傳布這類格言。風氣之變是在明末。
  明末馮夢龍曾刻《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喻世、警世、醒世,這幾句話頗能說明那時士人多有教化世俗的用心。其刊布小說戲曲尚且如此,對格言可具有針砭警醒之作用,自然更有體會,因此我們看晚明才會有一大批格言集問世。
  不過,由于作者用心略別,這些格言集又可分幾類。一是德言,二是清言,三是世言。
  德言,指作者是站在人應進德修業(yè)的立場上,規(guī)箴世俗,指點人生正確方向,勸人積極向上向善的。代表作品是呂坤的《呻吟語》、陳眉公《安得長者言》等等。清言是站在較超越的位置上,提醒人要看破看開,要能跳出世俗名利以獲得人生之美。它對人提供的,不啻一味清涼散,故被稱為清言,代表作品是《菜根譚》、《醉古堂劍掃》、《娑羅館清言》、《小窗幽記》等。至于世言,指那種教人如何應付世俗生活的作品,如“逢人只說三分話,莫可全拋一片心”、“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之類,點明世俗真相,教人行走社會的防身本領。代表作品是《牡丹亭》里已提到的《昔時賢文》,后經(jīng)清人增補而成之《增廣昔時賢文》。
  三類作品,其實就代表了三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是應世諧俗的,雖不教人做壞人,但以明哲保身為要,以成就為世俗社會上成功的人。一種是有超越性及美感的,跳脫名韁利鎖,自樂其天,較近于佛家道家的人生觀。一種則是要在流俗中自我砥礪以成善人,是以儒家思想為主軸,欲成就為圣賢人格的。
  三類作品,入清以后都仍續(xù)有發(fā)展。弘一法師所編這本《格言別錄》的原作者金蘭生,即屬于德言一類作者。他原先輯有《覺覺錄》、《傳世言》,因卷帙浩繁,故又從《覺覺錄》中摘錄部份而成《格言聯(lián)璧》;弘一法師再由其中錄出若干而成《別錄》。書名覺覺錄、傳世言,本身就標明了它的宗旨,與同時代的《增廣昔時賢文》可說恰好是兩路,跟《菜根譚》一類清言也頗為不同。先德在介紹《格言聯(lián)璧》時曾說該書可與《菜根譚》媲美,那可能是就其言辭上說的。從思想上看,《格言聯(lián)璧》實較接近《呻吟語》一類。
  弘一法師與印光法師這兩位近代佛教大德,為何會看中這樣一本以儒家思想為主軸的警世勸善之書呢?我覺得這正是個有趣的線索,可以由之略窺近世佛教發(fā)展的路向。印光是凈土宗,弘一是律宗,可是律凈云云,或許只是宗派的立場或態(tài)度,二位大師在整體佛教和人生的關系上,可能仍祈向于一種人生的佛教。當時提倡人生佛教的,主要是太虛法師,印老及弘一法師不甚談此大題目,但二師所教,實未嘗欲人離世而求解脫;二師持身處事,也在在示人一種干干凈凈做人的典范。欲成佛道,先全人道,或許正是弘一法師選這本書以教人的緣故。
  先德既對弘一法師所選特具會心,講記中闡發(fā)幽隱自然不遺余力,勝義甚多,頗堪稱道。不只是順文串解,用白話把大意再闡述一遍,更能征引其他格言或史事來補充說明。如第一句“為善最樂,讀書便佳”,便引了陳眉公“讀書不獨變?nèi)藲赓|(zhì),且能養(yǎng)人精神”、《弟子規(guī)》:“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來參證。其余各處用史事來詮說者更多,均可以見心得,對讀者也會有更多啟發(fā)。另外,弘一法師原編幾乎完全不涉及佛教,先德則頗引佛家史事及義理來印證或補充;弘一法師把金蘭生原作中論養(yǎng)生的部份刪去了,這是佛家以色身為臭皮囊的本色,先德則有些補充,如以“為善最樂”講養(yǎng)生法,均頗善巧,足以為補缺,亦足以廣喻。經(jīng)他如此闡發(fā)後,弘一法師對人應如何問學、如何持躬、如何存養(yǎng)、如何處世、如何接物等之識見與主張,可謂粲然大明矣!凡欲進德修養(yǎng)、不虛枉做人的人,必能由之受益無窮!庚寅小寒,謹為序之于燕京天德堂。





上一本:悟破習 下一本:FBI教你攻心術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李叔同說人的作者是李叔同訂,易先德解說,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