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驗是前人用生命和智慧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在許多事情上,年輕人失敗的原因常常有兩種:一種是因為經(jīng)驗不足,另一種則是因為盲從經(jīng)驗。所以,擁有經(jīng)驗而叉懂得如何運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墨非編著的《年輕人必知的99條人生經(jīng)驗》中的每一條人生經(jīng)驗都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抵人心深處,向人們闡釋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無疑,這些經(jīng)時光淘洗下來的人生經(jīng)驗,將成為你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值得你去細細品味。請記住,經(jīng)驗這筆寶貴的財富,只屬于善于總結和靈活運用的人。 目錄: 第一章年輕人,初涉世事,先拂去你的青澀 1.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2.站在人生的轉角處 3.剔除畢業(yè)前身上的傲氣 4.學會接受不一樣的東西 5.別讓好心辦壞事 6.別把工作當兒戲 7.為自己的職業(yè)定位 8.盤點自己:手中是否有“絕活” 9.認識自己,清點自己 第二章年輕人,初入社會要盤活你的行事思路 1.要學會面對現(xiàn)實,巧避鴕鳥心態(tài)綜合征 2.給自己的人生做一個規(guī)劃 3.用“爬山精神”去經(jīng)營你的目標 4.把反省自己當成每日的功課第一章 年輕人,初涉世事,先拂去你的青澀 1.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2.站在人生的轉角處 3.剔除畢業(yè)前身上的傲氣 4.學會接受不一樣的東西 5.別讓好心辦壞事 6.別把工作當兒戲 7.為自己的職業(yè)定位 8.盤點自己:手中是否有“絕活” 9.認識自己,清點自己 第二章 年輕人,初入社會要盤活你的行事思路 1.要學會面對現(xiàn)實,巧避鴕鳥心態(tài)綜合征 2.給自己的人生做一個規(guī)劃 3.用“爬山精神”去經(jīng)營你的目標 4.把反省自己當成每日的功課 5.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6.虛懷若谷,大智若愚 7.該說“不”時要說“不” 8.守住自己的秘密,更要守住他人的秘密 9.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10.讓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 11.要做金子,先做種子 第三章 年輕人,初入社會一定要更新你的觀念 1.冷靜思考,比埋頭苦干更重要 2.用感恩的心對待工作 3.不要讓別人的目光將自己的夢想扼殺 4.前面有“槽”,你敢跳嗎 5.切勿得過且過,下一刻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6.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7.擁有空杯心態(tài),隨時從零開始 8.看淡結果,會更容易成功 9.方向永遠比速度重要 10.學會放棄 第四章 年輕人,初入職場的十大智慧法則 1.快速融入新的職業(yè)環(huán)境 2.轉變心態(tài),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去經(jīng)營 3.不要總盯著眼前的“薪水”,敢于和業(yè)績“叫板” 4.得意之時莫張揚 5.把工作當成事業(yè)去經(jīng)營 6.低調(diào)處理內(nèi)部糾紛 7.職場新人:要懂得“笨”鳥先飛 8.不傳播小道消息,切勿搬弄是非 9.做出業(yè)績的同時,也要懂得展現(xiàn)自己 10.切勿眼高手低,大才干都是從小事中被挖掘出來的 第五章 年輕人,做人做事要講究原則 1.凡事不要斤斤計較 2.得饒人處且饒人 3.批評應該對事不對人 4.自我批評總能讓人信服 5.與人為善,以德服人 6.為人處世應互相忍讓 7.不要過分苛求別人 8.懂得為別人的成功喝彩 9.不要把別人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10.信守承諾 第六章 年輕人,開口講話要講究藝術 1.三分說七分聽 2.不要光說不練 3.謹開口慢出言 4.用身體說話更動人心 5.正話反說效果佳 6.加了糖的良藥,才不苦澀 7.善意的謊言也是一種美 8.說話含蓄一些 9.沉默也是動聽的語言 10.懂點得體說話方式 第七章 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1.沖動是魔鬼 2.做情緒的主人,而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 3.轉移注意力,告別不良情緒 4.用宣泄來為自己減壓 5.控制情緒,激發(fā)潛能 6.從容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 7.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課 8.讓鎮(zhèn)定成為你的習慣 9.別讓抱怨囚禁了自己 10.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第八章 年輕人,想成功,要使用正確的方法 1.切勿眼高手低,從小事成就大事 2.耐得住寂寞,經(jīng)得起誘惑 3.敢于向別人推銷自己 4.學會面試,把握機會 5.抓住最好的時機,絕不錯過 6.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7.創(chuàng)造機會,讓成功來敲門 8.立刻行動起來 9.避免拖延有絕招 10.堅持目標就會勝利 11.單打獨斗很難有大作為 第九章 年輕人,要經(jīng)得起磨難,受得了打擊 1.堅信:苦盡甘來終有時 2.世上沒有絕境,要從絕望中尋找希望 3.學會在逆境中自救 4.練就堅韌的個性,可以征服任何一座山峰 5.知苦還嘗,才能成人所不能 6.別被失敗擊倒 7.超越痛苦,成就非凡人生 8.卓越都是“熬”出來的 第十章 年輕人,社交其實很簡單 1.把贊美送給別人 2.說話做事,不偏激,不過頭 3.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 4.懂得付出和給予 5.距離才能產(chǎn)生美 6.待上以敬,待下以寬 7.謙虛處世,能贏得更多人相助 8.學會退讓,平和待人留余地 9.雙贏是人際交往的最高境界 10.溝通要從禮儀開始前言古語有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有的人知之甚少、涉世未深,卻能左右逢源;有的人滿腹經(jīng)綸、才華橫溢,卻無用武之地;有的人行事猶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而有的人“孜孜以求”,反而弄巧成拙……這就需要我們懂得處世之道,掌握其技巧。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系教授羅亞博士認為,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條件成為主管,平步青云,但必須要懂得如何待人處世。 為事之道,在于重勢;行事之道,在于心安;明事之道,在于分寸;處世之道,在于技巧。害宜避,而有不能避之害;利可趨,而有不可趨之利。凡事不可不求,而又不可強求。事有機緣,不先不后、剛剛湊巧;命苦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世上每個人都在謀事、做事、辦事、行事,但任何事都蘊含著深刻的機理與幽情,不通事中之理,不識事中之情,是不可能明達成事之道的。 如果你想對他人示好,卻被人家誤解,那是方式的問題;如果你想和別人和諧相處,卻不知從何入手,那是溝通的問題;如果你才華橫溢,但屢遭排擠,那是做事的問題;如果你努力工作,但進度緩慢而且老板還不滿意,那是方法的問題……把這些形形色色的問題歸根結底,那便是處世的問題。你所欠缺的,也就是處事的技巧而已。 有時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會感覺自己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小扁舟,飄搖、孤獨、困惑,無所適從,卻忘了該如何處世的道理。此時,你也不必驚慌,俗話說“萬物皆有法” 古語有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焙i煈{魚躍,天高任鳥飛。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有的人知之甚少、涉世未深,卻能左右逢源;有的人滿腹經(jīng)綸、才華橫溢,卻無用武之地;有的人行事猶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而有的人“孜孜以求”,反而弄巧成拙……這就需要我們懂得處世之道,掌握其技巧。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系教授羅亞博士認為,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條件成為主管,平步青云,但必須要懂得如何待人處世。 為事之道,在于重勢;行事之道,在于心安;明事之道,在于分寸;處世之道,在于技巧。害宜避,而有不能避之害;利可趨,而有不可趨之利。凡事不可不求,而又不可強求。事有機緣,不先不后、剛剛湊巧;命苦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世上每個人都在謀事、做事、辦事、行事,但任何事都蘊含著深刻的機理與幽情,不通事中之理,不識事中之情,是不可能明達成事之道的。 如果你想對他人示好,卻被人家誤解,那是方式的問題;如果你想和別人和諧相處,卻不知從何入手,那是溝通的問題;如果你才華橫溢,但屢遭排擠,那是做事的問題;如果你努力工作,但進度緩慢而且老板還不滿意,那是方法的問題……把這些形形色色的問題歸根結底,那便是處世的問題。你所欠缺的,也就是處事的技巧而已。 有時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會感覺自己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小扁舟,飄搖、孤獨、困惑,無所適從,卻忘了該如何處世的道理。此時,你也不必驚慌,俗話說“萬物皆有法”,只有找到事情的癥結所在,方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本書究其因、工其技、明其理、羅其據(jù),以詼諧、明朗的文字,清晰的思路,融入古人處世的智慧。 本書寫給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讓讀者花最少的時間,收獲最多的知識和感悟。 處世有道。知之者成其事,不知者王事不成。生命如浮云蒼狗,似白駒過隙,枝上有花直須摘,莫待白了少年頭。 不論你是即將踏入社會,還是踏入社會不久,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處事,本書將告訴你最好的答案。 年輕人,此時最是讀書季,沏一壺茶、煮一杯咖啡,小小書房,墨香繚繞。 2.站在人生的轉角處剛剛畢業(yè)踏上社會的你,你們的境況是不是這樣:人生舞臺的帷幕還沒拉開,面對復雜的劇情,你們會感到迷茫、困惑、無所適從,是選擇繼續(xù)表演還是選擇逃避呢?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鼻О倌陙,歷史長河源遠流長,永不停息,人類發(fā)展生生不息,永不停歇。社會雖說千變?nèi)f化,但亙古未變的定律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物質(zhì)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zhì)的反映!比耸巧鐣娜,打你出生那一刻,就決定了你和社會的不可分割性,你的行為就是這個社會的行為,你的意識就是這個社會意識的折射。脫離社會,你必將被這個社會所拋棄。 1920年印度傳教士J.E.辛格在一個巨大的白蟻穴附近,發(fā)現(xiàn)狼群中有兩個被狼養(yǎng)大的孩子,人們都叫她們?yōu)椤袄呛ⅰ。其中大的年齡約七八歲,被取名為卡瑪拉;小的約2歲,被取名為阿瑪拉。辛格把她們送進了米梅納普爾市孤兒院。據(jù)J.E.辛格在他所寫的《狼孩和野人》一書中,詳細記載了這兩個狼孩重新被教化為人的經(jīng)過,這兩個孩子剛回到人類社會之初,生活習性與狼一樣,具備狼的特點,有明顯的動物習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總是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夜間則在院內(nèi)外四處游蕩。她們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后就像狼似的引頸長嘯,給她們穿衣服,她們卻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們目光炯炯,嗅覺敏銳,沒有人的理性。 辛格牧師夫婦倆為使兩個狼孩能轉變?yōu)槿,作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 其中的一個阿拉瑪?shù)降诙䝼月,可以發(fā)出“波、波”的音,訴說饑餓和口渴了。遺憾的是,回到人間的第11個月,阿瑪拉就死去了。 另一個卡瑪拉經(jīng)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會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學會了兩腳步行,但快跑時又會用四肢;經(jīng)過5年,她能照料孤兒院幼小兒童了。她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紐扣兒)做不好而哭泣。 大女孩卡瑪拉一直活到17歲。但她直到死時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人類的知識與才能是天賦的,直立行走和言語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這些都是后天社會實踐和勞動的產(chǎn)物,人不能脫離社會,人需要適應社會。 在一項有關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的調(diào)查報告中,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社會不適癥”。盡管他們大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由于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意識形態(tài)還沒轉變,加之角色轉移不到位,使得這些社會新人常常不知所措,喪失向前的信心,工作往往無疾而終。 南宋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紙上得來的東西感受總不是很深刻。其中的深意,往往來自于生活實踐中自身的真實體驗,很多東西都是自己碰過壁,吃過苦頭,走過彎路,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夠不斷地成長。 站在人生的轉角處,如何以更好的姿態(tài)去演繹完美的人生,這就需要年輕人掌握技巧。 1.角色轉變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線上,年輕人要學會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角色轉變。過去以學習為主,現(xiàn)在以工作為主,不要以以往的行為模式來束縛自身融入新的環(huán)境。 比如,很多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追求自我實現(xiàn)、追求個人價值,但由于對社會認識不清,心高氣傲,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對單位安排的工作挑三揀四,小的事情看不上眼,不愿做;對自己的角色定位過高,做事常常放不下身段,或是思想和行為幼稚,阻礙了自己很好地進入新的角色。 2.思維轉變大學生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進入職場后,自己的社會責任、社會角色、社會義務、社會權利及所處的環(huán)境都不同,應該按照新的環(huán)境和角色來約束自己,并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3.改變自己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就學著改變自己!笨磥,任何人要想順利地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就只能從自身開始做起。只有隨時調(diào)整改變自己,才能與社會保持腳步一致。社會就像一架機器,未來與現(xiàn)實就像一對咬合的齒輪,自始至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適應,猶如不斷地向齒輪加油,才能有利于這兩個齒輪減少摩擦、協(xié)調(diào)運轉。 4.主動投身社會實踐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比較淺薄,年輕人一定要經(jīng)過投身社會,親身實踐才能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P4-6
|